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當生態農業遇上哲學,前方高能火花碰撞!|袁勇在食物主權年會的發言

袁勇 · 2017-12-13 · 來源:人民食物主權論壇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世界是有本源的, 人類與生靈萬物是有本心的——這可能是,人們為什么需要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下為公”、“美美與共”等等這些“大科學”與“真道理”的根本原因;這可能也是,袁勇老師能給出這席質樸而清晰、執著又通透的講座的一個原因。

  可以說,在此次食物主權年會“生態農業的道與術”的發言中,袁勇老師講明了人們最關心的一整套問題: 什么樣的農業算生態農業?化學農業、有機農業跟生態農業究竟如何區別?人類為啥一定需要生態農業?對付“雜草”和“害蟲”,妙招何在?不耕地、不反季、不打藥、不除草、不使用機械、設施、轉基因投入品乃至雜交種等等的方法,真的可以做成生態農業嗎?具體怎么做?沒做成的話,又是什么原因?如今的農業發展和地球生態真的積重難返了嗎.....本文為袁勇老師講座錄音文字稿,經講者同意有修訂。由于文稿過長,我們特別準備了提綱助您了解。欲解其中意思,趕緊閱讀正文。

  2017年11月11-12日,人民食物主權年會“生態農業與合作實踐”在云南昆明順利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思考者與行動者們齊聚一堂,分享經驗,探索出路。在當前資本主義化工農業的槍林彈雨中,這樣的探索與實踐顯得尤為緊迫。為將“吃飯”的權利緊緊握在人民的手中而不被剝奪,我們希望提供一個分享與討論的平臺。人民食物主權正陸續推出本次年會的精彩發言,敬請關注。

  袁勇,四川簡陽市東溪鎮農業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四川省勞模,四川省黨員培訓師資庫入庫教師。對三農情有獨鐘,在鄉鎮從事農技推廣24年,善于思考和創新,致力于推行農民教育、推動農民合作、推廣生態農業。2010年推動成立“簡陽市新天地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

  提綱

  一、生態農業跟有機農業有區別

  二、從生態農業來看“道”

  “平衡”、“循環”、“自然而然”

  三、地球生態已失衡,生態農業的循道“術”

  1、總綱:德為本

  2、態度:知“道”后,行動是王道

  3、動機與目的:行善、利他

  4、心態和方法:至誠 平等包容(正待害蟲與雜草)無為而治 不爭 奉天時 知先后 系統觀

  四、誰是“專家”?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即若離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道德經》

  正文

  今天其實很有意思,有點穿越的感覺(編者注:指不能到會場的講者,可以通過網絡直播跟各地的觀眾進行交流)。那么除了在空間上的“穿越”,接下來的40分鐘,我會和大家一起在時間上和老祖宗來一個連接,來一個“真正的穿越”。

  之前的題目叫《傳統智慧與生態農業》。為什么要把生態農業和傳統智慧連接到一起?因為生態農業核心的東西,基本上都是來自于老祖宗的智慧。

  我今天把題目改了一下,叫《生態農業的道與術》。這個聽起來好像要科學化一點,因為現在的人習慣用科學的術語來解釋很多東西。

  從技術的角度來談就是“術”,它教我們怎么做。但如果僅僅知道生態農業的技術怎么做的話——因為每個地方的環境條件是不一樣的,很多技術都不可能有所謂的普適性,一旦到某個地方不適應、不適合的話,人們就會對生態農業失去信心。于是,更重要的是探尋“術”背后的“道”,就是它的道理、為什么要這樣做。所以,我把題目改成了《生態農業的道與術》。

  一、生態農業與有機農業有區別

  在開始的時候,我們會先探討一下生態農業和石油農業、有機農業的區別。

  現在為什么要做生態農業?因為現在的有機農業,還有石油農業(編注:倡導使用農藥化肥、高度依賴石油的化學農業),是有問題的。石油農業,大家知道,它完全是來自于西方的一些科技、價值觀,比如說機械自然觀等等。它的危害也不用說,做生態農業的都知道。我們來看“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的概念區別。

