按:平壩區塘約村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帶領群眾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以確權、賦權、易權為手段,把資源要素集約起來,實行“村社一體、合股聯營”,探索出了“黨建引領、改革推動、村社一體、合股聯營、村民自治、共同富裕”的塘約經驗。
2014年6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洪災襲擊了塘約村。如何自救恢復家園,如何擺脫貧困,這一問題嚴峻地擺在了全村干部群眾的面前。窮則思變,塘約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引領作用,發動和依靠群眾,以農村產權改革為突破口,探索“黨建引領、改革推動、村社一體、合股經營、村民自治、共同富裕”的發展道路,一舉成為“產業興、人心聚、村民富”的小康示范村,實現了從國家級二類貧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嬗變,闖出了一條農村改革促小康的蝶變之路。
“黨建引領、三權轉換”搭臺子
塘約村堅持黨建引領,把“軟組織”建成“硬堡壘”,緊緊團結和帶領群眾謀改革、求發展,切實抓牢“確權”基礎,抓好“賦權”關鍵,抓實“易權”核心。一是摸清家底。搭建農村產權確權信息平臺,對全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和農村集體財產權“七權”精準確權,明晰集體與個人各類產權。目前,全村共完成清產核資農村耕地確權面積4881.21畝;林地2616.8畝;房屋957宗;集體所有水利工程19宗。二是管好家當。搭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設立土地流轉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營銷信息中心、綜合培訓中心、權益保障中心,形成“1+6”的一體化服務體系,有效解決農村土地零散低效、貧困戶發展資金難籌集、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農民權益保障難等問題。目前,全村共頒發林權證921本,水權證32本,房屋所有權證960本。引導村民將4881畝土地全部流轉到合作社,集聚全村資源要素。三是盤活資產。搭建農村產權金融服務平臺,按照土地承包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金土地合作社與農村信用社共同創建了“金土地貸”“房惠通”等信貸產品,引導合作社、專業大戶、農戶等產權主體運用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房屋所有權等抵押擔保貸款。截止目前,全村累計從平壩區農信社獲得“金土地貸”等貸款307筆1725萬元,讓“沉睡資源”變成了“鮮活資產”。
“村社一體、合股聯營”闖路子
在村黨總支引領下,組建村集體經濟組織“金土地”合作社,實行“村社合一”,采取“黨總支+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有效保障社員收益。一是走出“股份合作”好路子。充分發揮黨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的政治優勢,引導農民將土地流轉入股到合作社進行合股聯營、合作生產,經營所得收益按照合作社30%、村集體30%、村民40%的模式進行分配。目前,全村共入股921戶,股權總數5230股,實現全民股東化,實現村集體及合作社分紅150萬元,社員分紅90萬元。二是走出“集體經營”新路子。突破傳統農業的束搏,在“金土地”合作社內部組建了婦女創業聯合會、紅白理事會,設立勞務輸出公司、建筑公司、運輸公司等,多業并舉,廣開就業門路,對全村勞動力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社員在合作社務工每月薪金不少于2400元,吸引了大量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外出務工人員從原來的860人減少到現在僅50余人,農村“三留守”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三是走出“產業興旺”寬路子。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發展規劃,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圍繞“水果上山、苗木下田、科技進園”,建設青島——安順農業產業示范園;組建荷塘月色旅游發展公司,以農耕文化為基礎,打造集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休閑體驗、養生養老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效益共創、利益同享”鼓袋子
“村社一體、合股聯營”把農戶、合作社、村集體捆綁在一起,形成“目標同識、風險同擔、效益共創、利益同享”利益共同體,凝聚出強大的發展合力。一是村集體家底更厚。農村產權有序交易,厘清了農村“糊涂的資產”,破解了農村土地難集中、生產難增效、資金難籌措等問題,村集體經濟實現從無到有并向立體化、多元化發展。截止目前,村集體經濟收入累計突破200萬元,實現了從國家級二類貧困村到小康村示范村的華麗嬗變。二是村民腰包更鼓。村各類資產資源的優化配置,促使 “一家一戶”分散式經營向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生產經營轉變。生產效率、效益大幅提升,真正讓農民重回土地、立足土地、依靠土地發展,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創業就業機會,有效擴寬了增收渠道。截止2018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000元以上,貧困人口從138戶600人減少到現在的10余人(均為民政兜底)。三是村莊環境更美。“386199”部隊歷史狀況徹底改變,如今的塘約村群山環繞、沃野起伏、荷塘飄香、菜園蓬勃、民居亮麗、道路寬闊,村文化廣場、文體設施、服務中心、林蔭小道、健康步道、自行車道等基礎設施與綠樹紅花、小橋流水等優美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折射出一片生機盎然、其樂融融的景象,成為城市人向往、農村人留戀的美麗鄉村。
(文:沈儂婷;責任編輯:劉慶;轉:葉方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