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一個留守老太的離鄉:老來孤獨,獨居困境,住不慣城市也得去

金紅陽 · 2019-01-24 · 來源:澎湃新聞 湃客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一

  天還沒有大亮。一片黑蒙蒙的。遠處的村莊上傳來公雞嗚嗚的啼鳴聲,在姚大媽聽來,這聲音使人顯得煩躁不安。姚大媽拉亮了屋里的電燈,昏花的老眼摸著蓋在被上的衣服,穿好了。拿起床邊的手電筒,摁亮,關燈,拉開大鐵門的門栓,手抖抖地鎖上門,掀開上衣把一串鑰匙系在褲腰帶上,再用手連同衣服一起按了按,拍了拍。人老了,記性不好,常常愛丟鑰匙。一條喚著“黃黃”的老母狗用頭在她腿邊蹭來蹭去的。“去睡吧!……”老母狗沒有聽她話,依然在她身邊轉悠,不忍離開。 “好吧,一起去吧!”姚大媽手里柱個磨光的帶把的槐樹棍,踉踉蹌蹌的挪著步子走在去往村東頭的小路上。

  迎著早上的寒風,姚大媽不禁打了個寒顫。她一邊想著,天不亮劉大嬸就要被裝上靈車拉倒縣城火化了,一邊傷心的嘆道:“劉大嬸——我要來為你送上最后一程呀。你死得真慘呀!死在大兒子家前面的小屋里,都不知道是什么時候死的,發現的時候,人倒在地上,頭著地,身體硬邦邦的,要不是天冷,說不定尸體都發臭了呢......都怨那幾天一直連陰雨,我也無法來看你。如果我來了,你也不至于這樣呀。哎,人老了,真得沒有用了。”

  姚大媽所在的莊子里,原來有一百多口人,二十多戶人家。現在人們都進城去了,莊上說沒人就沒人了。全莊現在只剩下四個人了,東莊的劉大嬸,中間莊上的是姚大媽,還有西莊的何大嫂和她的一個上小學的孫女。

  “哎,老天父呀,不是你這幾天光下雨沒晴天,劉大嬸她也不會…….”想到這姚大媽心里難受得像墜了塊石頭。

  二

  當姚大媽來到村子東頭的時候,一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過后,從一處亮著燈的宅院里,傳來一片哭聲,她看見四個人抬著一個擔架,擔架上蒙著白布,正緩緩的往停在路邊的靈車靠近。姚大媽知道這上面的尸體就是死后兩天才被發現的劉大嬸。不知是為什么突然擔架一斜,一條裹著棉襖的胳膊耷拉下來了,好像故意伸出手和姚大媽握手告別似的。姚大媽連忙伸手上去捧著她的手,往擔架上白布下掖。“劉大嬸呀,你走好......咱們再也不能一起去聊天做禮拜了…….”兩行老淚簌簌的流在姚大媽如松樹皮似的臉上。她執意要坐車去送劉大嬸,最后因為人們怕她年老暈車讓她留了下來。

  靈車緩緩的開動了,后面緊跟著兩輛黑色的小轎車,漸漸的在村子東邊稀疏的樹林邊消失了。姚大媽和前來送葬的人們跪在燒著的鋪草前(死人生前的衣物和睡過的鋪蓋等物被點燃),久久不忍起身。天色已經大亮了,是個陰天,看不見日出的影子。

  三

  劉大嬸的死對整個村子震動很大。昨天莊子西頭的何大嫂去到學校接她孫女的時候,就聽到村里的好多人議論:兒孫滿堂的,死得多可憐!死的時候跟前連一個人影都沒有,瞎養活了幾個兒女。像這樣,倒不如生下的時候給塞進尿罐里罄死。

  劉大嬸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兒女們都在外面打工。她的年齡比姚大媽大兩個月,八十歲了,原來和老伴同住在莊子宅前的一條很寬的河埂上。在那里開荒種糧,種菜,養鴨,養雞,偶爾也養頭小豬。老兩口相依為命,生活悠然而樸實。可自從前年老伴突發疾病而亡,可憐的劉大嬸一個人住在河埂上既害怕又孤單,最后兩個兒子商定就一年一替的住在各自的家里,然而家中常年無人,老人只好獨自為生,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