  從核心的“道”的方面來說,“有機農業”沒有脫離西方的價值觀。它同樣認為,可以依靠科技來戰勝自然和征服自然,只不過所用的材料是以有機的取代了化學的。比如說,“有機農業”不排斥大棚和生物農藥等等,還是人為地去控制大自然;而“生態農業”完全是回歸自然規律的、要做到真正的“天人合一”,是源自于東方智慧。所以,談“生態農業”的時候要談老祖宗的智慧,它真正地遵循自然規律,是向內求的、系統觀的。不像“有機農業”、“石油農業”,它們是割裂的——養分就講養分、病蟲害防治就講病蟲害防治,它們不知道養分可能跟病蟲害是完全相關的。這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上的區別。

  我們再從“道”和“術”這兩個角度來討論一下“生態農業”。

  從“術”的角度來說,凡是做過的都知道,生態農業有“幾個不”的原則——不耕地、實現免耕,不除草(不是說100%不除草,而是合理地保留雜草),不要單一的種植,不搞反季節,不用化學的投入品和轉基因,等等。

  從“道”的方面來說,就是一定要遵循自然規律,這是一個總的原則。要順其自然,“無為”最終達到“無不為”的境界。

  我們再來談什么是自然規律,和它的重要性。有人說,掌握了技術就可以了,自然規律反正我也不懂。那么,自然規律到底有多重要?從老祖宗的智慧可以看出來。《論語》里有句話叫“朝聞道,夕死可矣。”你說它有多重要,就是比生命還要重要——只要我早上知道了這個“道”是什么、自然規律是什么,我晚上死了都值得了。《道德經》里也說了,“孔德之容,唯道是從”——大德的人都是遵循自然規律的,這就不僅僅指生態農業;還有《道德經》里的“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意思也是一定要遵循自然規律。

  十九大以后,黨章里也首次把這個寫進去了。“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兒有一句是“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這句話現在被很多人曲解了,把它換成了“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其實習總的意思是,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不用去改它。你改了它,它就不是金山銀山了。所以,老祖宗的智慧告訴了我們自然規律的重要性。那么自然規律有什么特點?

  首先,自然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不受時空的影響。不是說,古代適合、現在不適合了,科技發達了、就不需要自然規律了。還有,自然規律不會因為我們不懂,就對我們不起作用。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一個瞎子看不到太陽,但并不是說太陽對他就不起作用。他看不到太陽是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并不是說這個自然規律不存在。也就是,不管你懂不懂自然規律,它一定會對你起作用。所以《中庸》里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就是如果我們不受它的制約、限制,就不叫“自然規律”。《孟子》里有一句“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可能持續地生存下去,否則就會滅亡。

  而現在“石油農業”這套體系完全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哪怕現在或者最初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最終它一定會帶來災難,因為它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就好像,土壤是有生命的——不會因為人們不懂土壤里有微生物,就可以用化肥、而這個化肥就不會破壞土壤或殺死土壤里的微生物。不是這樣的,自然規律照樣存在。

  二、從生態農業來看“道”

  好,那么自然規律從“生態農業”的角度來講,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1、“平衡”

  首先就是“平衡”。比如我這次雖然非常遺憾沒有直接到昆明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但是老天爺是平衡的。我沒有過來,那么好的一方面是,我少產生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這就是一個收獲,最終是一個平衡的狀態。

  老祖宗也告訴我們是什么“平衡”。“一陰一陽之謂道”,一陰一陽就是平衡的。《道德經》里邊有句話,“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道是公平的,不允許某一個物種過于強勢,就像恐龍太強勢了,最后它滅絕了。《大學》里說,“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一定會喪失掉。就像用農藥化肥得來的產量,最終會得不到這個收獲——它會通過疾病和災難讓人們損失掉這些收獲。這就是一種平衡狀態。

