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幸福農民的標桿—韓城市龍門鎮陽山莊村蹲點調研
來源:2012-06-15 陜西日報
在韓城,有個叫陽山莊的村子,用10年的時間走出了一條共同富裕的道路。村里的農民們不但擺脫了貧窮,而且過上了比城里人更體面的生活。他們滋潤的日子讓周邊農民人人向往,覺得陽山莊簡直就像是天堂。
陽山莊住宅區
陽山莊農民有多富?
陽山莊本來只是韓城市龍門鎮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但傳奇般的富裕,一下子讓它變成了一個樣板,讓越來越多的農民看到了鄉下人最美好的生活前景。
記者的調查,從陽山莊最窮的一戶人家開始。戶主叫張繼民,一位57歲的老實巴交的莊稼漢。他和兒子在村里的企業上班,一年能掙 5萬多元;老婆賣豆腐腦,每月掙1000元,還在村里領1000元的上崗補助。一年到頭,工資加分紅,全家一共有17萬元的收入,人均純收入2.8萬元。張繼民對這樣的收入異常滿意!村里還給他在城里分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單元房,除不要一分錢,還補貼了他14萬元的裝修款。現在算下來,光這套房子就值70多萬元呢,城里人要買它,不吃不喝還不得攢10年錢!
最“窮”的張繼民是陽山莊村民的一個縮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陽山莊其實壓根就沒有窮人。村里的任何人,哪怕是剛剛出生的嬰兒和癱瘓在床的老人,一年到頭都至少有2.3萬元的收入。
村主任高民權說:陽山莊村民的福利待遇是全省最高的。村民不分男女老少,人人月月有收入,人人年年有分紅。普通的四口之家,村里保證提供兩個上崗名額。愿意上崗的,每月工資平均都在2000元以上;不愿上崗的,每月可以領取1000元的上崗補助;沒有上崗指標的村民,每人每月領取750元的無崗補助。一般四口之家的農戶,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除此而外,陽山莊的村民還享受著免費的醫療。不管大病小病,也不管花多少錢,村民花銷的醫療費用,一部分由合療承擔,其余全部由村里報銷,村民不掏一分錢。村里的姑娘外嫁出村,還可連續6年分紅;老人去世,除補助3萬元的安葬費,還可繼續享受6年的分紅,也就是說,誰要贍養一個老人,至少保證有12萬元的收入;村里的學生如果考上高中、中專或者大專,每年補助1000元,考上二本院校,補助2000元,考上一本院校,補助3000元,如果考上北大和清華,所有學費由村上承擔;學生們大學畢業后,在找工作期間,村里仍然保證分紅的待遇不變;而老人們的福利則更高,除了正常的崗位補助和年終分紅外,每個老人每年還有免費的旅游和每個月 100至200元的零花錢。74歲的村民薛云霞高興地說:高主任好,程支書好哇,他們把陽山莊弄得比天堂還好!家家戶戶不缺錢,吃得好,住得好,一點煩心事都找不到!
陽山莊咋能那么富?
在韓城,很多人都認為陽山莊的富,是沾了鐵礦的光。沒有鐵礦,就沒有今天的陽山莊。
村支書程蘭生說:這話只說對了一半。
是的,陽山莊是靠了鐵礦才走上了致富路。但陽山莊并不是今天才有鐵礦的,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這里的人就已經開始挖礦了,但富起來的只是極少數人。是村主任高民權,最早為村里爭來了開礦權,并在集體沒有一分錢投資能力的情況下,他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貸了30萬元的啟動資金,辦起了第一個選礦廠。1998年,陽山莊迎來第一次年終分紅,每人領了500元。本來挺不錯的形勢,結果被蜂擁而至的私人選礦廠,一下子攪得天昏地暗。礦山的效益吸引了很多的私人投資者,最多時,竟然多達60家。這些選礦廠,為了爭奪利益,亂排、亂放、亂采,秩序相當混亂,而且引發了嚴重的礦山污染事件。那時的鐵礦帶給陽山莊的,不是效益、光環,而是各種各樣的麻煩和負面新聞。
礦山成了個別人的搖錢樹,群眾卻撈不到好處,兩委會認為太不公平。2000年,借著國家環保部門整治陽山莊礦區環境污染的機會,高民權把本屬于集體的礦山開采權,全部收繳了回來,提出了一個“ 資源、開采、銷售三統管”的政策,由村上統一規劃,統一開采,統一供礦,統一開票,統一價格,私人礦場只負責加工。新政策的出臺,保障了集體的利益,限制了亂采亂排。這是一場個人和集體的利益之戰,剛開始遭遇了極大的艱難和障礙,甚至高民權個人為此還承受過人身的安全威脅。但他們最終挺了過來。統管之后,礦山的效益明顯提高,當年就為集體贏得1000萬元的收入。