  劉大嬸的死對姚大媽的打擊很大。

  在幫劉大嬸穿壽衣回來的路上,姚大媽說:“人呀,活一輩子,何大嫂你說有什么意思,一輩子為了兒女們奔呀忙呀的,到頭來卻落個死得時候連個人影都沒有的下場,想想都讓人害怕。”

  “是呀,你看你我都這么大年紀了,說不定和劉大嬸一樣頭天晚上脫鞋,還不知道第二天穿上穿不上呢?”何大嫂說。

  “這樣死真的連狗都不如……哎,也沒有辦法,社會形勢攆的。你說現在都出門打工了,誰還會待在家中為老的養老送終呢。平時打個電話就不錯了。”

  何大嫂一面聽著,一面不停的點頭應和:“我到時候死說不定也和劉大嬸一樣。”

  “聽說你家兒子馬順在外面混得不錯,你還是去你兒子那里吧,有個小病小災的有孩子在眼前,比啥都好。你家孩子還算是孝順的。”何大嫂給姚大媽出主意說。

  “前幾年兒子是讓我去和他一家人住,可是我總是不想去。城里哪有農村住得好呀……”

圖 視覺中國

  四

  姚大媽從東莊回來時天已經快到晌午時候了。天依舊是灰蒙蒙的,云彩好像多了起來,一層層的在天空中積聚徘徊。老母狗“黃黃”依然跟著她,形影不離,她掀開上衣,解掉褲口袋上鑰匙,開了鎖,吃力的推開大鐵門,迎面而來的是空蕩蕩院里吹來的涼風和幾只麻雀飛起的身影,她無力地癱坐在院子后屋廊檐的小木椅上,低下頭想她的往事。

  自己十三歲為童養媳來到王家,十七歲和王家丈夫結婚,一輩子生了五個孩子,前三個孩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

  四十歲的時候生下一個兒子,當晚就夢見窗外來了兩個沒有臉的人,說是要抱走她的兒子,她緊緊抱著他。兒子突然變成一匹棗紅色的馬,張嘴大叫,嚇走了沒臉人。可是這匹馬還是要走,她死死的拉著韁繩,給他拴在了窗欞上,算是留住了他。因為兒子來時那年是“馬年”,希望馬兒不出岔頭,一生順順利利的,就給兒子取名馬順。兩年后,又添了個閨女,全家皆大歡喜。

  那時候過的是大集體的日子,整天拼命的掙工分,丈夫給生產隊飼喂牛,兩個人掙得工分還不夠養活一家人,經常忍饑挨餓。好歹自己有一手好的針線活,家中老小的鞋,衣服穿戴自己還是可以做好的。家中自留地的菜園子四季都有不同的蔬菜,可以補充糧食的不足,勉強填飽肚子。

  她在隊里勞動積極,和隊里的姐妹們和諧相處,還被隊里的社員們選上了婦女隊長。那時在全大隊當中,她這個婦女隊長還是頂呱呱的。莊稼活樣樣精通,地里的犁耙撒種沒有不會的,還會根據農事季節,和隊長一起安排隊里的農活。兩個孩子也越長越可愛,看到他們背著小書包上學高高興興的樣子,姚大媽心里像灌了蜜一樣甜。

  農村大包干分田到戶的時候,人們得到了土地,收成好了,再也不用為吃的發愁了。可是他的丈夫卻因病去世了。撇下了她們娘兒仨個,無情的打擊從天而降,家中的天塌下來了。

  給丈夫治病欠的賬要還,孩子還要上學,那時她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種地,打豬草,養豬,種菜到集市上去賣,掙錢養活她們娘仨。孩子們也很懂事,常常放學回來幫她干活,喂豬,喂雞。省吃儉用,艱難度日。實在無法再供孩子繼續上學了,兒子馬順只上了初中沒有畢業就下了學,女兒小學沒有上完就中途輟學了。后來又為了他們成家立業,操碎了心。