  我們也崇拜西方的科學。西方的科學家寫了一本書叫《封閉的循環》,里邊有一句話,總結生態法則的第一條法則就是“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也告訴我們,整個大自然是平衡的。比如我們用化肥,感覺到好像是增加了產量,但我們失去了什么?失去了健康和生態的平衡。我們用農藥好像殺死了害蟲,但它帶來的危害是什么?它也會平衡掉你的收獲,同樣導致人類健康和生態平衡的破壞。我們用地膜,說要抗旱,那么能不能抗旱?地膜本身就是石油產品,且不說它耗能,就是生產和運輸地膜的過程也會產生二氧化碳排放,會導致氣候變化,帶來更干旱的季節。那么這就成了我們的“平衡”——你想抗旱,結果你產生了更嚴重的干旱。

  這些智慧給我們什么啟示?大自然它始終是平衡的,你不要去擔心什么——不打農藥病蟲害會不會爆發,不打除草劑雜草會不會爆發?不會的,老天爺一定會通過某些機制來維持整個大自然的平衡。其實,打不打農藥,它就那么一點危害、就那么一點損失,打了農藥說不定損失更大。還有農藥對我們人體的危害,還會破壞自然平衡。再比如打除草劑,原本雜草是一個平衡的狀態,打了除草劑卻可能會導致某些雜草的爆發,那我們就是在破壞這個平衡。我們知道大自然本身是有這個能力的,那么就不要去用外力破壞它,干擾這個平衡。

  所以,在生態農業里沒有“除草”的概念、“殺蟲治病”的概念,我們根本不要去想有什么病、有什么蟲、我該用什么方法去防治它。不要認為做生態農業只要不用化學的藥劑就可以了,我用有機的、生物的、礦物質的——你還是沒有脫離這個約束,還是沒有相信大自然有平衡的能力。這就是在“道”上,你沒有做到這一點。

  2、“循環”

  第二個就是“循環”。整個大自然的規律,它是循環的。

  《封閉的循環》里說,“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其去向”。也就是,它會轉化,在大自然里是沒有廢物的。同樣,成語“物極必反”和《道德經》里的“物壯則老”,都在說萬物一定是循環的,包括我們的生命、能量,全部都是循環的。

  大自然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都是有生命的,所以,它一定要經過生命體的分解。這就告訴我們,能夠分解的東西一定是大自然本身就有的。如果我們向大自然投入了不是自然界本身的東西,而是我們人為制造的東西,大自然就無法去分解了,它就沒有去向。就像我們人體的腫瘤細胞,就是癌癥。比如人類自己生產的一些肥料、農藥、薄膜等,就不是自然界本身有的東西,它無法進入這個循環系統。人類一旦把這些東西投入進去,它就是地球的癌細胞,會形成各種問題。

  所以,做生態農業的一個原則是,不要使用人為制造的、化學的、轉基因的投入品。不要認為這些東西是科學的、是高科技的,其實大自然是真正的科學。

  2、“順其自然”

  第三,它一定是“順其自然”的東西,它是個規律。《三國志》里說,“物速成則疾亡,晚就則善終”,來得快的東西,去得也快。這不是說越慢就越好,而是強調,本身是什么狀態,就是什么狀態。

  而我們現在為了追求一些利益——比如要提前上市,就會用生長激素、大棚、農藥等,讓它長得更快或是產量更高,等等,這些都是違背自身規律的,一定會有副作用。比如用大棚,雖然滿足了反季節的需求——暫且不談“反季節”對人的健康到底怎么樣,單從生態和農業角度說,大棚對土壤的危害是相當大的,包括大棚材料的制造本身就是有碳排放。我們用激素、化肥其實都是違背自然規律的。自然的規律就告訴我們,千萬不要用人為的技術去追求快、高、大、好。這些東西都會有代價。

  三、地球生態已失衡,生態農業的循道“術”

  當然,自然規律還有很多,不僅僅是這些。大家會說,你說遵循自然規律就是在沒有人為破壞的情況下來做事,但是現在整個地球的生態平衡已經被我們人類破壞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么去遵循自然規律,怎么做生態農業?