想當年一分錢存款沒有,如今集體的賬戶竟然有了1000萬元。10 00萬吶!很多人認為這個成績已經相當不錯了,陽山莊啥時候見過這么多的錢。可高民權一點也不滿足,他覺得1000萬遠遠不是他要爭取的目標。2001年國家整治礦山的政策,終于給陽山莊帶來了機遇,他們大膽決策,舉債2500萬元,一次性買斷了礦區所有的私人選礦廠,成立了華陽選礦有限責任公司。當時,很多人對這一決策捏了一把汗,認為村上承擔了太大的風險。結果是,集團成立的當年,收入就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過去的那些私人選礦廠,如今全部變成集團的分廠;過去挖礦的民工,如今全部變成村辦企業的職工。這是一次華麗的轉身,是陽山莊真正走向富裕的標志。韓城市委書記姚雙年感嘆地說,韓城有礦山的地方太多了,唯有陽山莊圍繞礦山做出了大文章、好文章,讓群眾從中得到了最大實惠。10年前,陽山莊最好時的年收入是一億元,近幾年,村里每年平均收入在4億元以上,光是全村的人均納稅額就達2. 6萬元,平均每年上繳國地兩稅6000萬元以上。
過去那個窮得叮當響的陽山莊,現在集體的積累已經超過了8億元。村支書程蘭生說:這錢不急著分,作為今后陽山莊村擴大再生產的基金。
陽山莊還能富多久?
礦藏總有枯竭的那一天,靠挖礦富起來的陽山莊還能紅火多久呢?這是很多了解過陽山莊的人的共同疑問。
程蘭生說,這個問題我們在剛剛富起來的時候,就已經認真思考過了。我們陽山莊所依托的鐵礦,屬于沒有規模開采價值的小儲量鐵礦,它畢竟有枯竭的那一天,而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卻永無止境,怎么辦?
原來,他們不斷地組織干部群眾,到全國各地富裕的村莊,參觀學習,借鑒先進的經驗,引導大家走多元化發展的路子。高民權說,依靠鐵礦起家的陽山莊,要把鐵礦視作一個助推器,視作是創業途中的“第一桶金”。按照這種理念,幾年來,他們用采礦贏得的資本,不斷地向外擴張,先后在西安、渭南、韓城、合陽,籌建了許多新的企業,包括年產200萬噸的水泥廠和年產80萬噸的球團廠。雖然只是小小的起步,但效益已經相當可觀,光渭南的一座樓,每年就收入30 0萬元,而在韓城城區購置的房產,已經增值4億多元。他們的目標是,在礦山之外,每年選一個項目,精心打造,一步一個腳印,最終把陽山莊的村辦企業,辦成一個龐大的集團,最終形成綜合經營,多元化發展的格局。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在管理和人才的引進培養上,下了很多功夫。他們實行的是民主化的管理,不管是支書還是村主任,都只是民主管理的一分子,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是集體研究集體定。為了讓干部們少犯錯誤,村上專門成立了監委會,專門挑干部的毛病。每個干部,每個黨員,都要和組織簽訂廉政責任書。管住了干部,就管住了腐敗;管住了腐敗,就凝聚了人心。人心齊,才能泰山移。這種民主化的科學管理,讓陽山莊的企業少走了很多彎路,少犯了很多錯誤。截至目前,村上所有的企業,因為決策科學,管理到位,沒有一家發生虧損現象。
記者在這些企業采訪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許多重要的崗位,幾乎全部都由大學畢業生把守。村辦企業哪兒來的這么多的大學生呢?高民權笑著說:只要栽好梧桐樹,不愁沒有鳳凰來!從他的介紹里,我們得知,陽山莊這些年考出去了70多名大學生,結果90%的學生在畢業后,都選擇了回村就業。村里給大學生的政策很優惠,只要你來,就給崗位,而且待遇還相當好。村里娃趙宇寧大學畢業后,在社會上求職時,四處碰壁,最后回到村里,村里安排他管村民小區的物業,同時兼職村里的司法調解員,他干得很充實,收入比其他同學都要高。
高民權說,在韓城,沒有任何一個村,任何一個民營企業比他們村的大學生多。他說,這些大學生不是給陽山莊撐門面的,他們都是實實在在的人才。村子的發展,企業的發展,最終依靠的是人才的優勢,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觀念,他們的能力,都是普通的莊稼漢們難以匹敵的。有了他們,陽山莊的未來就有了保障。50年后,100年后,礦山也許會消失,但只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觀念不變,共同致富的路子不變,“人才就是礦藏”的理念不變,陽山莊就能一直富下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