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雪峰:文老師的觀點和我的觀點差異比較大,我一邊點評一邊發言。
前兩天跟文老師在武漢開會的時候也討論過這個問題。文老師確實是一個好人,非常的包容,討論的時候觀點不一樣不要緊。很多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它的結論完全不一樣。我的結論和文老師結論基本就是反過來的。
剛才文老師講了,中國當前出現的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改革不符合市場經濟和城市化的定義。城市化怎么定義?市場經濟怎么定義?雖然有國際標準,但是中國發展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發展目的是要實現百年國富民強。文老師還說了,現在我們很多發展都沒有嘗試,確實有一點奇怪。中國在過去30年中,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實現了中國百年民富國強的夢想。我相信這點大家不會懷疑,過去30年經過增長兩位數,在這樣的增長情況下,我們都是靠世界上不存在的、缺乏常識的、必須改變的制度,包括土地制度來實現的。這樣就很糾結,但是這種糾結不是文老師提出的,是我們今天的學術界和思想界甚至政策界包括一般的媒體大眾都很糾結的。一方面我們經濟發展很快,創造了奇跡。另一方面我們的奇跡都是在非常錯誤的、缺乏常識的、不符合定義這樣的背景下創造出來的,所以這個事情很奇怪。
所以這涉及到了我們看問題的角度,我們取得這些成績有兩個角度。第一,之所以取得這些成績,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不斷的改進錯誤的、不適宜的制度和體制,我們改變舊的制度,實現好的制度,從而達到好的發展。但是還有一個角度,中國之所以能夠創造世界奇跡,史無前例的保持30年的兩位數的增長,那么我們就是能夠創造奇跡,創造奇跡不是單單用普世價值、一般規則、脫離時間和空間調節的辦法就能夠解決問題的。這是說明了我們的制度里面有一些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而這正是構成了中國獨特的發展模式,構成了中國這樣一個創造世界奇跡的制度。
在我看來,當前正是中國與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不同的制度,也許就是文老師講的缺乏常識的制度,包括建設用地制度和土地制度,使中國建設創造奇跡。中國土地方面一個是新民主主義政權,另一個就是社會主義改造。這兩條形成了今天中國獨特的消滅土地私有制和土地私立主的制度。這和主流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其他的一般國家差別非常大,它是社會主義的遺產。這樣的遺產在今天起到了正面作用還是負面作用?這要具體分析。
既然土地制度創造了奇跡,目前并沒有出現明顯的弊病,那么我們還是不要貿然行事,非要把土地制度改掉,僅僅因為其不符合教科書的常識。
中國現在有一個思考模式就是中國什么都是落后的,是不對的,是要改革的,但是它創造了奇跡。說它不對有兩個方式,一個是左的方面一個是右的方面,都是說我們有一個理想型的沒有錯誤的方法。我想時間就是很復雜的,有對,有錯,有復雜性。不管是左還是右看問題,現有的觀念要改掉。但是一個保守的人經常回到時間去看,發現時間越長自信心就沒有。所以我們如何理解時間,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看這個制度哪一部分是好的,哪一部分是壞的,這就比較有意義了。我本人認為現有土地制度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優勢,也是未來能否走入先進國家的例證。我看現實的時候不管是從左還是從右我也有情緒,也有批評。但是時間越久就發現我們看問題的時候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我從2009年開始,連續寫了四本書,都與土地邏輯有關。第五本與之有關的書《誰是農民》也馬上出版,你講的農民是哪一個農民?哪一個農村?情況非常復雜。如果不到實踐中去看,一定會發現概念的錯位。我在華中科技大學一個研究中心,每天對農民進行調查,對農村的復雜性是有認識的。所以講一下,我們當前的土地制度,包括農地制度和建設用地制度的合理性。