  1、總綱:“德”為本

  最核心的,我列了兩個字——“總綱”。《大學》這本書開篇一句話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兩個,一個“德”,一個“善”。書里還有一句核心的話是“德者,本也;財者,末也。”這些不僅是針對生態農業,而是做任何事情都通用。《易經》里說“君子以厚德載物”,《黃帝內經》說“天之在我者德也”,《論語》說“德不孤,必有鄰”,都告訴我們,做人做事,任何的根本都是“德”,正如“厚德載物”這四個字一樣。就好像這張桌子,本來只能承載300斤,如果我們給它放500斤,后果就是桌子會垮掉——我們德行不夠的話,我們是承載不了這些財富的。

  同樣,我們做生態農業——其實什么是“德”,大家不要理解得太高深了,這個也不是迷信。道德,道德,“道”就是自然規律,“德”就是遵循自然規律就是有德。而生態農業它就是遵循自然規律的,你只要真正按照這個自然規律來做,一定是有德的。你有德,你說你還有沒有財富,你還擔心你賺不了錢、你還擔心你過不了生活嗎?不會的。所以說我們做生態農業一定是首先以“德”為根本。就是我們做任何事,都應該遵循自然規律。

  2、態度:知“道”后,行動是王道

  從態度來說,《道德經》里有一句話,“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即若離,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意思是,有智慧的人聽到這個自然規律以后,會馬上去實踐;中等智慧的人就覺得好像有點道理、也好像有問題;真正不懂的人就會說這是迷信——非常可笑,不笑不足以為道。這給我們的啟示是,面對生態農業,我們不要過多研究它的技術或是擔心我以后有沒有市場等等。不要考慮這些問題,就是行動。很多問題要在行動和實踐中才能夠體會到,在行動中去改善和調整是最好的。

  3、動機與目的:行善、利他

  做生態農業的動機和目的,這一點從老祖宗的智慧里也可以看出。很多智慧都說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都是要行善的。《易經》里面一句話叫“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黨的宗旨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來不是說要為我個人。應該說,全世界的各種宗教,還有有識之士和一些發達的家族,他們核心的特點都是“善”,都是“利他”的心態來做事。真正這樣做好的話,該得的自然會有。

  我們老祖宗有句話,“百善孝為先”。我們常把大地比作母親,我們對母親應該是什么態度?應該是孝道。但現在如果按照石油農業這一套,我們是怎么對待自己的母親的?整天用農藥、化肥、除草劑去毒害她,你說你這是孝,還是不孝?按照這種方式做,能不能獲得好的結果?

  當然不是說老百姓怎樣不孝,也不怪農戶。我在下面講課都是說,這個罪魁禍首是我這種農技員。因為之前我就在教農民怎么用農藥、化肥。因為不懂這些自然規律,也沒有學過老祖宗的智慧,所以這個問題在我。

  那么如果真正按照生態農業做好了的話,你就是在保護你的母親、就是對她盡孝道,同時還是為社會大眾提供安全的食物,這些就在行善、在利他。“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你說你還不會有好的結果嗎?

  所以,如果是為了錢來做生態農業,為了價格高、把它賣出去,我要告訴你,可能前期會有好的結果、能賣出去,但估計不用五到十年,你會失敗的。舉個例子,如果是單一為了錢來做生態農業——真正生態農產品的價格肯定比常規的高,那么面臨高額價格的誘惑,你會不會做假?如果有一個合作社,你不做假,你能不能保證別人不做假?一旦有一個人做假,這個合作社就好不起來,這是賣得掉的情況;如果本身是為了賺錢來做的,而產品賣不掉,你還會做嗎?也就是說,如果為了單一的經濟效益來做生態農業,不管你的產品賣得掉還是賣不掉,都有很大的風險,最終還得回歸到以前,繼續用農藥、化肥來掙錢。

  其實,如果不要為了錢來做的話,消費者和你一溝通,感覺到你的心地是純凈的,一定會很快就和你建立信任。因為我們現在最缺的是信任。只要信任你這個人了,你的什么東西他都接受,就這么簡單。如果他看出來你是為了錢來做這個事,就很難建立信任。這個我們都懂。

  4、心態和方法

  4.1 至誠

  從心態和方法上來講,老祖宗告訴我們的智慧是,要誠心,要有至誠之心。《中庸》里說“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最終回到,只要你能誠心,它可以自己完成很多事情。《大學》里有句話,“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只要你誠心,哪怕現在還沒有成功,但是離預期不遠了。

