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集體經濟,促進共同富裕
——范景剛在集體經濟論壇2016北京會議上的致辭
2016年12月18日,為了促進國家集體經濟的發展,早日實現共同富裕,北斗智庫和烏有之鄉舉辦了集體經濟論壇2016年北京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的熱愛關心集體經濟的專家學者30多人,濟濟一堂,積極為集體經濟發展建言獻策。以下是烏有之鄉網站站長范景剛的致辭內容。
朋友們、同志們:大家好!
城鄉集體經濟是我國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重要成分,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制度基礎,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保障。在我國追求實現全面小康,實行全面深化改革,實行全面依法治國,實行全民從嚴治黨的新戰略形勢下,我們只能加強加快發展集體經濟,不能忽視和削弱。
為了促進我國城鄉集體經濟的發展,推動國家和社會對集體經濟的重視和扶持,幫助我國城鄉集體經濟成份合作互助共同發展,我們烏有之鄉網站作為長期堅持社會主義、宣傳集體經濟先進典型的紅色網站在一批老同志們的倡議和支持下決定從今年起開辦集體經濟論壇,為集體經濟的發展提供輿論支持。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衛建林同志生前曾經多次跟我們建議舉辦集體經濟論壇,指示我們重視宣傳集體經濟和合作經濟的理論和實踐典型;中共中央組織部原部長張全景同志為我們這次會議題寫主題題詞——“發展集體經濟,促進共同富裕”。今年論壇年會主題為《發展集體經濟,促進共同富裕》,首先明確發展集體經濟的戰略定位和性質功能。
三十多年來,伴隨著人民公社制度的被解散,我國媒體輿論領域充斥著妖魔化集體經濟,鼓吹個體經濟、私人經濟實質是資本經濟的輿論,與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縱然而已,置我國社會主義憲法精神于不顧。現今,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正在進行,改革方向和原則仍然進行著激烈的爭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制度不能變,農民的根本利益不能侵犯,保持耕地使用的原則不能變”,另一邊是鼓吹變相私有化、資本化,將土地集體所有制虛化。這是最新的正在進行的爭論。
今年11月5日浙江縣縉云縣十八位農村基層干部,聯名倡議強化土地集體所有權,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倡導向華西村、南街村等堅持集體經濟道路的先進村學習,走集體化道路。這一來自長期工作在一線的基層干部的心聲打破了當下主流媒體對集體經濟一貫的看法。在三農問題積重難返的背景下,他們在為中國農村、農業和農民尋找光明的出路而努力。我們烏有之鄉網站對這一倡議給以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發表了一些列的評論文章,同時介紹了一批堅持集體經濟發展良好的村莊典型,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對集體經濟和農村未來道路的討論。
三十多年前,安徽省小崗村18位村民按下紅手印,聯名要求分田到戶。而今,浙江省18位農村干部聯名發出倡議,要求強化集體所有權,創新土地經營制度,提出走華西村、南街村、周家莊鄉農工商合作社及浙江省航民、滕頭等集體化村開創的道路。前后兩種截然不同的呼聲都是來自農村第一線的實踐者,所不同的是,前者成為土地分包到戶的標桿,后者則是對這一制度30多年實踐的反思。
過去三十年,正是由于集體經濟的嚴重削弱,村集體無力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無法建立公信力,農民一盤散沙,農業細碎化,農村經濟無從發展,農村社會趨于解體。包產到戶的典范小崗村,至今未能走上富裕道路。相反,堅持走集體經濟道路的華西村、南街村、劉莊等村莊,卻實現了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實踐證明,小農經濟不是中國農村的出路,而建立在土地資源市場化和私有化基礎上的規模農業也不是中國三農的可持續之路。
浙江省縉云縣18位村干部大膽勇敢的重提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政治覺悟升華后的理性之舉。我們應該給以積極的響應和支持。本次論壇,也是對這個倡議的聲援。
為了搞好這個論壇,我們特地邀請了對于集體經濟研究具有高度的實踐性和戰略性的學者張文茂老師做主題演講,能夠給我們一個清晰的連接歷史、現實、未來的宏大視野;我們還邀請了集體經濟的一面紅旗河南南街村的黨委辦主任段林川同志做演講,讓我們了解南街村的經驗和發展成就,鼓舞我們發展集體經濟的信心。
我們今后將努力辦好集體經濟論壇,逐步提高水平,擴大影響,對發展壯大城鄉集體經濟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光榮使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