當前中國的農地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為基礎,強調的是集體具有土地的所有權,農民具有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這樣一個農地制度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現行的農地制度在中國形成了非常普遍的半工半農的勞動力生產模式。比如到今天中國農村看,70%的農民家庭都有一個分工,年紀比較大的父母在家里種地,年紀比較輕的子女到城里務工,一個農民家庭有務農收入,有務工收入。農村老人種地有收入,有就業,有人際關系,有人生意義,有自己自主的經濟,有他自娛自樂的場所,在農村里的生活成本很低。對于一個農民家庭,有兩筆收入,只有比較少的支出,他的生活質量就比較高,勞動力再生產就比較順利。同時,中國今天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工廠,創造中國發展奇跡,關鍵就是以代替分工為基礎的產生高素質大量勞動力,這個廉價勞動力不是說一定要廉價。但是中國到今天沒有無緣無故成功的理由,這是我們農地制度半耕半工的結果,這樣的制度非常重要。
第二,現行土地制度為進城失敗的農民提供了返鄉的可能。在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地帶,農民希望在城市過上體面的生活,不管身體還是靈魂需要有安全感。年輕人進城的時候有就業的優勢,有收入,他們進城沒有問題,但是他們能把父母兄弟都帶到城里?能把子女帶到城里嗎?父母帶不進去,兄弟也不用帶,子女有的為了享受好的教育資源帶進城里了,單位年齡大了,沒有就業優勢,子女也長大了,子女收入只能養他子女的子女,你年齡大了,你在城里經濟收入非常拮據,關系非常緊張,所有緊張都轉化到老年人了,老年人不能為子女創造財富,那么早死,不死怎么對得起自己的子女?所以我們讓農民可以回去,只要回到農村,一畝三分地不重要,但是對于要找到一根救命稻草的農民,回去了很重要。因為他可以讓他的身體和土地結合起來,解決溫飽沒有問題,而且還在村莊里面的土地生產中,可以結成社會關系,獲得收入和經濟價值。
第三,進城失敗農民可以返鄉,就使得中國可以應對經濟危機。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發生,全世界都很緊張,中國也很緊張,在全世界2100萬的失業人口,沒有任何收入,政府救濟不了,這部分人會形成社會危害。但是2008年底的時候,一些農民回到農村,說我們可以正好休息一下,在城市漂泊那么多年回到農村休整休整是可以的。 將來會不會出現經濟危機?一定會出現,中國我們希望由中等收入變成發達國家,全世界100多年也就是一個4000多萬人口的韓國由低收入國家變成了發達國家。中國憑什么變成發達國家?中國最后能不能成為發達國家說不清楚。這時候得能讓進城的人回得去,如果回不去,不僅有了貧民窟,而且政治、社會不穩定會依次動蕩。
我在廣西農村的時候,農民說現在政府給我們錢還要給權益,他說要爭取集體更大的權這樣才能讓他們的小規模農民解決公共服務的問題,解決共同生產的問題。他要的權益不是個體的權益,是生產的便利。他們要土地是種糧食,小規模的種糧,靠一畝三分地怎么致富?他們是希望在農業生產中流淚、流汗、流血,需要有集體介入的能力。
下面講一下建設用地的問題,建設用地也非常重要。中國的土地制度是兩場革命的后果,第一個是資本階級新階段,再一個是社會主義改造。兩場革命形成的土地制度法律秩序,是土地管理法43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建設必須使用國有土地,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含義就是說在經濟發展和城市擴張中,國家壟斷城市建設用地市場,因為經濟發展和城市擴張所附著在特定位置上的土地經濟收益漲價歸公,這與農民土地沒有關系。我們的土地已經經過了兩場革命,本身就不是私有的,是公有的。
所以當前我們這樣的一個土地制度,成交的建設用地增值收入轉移到土地財政,我們把這一部分的錢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這樣建設基礎設施就上去了。中國今天勞動力比東南亞或者很多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價格要高,我覺得還要提高,但是中國憑什么有競爭力?靠什么?就是靠我們的基礎設施比別人好。這個基礎設施來自于哪里?就是土地漲價這一部分。北京要修一個機場,在大興修,農民利益受損,那么農民征地的時候他們為什么那么高興呢?所以這個意義來講,我認為今天我們批評中國土地制度要考慮,究竟是站在農民的角度,還是站在土地使用者的角度。當前這樣的一個土地制度,不僅僅土地制度,中國奇跡是很多因素創造的,從比較保守角度看的話,相當不錯。我們搞了這么多年烏托邦還要搞嗎?今天大家應該研究復雜中國的形式,我覺得可以討論,學者什么觀點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把我們的觀點保持在討論的范圍。
先講這么多。謝謝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