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無決策權
面對分田單干小農經濟帶來的城鄉嚴重兩極分化、老弱種養無以為繼、農村破敗、小農破產局面,當前,農地集體所有權、個人承包權、大戶經營權的“三權分置”改革,正在火熱推行。許多人對此不甚明了,搞不清善于創造新名詞的改革家們口中念念有詞的新概念。
何為【三權分置】?家國一理,打個比方就很好理解了。就是:甲的媳婦,乙們免費永久承包,然后流轉給丙集中經營。當然,生下的孩子自然歸丙,乙們可得一點子宮出租費和育孩幫工費。至于甲,空掛一個丈夫的大名。名曰三權分置,實為私有兼并!人生不滿百,老弱命不長,大戶長期集中經營下去,也就自然變成了事實上的大戶集中所有。
現在,農村已無可從事農業的青壯,早被計生了。從事農業勞力嚴重青黃不濟、后繼無人。經過三十多年,村中老農更老了,進城青年一去不返了,計生嚴控和貧困重壓下生下為數不多的第三代也留城了。青壯去城打工、老弱留村種地的模式,已無法繼續維持。
當前,基層機關到村限期完成對特困戶的精準扶貧,遇到的首要問題是,以什么形式扶。直接給個人點錢,他花了就又窮了。給生產物資、上種養項目,都老弱病殘他又沒人手經營。所以,不走合作化、集體化道路,是不可能有切實可行的扶貧脫貧途徑的。何況當前農業是種養都賠錢的大形勢。1斤小麥就能換一瓶水,2斤玉米才能換一瓶水。如此下去,誰還會種地?!
種糧養殖都賠錢,小農經濟已破產,老弱支撐的農村已破敗。農業農村農民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精準扶貧,首先要搞清造成整個三農問題的根本原因,整個三農的根本出路,才能找到特困戶脫貧的根本出路,定準政府扶貧的長效辦法。
毛主席早就指出了分田單干的后果,提出了根本解決三農問題的唯一正確道路,請看:
1943年11月29日,毛主席在陜甘寧邊區勞模大會作《組織起來》的報告中指出:“在農民群眾方面,幾千年來都是個體經濟,一家一戶就是一個生產單位。這種分散的個體生產,就是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而使農民自己陷于永遠的窮苦。克服這種狀況的唯一辦法,就是逐漸地集體化,而達到集體化的唯一道路,依據列寧所說,就是經過合作社”。
1953年10月26日至11月5日在北京召開了第三次農業互助合作會議。這次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并于12月16日經中共中央批準實施。《建社決議》再一次警示全黨:“單干是沒有出路的,因為單干不能夠克服災害和各種困難,沒有能力經常擴大再生產,即使能夠增產也是有限的。這種單干制度長久下去,就要使農民的大多數成為富農、高利貸主和商業資本家進行剝削和投機事業的犧牲品,重新失掉自己的土地。”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還要加一句叫做:沒調查就更無決策權!現實工作中,不少所謂“頂層設計”,相當程度實際是脫離實際的。一脫離工農立場,二脫離基層情況,三脫離中國實際,唯心、唯上、唯書、唯洋。想當然決策、拍馬屁決策、念書本決策、套洋經決策,不問蒼生問鬼神、不問工農問書生、不問國人問洋人。官僚主義、主觀主義、趙括主義、馬謖主義、迷洋主義盛行。
有同志講,私有化已致階級兩極分化、城鄉兩極分化如此,還有傻子,不醒悟,一根脛,傻到底!其實呢,真傻倒好辦,怕的是有些人在裝傻。“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不忘初心,何為初心?就是共產黨人祖宗的初心,馬列毛的初心,無產階級的初初心!1848年2月24日,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第一次出版。宣言講的很明白、很明確:“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
結論:當前三農的根本出路在于,重建集體經濟,村民就地就業,實現共同富裕。即,組織集體化、種養機械化、產業工商化、生活城市化。
(2016.12.1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