  “心誠”還有一層,就是不得有私心雜念。因為如果有恐懼感、有自己的癖好、憂患,你擔心這個技術或者擔心產品賣不掉等等,有這些,就很難做到心誠。真正的心誠,是只要覺得是遵循自然規律的、是好事情,認定了這條路,我一定要走下去,不管結果怎么樣。其實,只要每一步走好了、方向是正確的,你一定會走到你的目的地。

  這些智慧給我們的啟示是:在根本上,要相信生態農業這條道路是正確的。這可以引申到對消費者要誠信,并且只有有了至誠之心,你才能夠堅持下去。因為現在做生態農業,不僅是環境修復需要一個過程,更關鍵的是,主流的、外邊的一些價值觀對我們的影響是相當之大的。就像我們一個農戶,之前我教他免耕,他就免耕了兩三年,效果非常之好。后來,聽到別人說閑話,說你這人是不是很懶,沒錢去請機器打土嗎?他聽不下去,說老子有錢呀,就叫了一臺機器去打土。結果這個師傅給他說,怎么你的土比別人的還要疏松?就是越免耕反而越疏松。這就告訴我們,他的心還是不太誠,就經不起閑話。所以,做生態農業一定要心誠,你才能夠堅持,才能坦然地面對一切結果。

  4.2 平等、包容

  (正待“害蟲”與“雜草”)

  我們還有一個方法是平等、包容。《道德經》里有句話,大家可能覺得有點不近人情:“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芻狗就像玩具一樣,老天爺把萬世萬物都當做玩具,都是平等的,沒有尊卑貴賤之分。

  要做到平等,首先要包容。我們現在的生產方式有沒有做到這一點?我們有害蟲和益蟲之分。說害蟲吃了作物,就對我有害,我就把你干掉;雜草好像影響了作物的生長,我就要把你干掉。這就沒有做到平等和包容。

  人與狗熊、害鳥益鳥、害蟲益蟲

  來看我們的包容。比如上面這張圖片。我們常把自然界的東西分為好壞,就好像人和狗熊一樣,狗熊和我是對立的,按照我們常規不包容、不平等的話,就應該把狗熊干掉,人和狗熊——當然這是簡單化的一個平衡系統,當我們把狗熊干掉之后,誰是贏家?很顯然,沒有一個是贏家。

  我們也經常給農戶舉一個例子,關于害蟲/益蟲的劃分。我們問,麻雀是害鳥還是益鳥?大家都知道,既是害鳥也是益鳥。因為它會吃蟲,也會吃糧食。而當我們問,菜青蟲是害蟲是益蟲?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是害蟲。然后應該怎么做?把它干掉吧,把它殺到一條都不留是最好的。這時候我們就會問大家:當菜青蟲全死掉了,請問我們的麻雀吃什么?這時候麻雀就只有吃莊稼了,吃我們的作物,這時候麻雀也變成害蟲了。也就是說,當我們以人為的價值觀判斷害益的時候,再做出相應的反應去殺掉害蟲,整個自然界都會失去平衡,所有對我們有用的東西,可能最終都變成有害的。所以,老天爺的智慧是“以萬物為芻狗”,沒有什么好壞之分。

  其實,所有的東西既是好的也是壞的。就像金龜子,可以吃我們的樹葉、葉片,但是當它吃了我們過密的葉片的時候,樹反而會長得更好、水果的產量會更高,因為它幫我們修剪,讓通風透光更好。同樣,蚜蟲也有它的好處。蚜蟲在干旱的年景會爆發,其實它是一種干旱預警的昆蟲,也就是說我們看到蚜蟲爆發之后,我們的反應不應該是去殺它,而應該是去抗旱,只要旱情緩解了,蚜蟲自然消失,關于這個,農戶是有經驗的。

