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農業之根,國家之本。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又將農業提到了重要議程?;@圖美好,令人向往!引毛主席于戰爭年代抓農業的一段話,“目前正當春耕時節,希望各解放區的領導同志、工作人員、人民群眾,不失時機地掌握生產環節,取得比去年更大的成績。”但愿農村的各級官員走出豪華的辦公室,拋開轎車學走步,脫下皮鞋穿膠鞋,放下官架子,以身作則,足踏實地,深入農戶實行“三同”,把被解散的農民重新組織起來,解農民之需,取農民之信,把群眾當上帝,與農民交朋友,實實在在,干出一翻成績來,讓農民從心里感到,共產黨又回來了。
這些年,我毎年有二至三個月的時間在山區農村,對農村的實際情況有所了解。如今的農村,貧窮不能概括現狀,農村處于無組織狀態,農民愚昧落后,信神信鬼信教,一心夢著發大財,形同一盤散沙,才是要害。畢竟是激情年代從農村走來的人,回憶農村的過去、看到現在的情形,浮想聯翩:聯想到電視劇《天下糧田》乾隆八年,一場金殿驗鳥,引出的匿災不報,貪績夢財的驚天巨案,暴露大清國糧田萎縮,糧倉空匱的危機,奸臣橫行,斂財成風,國本動搖。這部遠說清朝故事的電視劇,似近在改開之中國;聯想到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幾次土地變革;還聯想到改革開放土地下戶,分田單干鑄成的"三農問題"。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從土地革命中走來。曽經有過三次順應民心的分田地:第一次是紅軍時期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打土豪,分田地”,使農民革命積極性空前髙漲,根據地得以鞏固,革命力量得以大發展;第二次是抗戰時期,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團結包括地主階級在內的全民抗日;第三次是解放戰爭時期,消滅封建生產關系,激發農民革命熱情,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獲得了廣大農民的擁護,踴躍參軍參戰,支援前線,鞏固解放區,配合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的軍事進攻,解放了全中國。
土地是人民的衣食之源。在舊制度下,土地一直被少數地主、土豪所覇占,農民無土地受盡剝削壓迫。為農民奪回土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是共產黨的使命。土地革命“依靠貧顧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的總方針,不僅是解決民生的當務之急,還是團結絕大多數,限制極少數,打擊個別首惡的英明決策。毛主席之所以偉大,是他以一種合理的制度埋葬了另一種不得民心的制度,是他用人心所向的社會替代了人心向背的社會。
有人認為,土地革命戰爭中的分田地是私有制,此說完全不切實際。 難道毛主席共產黨領導農民,從地主、土豪手中奪回本屬自己的土地是私有制?試想,在一個外敵入侵,內戰不休,半封建,半殖民地,民不聊生的舊中國,共產黨尚未奪取全國政權,哪來土地公有條件可言?黨領導人民革命的勝利,取決于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靈活性,不同歷史時期的土地革命,均收到了不同的最佳實效。足以證明,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所形成的毛澤東思想是活的靈魂!
1952年后,新中國土地改革結束。沿襲中國幾千年的土地私有制,農民落后的生產方式,要得到大解放大發展,“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提髙農民的思想覺悟。變小農經濟的舊生產方式,為有組織,集體力量大的大生產格局。根據黨和人民政府“組織起來,勞動互助,發展生產”的方針,各地自發的農業互助組,合作社應運而生。土地實行國有和集體所有制度,毛主席共產黨為土地革命(改革)廢除了幾千年的沿襲的土地私有制制度,由農民組織起來當家作主,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隨著農村社會主義革命髙潮的興起,教、衛事業,社隊企業,“發展生產,保障供給”,生產隊、大隊、人民公社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祖國農村處處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的景象。若不是有人趁毛主席退居二線,背著毛主席刮“共產風,浮夸風”,推行“三自一包”,好大喜功,弄虛作假,站在稻谷堆上沾沾自喜,畝產萬斤,忽悠人民;若不是三年自然災害,蘇聯逼債的天災人禍,社會主義中國農村的大好形勢必是錦上添花!即使是遇上這些干擾和不測,也無損農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影響社會主義道路的生命力!作為歷史見證者,并非是吹牛,看看至今幸存下來的大寨、紅旗渠、南街、華西等十來個村(社)是啥樣?就一目了然!
改革開放的第一改,田土下戶。曰:承包責任制,調動農民積極性,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達到共同富裕。開初一兩年,一些農村糧食自給是事實。后來,由于田土條塊分割得七零八碎,問題越來越突出。農民為爭水,爭田邊地角,矛盾逐漸產生,有的激化為大打出手,釀成血案。
隨著土地下戶,集體經濟傾刻間被徹底瓦解,公房賣了,牛馬牲畜賣光,有的土地、山林、房屋遭強征搶奪,造成土地流失。土地沙化、毒化、荒化嚴重,毛主席時代興修的農田基本建設工程,年久失修,較為完好的水庫變為旅游地,失去了應有功能。
村、社組織形同虛設,虛功作假成風,農民常年難見縣、鎮、村干部。黃賭毒黑騙,邪教、村霸卷土重來,治安惡化,道德、倫理、正氣淪喪,犯罪率成數十倍的增長。多數農戶家庭僅老幼相依,沉靜得出奇,由于沒有耕牛,地頭偶見一兩人揮鋤挖種,看似有氣無力,不見昔日熱火朝天、笑語歡聲的農耕情景。
在全民經商發財浪潮下,許多做著發財夢的農民,感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不如外出打工、經商。全國形成的農民工潮,史無前例。農民浩浩蕩蕩,南下北上,遍佈各城市,數十年如此。土地擱荒,空巢出現,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空前,不少鄉村顯現凄涼。(可參閱文:農村離開集體化,農民共富沒希望)
共產黨領導下的集體土地被分下戶,激發農民積極性了嗎?農民私化單干走出貧困,共同富裕了嗎?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怎會出現嚴重而難以解決的“三農問題”?中央一號文件為何“把2018年作為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集中力量解決突出作風問題??茖W確定脫貧摘帽時間,對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嚴肅查處。除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外,各部門一律不準再組織其它檢查考評”?
農村,尤其是山區農村農民的貧困,經過這些年的農村調查,感受很深。弄虛作假,欺上壓下,數字脫貧,吾三個月前在農村就有耳聞。其實,這些年中央下撥給貧困地區(國家級貧困縣)的扶貧資金不少,卻是越扶越貧。農民為何不見富?為何有的農民還處在貧困潦倒中?地方的市、縣、鎮、村官,別以為山髙皇帝遠,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其實老百姓明白,髙層清楚。不然中央怎會把扶貧,當作攻堅戰來打?
振興鄉村,“土地”情說!情在,深深地愛著這片土地,說在,為天下土地吶喊!問題究竟出在哪兒?關鍵在“是公還是私”?"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這個歷史階段中始終存在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 毛主席的英明論段,恰恰印證了這一點。好在黨中央發現問題,正在著力糾正。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2018年2月7日完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