  五

  兒子馬順是個好孩子,我不想一個人死后身邊連個人影也沒有,敗壞了孩子的名聲。

  姚大媽站起了身,走到前面的過道里,從身上掏出老年手機,戴上掉了一條腿用皮筋拴著的老花眼鏡,看著墻上的電話號碼撥開了。

  她要把電話打給馬順,農村老家留下來的古老的傳統,老的老了,有兒有女的就是要和兒子住在一起,靠兒子養老送終。

  墻上沒有幾個號碼,是幾行數字用小紅磚的尖角橫寫在涂著白灰的水泥磚墻上。她知道第一個號碼是她兒子馬順的,第二個號碼是她在外地打工的閨女的。

  她輸上了電話號碼,電話那頭傳來:你撥打的號碼是空號。她又看了一遍號碼,哦,少撥了一位數,這次她仔細的看了看電話號碼,一個數字一個數字的輸進去,撥通了,電話那頭一直在響——電話無人接聽,請稍后再撥…….

  怎么回事呢,姚大媽的心七上八下的。一個星期前馬順還給姚大媽打電話問:“媽,天冷了,穿暖些,把窗戶用塑料薄膜封上,以免凍著……”

  不管怎么樣她要和馬順說說,不能像劉大嬸一樣有兒有女的,死后連一個人影都沒有在跟前,丟死人了。“可能是馬順太忙了,再等等吧。”姚大媽想。

  她出了門,看到門前的田地空蕩蕩的,前茬的稻田因為收割稻子的時候連陰雨天氣,收割機壓的地塊一小溝一小溝的水和草一起覆蓋著原來肥沃的田塊。好多年都看不到這個時候應該是綠油油的麥地了。老母狗“黃黃”在荒了多年的田里追趕著前來覓食的喜鵲,一會兒停下,一會兒快跑。路上沒有行人,一只大雁煽動著翅膀迎著寒風飛向遙遠的北方,發出凄戾的叫聲。

  前些年的一個夏天,馬順接她到他打工的城市去,她看到馬順一家三口租住在一個只有十幾平米的房子里,一個上下鋪的小床 ,孫子睡在上鋪,馬順夫婦兩個睡在下鋪,孫子在打工學校讀書,馬順在城里給人搞焊接的展架,媳婦在做家政工。燒火做飯都在房東的一個集體的廚房里。油煙到處都是,臟兮兮的。那段時間,馬順專門為她租了一間房子,但她總感覺生活憋屈,住了一段時間就又回到了老家,她知道孩子馬順在外生活的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六

  叮鈴鈴,叮鈴鈴,姚大媽的手機響了,她急忙從上衣的口袋里掏出手機。

  手機里傳來馬順的聲音:“媽您打電話來了,我剛才在裝車,我手機在我脫掉的上衣里,沒有聽見,您有啥事呢?”

  “哦,咱東莊你劉大嬸死了。死得時候身邊連一個人影都沒有…….可憐呀。”

  “怎么死的?”

  “就是夜晚人不知鬼不覺的,前幾天她說她天天頭疼頭暈的,也沒有去看醫生。她閨女秀子給她打電話打不通,就打到秀子的表叔家,等秀子表叔來到撬開門,發現已經死有兩天了,那幾天下連陰雨,沒有人去看她,死時頭著地……這回東莊子上連一個人影也沒有了。村里人都在議論,說她兒孫滿堂的,死得好可憐呀,連牲口都不如,要子女有什么用。”

  “是呀,怪可憐的。媽,你干脆收拾收拾和我們住在一起吧。聽說我們住的地方要拆遷,不過暫時沒事的。你要是來我們找間帶套間的房子,住在一起,也省得掛心您。住得就是條件差些,等兒子有本事掙到錢了,再住大點房子。”

  “好,我去,我去.......我走了,我們莊上就剩下西莊你何大嫂了。”

  姚大媽掛了兒子馬順的電話,開始一件件的收拾東西了。她等待著馬順來接她。

  夜里她做了個夢,夢見她已經歡喜地見到了兒子一家,還有她的女兒,也在。整個村莊從東到西是那樣出奇的靜,安靜。那條老母狗“黃黃”和往日一樣,在她的床邊安靜地窩著不動。

  【作者簡介】金紅陽,生于1965年1月,安徽霍邱人,民營企業工作者 。愛好文學,城中村文學小組骨干成員之一,有作品散見于“有故事的人”等網絡平臺。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小石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到底誰“封建”?
  6.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6.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10.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在线视频欧美二区 | 久久精品久国产 | 亚洲一区色77综合影院 | 午夜AV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一本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