  金龜子、蚜蟲、梨莖蜂和花蕾蛆的天然功能

  還有像我們的梨莖蜂。梨樹有個特性是急性生長。專家發明了一個叫“摘心”的技術,把心給它摘掉,就會發側枝、會結果。有這個必要嗎?老天爺早就安排了梨莖蜂這種昆蟲來幫我們摘心,還是免費的。這就是自然界的規律。同樣,花蕾蛆這種蟲,本來柑橘里邊就有一個技術叫“疏花疏果”,因為它有很少的一部分花才能結果,果子多了還要把它疏掉。我們專家又研究出一個技術叫“疏花疏果”,其實大自然早就安排了這樣的昆蟲來幫我們疏花了,結果我們把它當作害蟲、用農藥去殺它。所以,所有大自然的生命都有它的價值,都是平等的。

  拿剛才的菜青蟲來看,人們認為菜青蟲沒有任何的好處。那么我們會問農戶,比如你今年覺得一個蘿卜品種很好吃,想明年繼續吃怎么辦?要留種。怎么樣才能留種?要經過授粉。那么誰來授粉?十字花科授粉的主要昆蟲就是蝴蝶。而蝴蝶和菜青蟲什么關系?一個人:一個是少年,一個是成人。因為蝴蝶就是菜青蟲變的。所以說,不是菜青蟲愿意來吃蘿卜,而是蘿卜主動邀請它來吃的,蘿卜把它喂大了以后好幫它傳宗接代。也就是說,如果地球上沒有這些所謂的“害蟲”的話,食物的種子就不能延續,那么人類也就面臨不可能延續了。

  菜青蟲、蝴蝶與作物

  從雜草來看,人們總覺得雜草是有害的,跟人類是對立的。那么我就經常問農戶,為什么要除草?因為草要和我爭肥。那么我會問,肥料爭到哪里去了?爭到它身體里去了。然后我們把眼光放長遠一點,時間長了,雜草會怎么樣?會死掉。死掉以后,這些養分到哪里去了?還不是全部回到你的土壤里去了。并且它在生長過程中,它會通過光合作用,把光能轉化成更多的養分還給你——就像我們撫養小孩,你從小培養他花20萬,最終他會給你帶來200萬的回報,這就是雜草。只是我們太狹隘了、目光太短淺了。其實雜草的危害只是遮光,我們可以根據這一點來討論怎么來處理雜草。

  雜草還有很多好處。比如抗旱保濕——可以想象在一塊地里,在干旱的地帶,有雜草和沒有雜草的土塊,結果會怎樣?我們的經驗是無論怎么干旱,只要這個地方有雜草,下邊土壤一定是濕潤的。所以,有的農戶還說雜草要和我搶水分,它不是和你搶水分,它是在幫你保持水分。雜草還會保持水土。在坡度大的地方,如果沒有雜草,水土流失非常嚴重。同樣它會保護天敵,因為很多天敵的棲息環境就是雜草。

  雜草的一些好處

  另外,還可以減輕病蟲害,這是我們做的實驗,就是下面這張圖片。同樣的蓮花白,有雜草的,毫無損傷——我們是在一塊地里面,不同的小區——而沒有雜草的,用秸稈覆蓋的,一點雜草都沒有的,你看被蟲危害得多嚴重。

  有雜草和沒有雜草的蓮花白

  因為雜草首先是吸引了天敵,形成一個平衡的系統,然后增加了生物多樣性,同樣給“害蟲”提供了多樣性的食物選擇,然后雜草還會活化土壤,形成一個隔離帶。所以你看雜草這么多好處。它還會制造養分——雜草其實是一個太陽能的肥料加工廠,雜草的種類越多、量越多,它加工的肥料越多。包括一些豆科的,它會制造氮肥,這個大家都清楚。

  雜草是太陽能肥料加工廠,根系越多、土壤活化越好,增加生物多樣性

  而土壤要活化,最先就是從植物的根系開始。因為根系要分泌一些物質,會進行一系列生化反應,就會活化土壤。所以雜草越多、根系越多,土壤活化得就越好,會增加生物的多樣性。這應該是雜草特別大的一個功能,是人類無法辦到的。因為我們的大自然,比如隨便哪一座山上的植物,它都不會爆發病蟲害,就是因為生物多樣性。它里邊有很多種類的雜草,很多種植物。靠人為種植的話,則根本無法達到大自然的要求。我們調查過,一個平方的雜草的品種可以達到31種。那么,要增加生物多樣性、實現自然本身的平衡靠什么?只有靠雜草。還有,雜草里面有的是藥、有的可以增加我們的景觀、有的還是食物,都是雜草的好處。

  雜草的一些好處

  那么,怎樣正確對待雜草?因為雜草唯一的危害就是遮光。所以,我們對一些遮光的雜草,高度太高的、長勢太旺的,進行控制就行了。控制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人為地割短或覆蓋——秸稈覆蓋,前期覆蓋就可以了。對于一般的雜草,我們都不要去管它,隨便它生長,并且種類越多越好。結論就是我們不要走極端,不要放任不管、也不要斬草除根。

  4.3 “無為而治”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無為而治”。《道德經》里有12次提到“無為”。它的最終結果是“無為而無不為”。

  一定要理解的是,“無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要去違背自然規律地做,特別是不要為了私欲、為了人類無限的欲望而違背自然規律去做。我們現在的化學農業,它就是為了人類無限增長的需求而違背自然規律,去用化學的而不是自然界本身的東西。

  “無為而治”也提示了:我們“不為”,作物自身才能夠有為。作物自身的能力是非常強大的。這個就是“向外求”和“向內求”。我們有為,對作物而言就在“向外求”;我們無為,作物才能“向內求”;并且外力越強,內力會越弱。就像土壤——我們越是耕土壤,土壤越板結;越用化肥,土壤越貧瘠。這就涉及到我們為什么耕作土壤,土壤會板結?

  為什么越耕地越板結,越用化肥土壤越貧瘠

  因為土壤本身是有生命的,它里面的微生物功能非常強大的。首先是分解功能。施到地里面的養分必須要經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物才能夠吸收。同時,微生物還有疏松土壤、凈化、固氮和保持水分的功能,等等,非常全面而強大。而我們人為去耕作土地的時候,就把這些微生物給殺死了,上面這些功能也就沒有了,然后就要靠人為去施肥、松土、抗旱。這就是我們“有為”帶來的結果。

  土壤中微生物的功能

  同樣,越打除草劑,雜草越爆發。因為我們人為地去破壞雜草本身的平衡了。還有我們用種子,現在的雜交種——當然雜交種在開始的時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現在應該知道,原生種是經歷了一個地方的、很多年的考驗、各種極端氣侯的考驗,它的適應性非常強,而雜交種——短期的育種行為,它就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一些特殊需求,它的抗逆性非常差、能量也不足。再如,越打農藥,病蟲害越嚴重。這也告訴我們,我們“不為”,并不是說自然沒有在為,你看自然就是一個相生相克的食物鏈,“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天敵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這個大家都懂:

  食物鏈的力量

  還要知道,在自然界,所有的植物都有一套非常強大的防御系統。植物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它不會移動,面對危險,它在那兒一動不動,那么靠什么防御?就是靠自有的一套獨特的防御體系——遇到危害時,體內會發生一些化學反應來應急。所以,我們現在通過外力去幫它抵抗這些危險,它自身的這一套能力就消失了。比如打農藥,會帶來哪些弊端?首先是殺死天敵、破壞平衡,這違背自然規律了;然后,其實在幫害蟲搞優生優育。因為每一次殺蟲都會留下一部分身體素質好、抵抗力非常好的“害蟲”,死不掉,它的下一代會更強勢,讓你的藥毫無作用,讓我們覺得農藥是假的——其實不是農藥是假的,而是我們在幫“害蟲”搞優生優育。另外,農藥還會傷害作物本身。

  那么,最聰明的作為是當我們不懂自然規律的時候,我們不要去做,大自然本身會懂。因為當我們不懂自然規律的時候,你所做的可能是破壞了它,哪怕你覺得當下對我們是有好處。比如用了化肥,看到作物兩三年就長好了,那么你有沒有想到它自身的抵抗力降低了、品質減弱了,這些都有可能,長久來說,對大自然本身可能是災難。所以,我們不要盲目地去作為。

  4.4 不爭

  還有一個辦法是“不爭之德”,就是不要去對抗。因為我們現在對抗的結果,沒有誰是贏家。比如說用農藥去跟病蟲害對抗,結果農藥通過各種渠道最終回到人體,把自己給殺死了;用微耕機跟土壤微生物去對抗,因為它板結嘛,結果土壤越耕,微生物和蚯蚓越少,自我疏松功能就越差,土壤就越板結;然后我們用溫室、地膜、大棚和季節來對抗,結果土壤也破壞了、健康也沒了,等等,這些都是對抗。我們生活中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堵車,堵車都是因為爭,通車都得退讓,就這么簡單。不要覺得不去爭、不去強勢地殺死害蟲,它會不會對我們不利。《老子》里有一句“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你不要擔心,老天爺會控制它。

  4.5 奉天時

  還有一個就是“奉天時”,《易經》里說“與四時合其序”,是說千萬不要搞反季節,而要順應季節。這個不細講了。

  4.6 知先后

  還要“知先后”。我們遇到問題,一定要找到它的根本在哪里。《論語》里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因為生態農業里,大家在意的是技術,其實技術都是由核心的“道”產生的,都是由人心產生的。因為人心怕自己的利益損失了,就會用農藥去殺它。所以,真正的生態農業應該是從我們的人心入手,找到根本。

  比如,蟲害的根本。

  拋開氣候和品種等客觀因素,我們看到,養分失衡了,就會有病蟲害。為什么養分會失衡,因為外來養分很單一。外來養分單一是因為我們施了單一的肥。那么你看,病蟲害其實和肥料是有關系的;還有土壤功能喪失了。土壤功能為什么會喪失?我們用地膜、用翻耕方式、用秸稈焚燒殺死微生物,等等,用農藥、化肥、除草劑殺死微生物——其實這些方式是病蟲害的根源;還有一個環境失衡。比如說單一化、規模化種植,然后用農藥殺死天敵、除掉雜草破壞了我們天敵生存的環境、用水泥去硬化我們的水利設施,破壞我們天敵的生存環境。

  導致蟲害的各種原因

  找到了這些根源,再來研究怎么去防治病蟲害,就很簡單了。比如說,有蟲和氣侯我們沒辦法,但如果是品種問題我們就用原生種;環境失衡就恢復生態環境,養分失衡就提高作物素質,不用化學的,而用秸稈、有機肥,等等。恢復環境的辦法可以包括:生物多樣化的種植、合理的間套作、保護天敵,保護天敵的方式是保留田埂的一些雜草、增加多樣性,盡量保留自然的濕地。

  總之,針對真正的原因,我們去找相應的措施。你看這些里面——合理養分、斷掉化學毒素、保護土壤、當季栽培、合理密度、合理的套作、排水良好、原生種,等等——沒有一條提到需要去用農藥,根本不需要。把這些做好了,病蟲自然就沒有了。

  4.7系統觀

  另外,一定要是系統觀。生態農業技術里邊會提到免耕、合理管理雜草、秸稈還田、覆蓋,等等。你不要說好像我的免耕是最重要的、我的雜草可以除光。這樣就不行。因為它一定是整體的、系統觀的,像《封閉的循環》的一句話,“每一種事物都與別的事物相關”。

  四、誰是“專家”?

  最后,我們說,其實做生態農業并不難。

  首先我們要遵循自然規律。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就是,千萬不要迷信科技和專家。包括今天我所講的都是我個人的一些收獲,真正的老師不是我,也不是其他專家。我們要尊重每一個人,但是千萬不要迷信他。真正的老師是大自然。我們一定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虛心地向大自然學習,沒事多到山里,多到原始森林里去觀察。

  然后“專家”,誰是專家?我們自己是專家。因為我們整天和自己的土地打交道,我們和土地是有感情的,我們最了解我們當地的生態環境,你都不是專家誰還是專家?只是我們現在被專家說得不自信了,好像外地的專家、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第二,千萬不要和大自然對抗,要和所有的生命和諧相處。因為我們的農業是人類和大自然合作的藝術,而不是戰爭。我們“不爭”,才能夠“無為”。

  好的,謝謝大家!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6.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午夜福利久久久久 | 午夜影视在线播放免费人成 | 正在播放少妇最爽 | 在线人成视频午夜福利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图片 | 一本视频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