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新華社發特稿報道周家莊鄉:唯一幸存的人民公社 ;23日再以專電:定格人民公社時期的周家莊。1982年一刀切包產到戶時,周家莊人民公社讓社員投票決定(在按滿社員手印而不包產到戶的那份協議書,現在仍保存著):堅持人民公社,不包產到戶。她和小崗村按手印包產到戶的協議書分別是兩種旗幟、兩條道路的宣言書。實踐證明這個已經56歲的人民公社巍然屹立在老愚公的家鄉——中國華北大地,已經成為研究中國人民公社的活教材。全公社1.3萬名社員,除去十多項福利,去年人均收入14104元,高于河北省,比全國高6000元。這就以活生生的事實證明: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梁;要進天堂雖很難,公有共富是飛船;包產到戶人心渙散,各自為政散沙一盤,國企被賣性質改變,兩極分化那是必然。現在其所以財富的集中度和兩極分化超過美國,就在于1979、1980年兩次在北京召開人民公社和農村工作會議,黨中央主席華國鋒同志講話、農委、農業部和大多數省市委書記都反對安徽鳳陽包產到戶。全國一刀切搞包產到戶,緊跟著賣國企的不姓社不姓資不爭論,讓少數人先富起來的“三不一少”為指導,到14大開始黨代會再聽不見、看不到毛澤東思想旗幟和公有共富社會主義道路。這就是導致今天的改革越深化,財富越集中,兩極越分化,人民越害怕景況的根源——一刀切學小崗,否定人民公社不學周家莊的必然結果。這些,毛主席1956年重上井岡山時已經講清楚了:
我們為什么把包產到戶看得那么嚴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制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制有一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共產黨怎么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么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么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
從中國的現狀不難看出,新中國的兩個30年,從旗幟和道路上講——社會主義本質公有共富上講,可用“公”“私”兩個字概括。即前30年將汪洋大海般的私有制,經過“一化三改”,改造成公有制為主體;后30年將公有制為主體,經過“三不一少”,復辟成私有制。
下附《捍衛人民公社的“老堅決”雷金河》一文——捍衛人民公社就是捍衛公平。
捍衛人民公社的“老堅決”雷金河
賀普霄
周家莊人民公社大食堂
抗日英雄、周家莊人民公社的老書記、社長雷金河同志
【作者按:本文來源于作者《共富村的科學發展》,被華夏文明文化研究會、北京墨韻陽光文化交流中心聯合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紀念辛亥革命命100周年征文錄入《科學發展觀理論與實踐》一書;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錄入《中國傳統文化名人通鑒》(軍旅生涯篇)并評為“最佳創新文學獎”、《共和國求是楷模》(風采成就卷)并授予“最具權威的求是楷模”;祖國雜志社為紀念毛主席誕辰120周年抗美援朝勝利60周年錄入《軍旅英雄志》、《人民功臣·祖國的驕傲》;其中文首之詩被錄入《中國當代詩詞格言名家博覽》;全文被新西蘭華文報刊登。】
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替自己創造出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
——毛澤東
我不必說了,你們可以隨便到各村去看,去訪問,也可以到那兒吃飯,這樣比我介紹的實在。
——雷金河
晉州雷金河,與黨同年生。
人稱“老社長”,綽號“老堅決”。
抗日英雄漢,老馬識社途。
周總理嘉獎,全國美名揚。
鞠躬為公有,盡瘁圖共富。
公社要散伙,急煞“老堅決”。
三次進京城,去找老領導。
他們有難處,讓他再觀察。
縣委新書記,領命很明確:
解散周家莊,眾心如刀絞。
重振抗日勇,拍胸向省委:
讓我試一年,不優就分了。
乾坤又一春,金河是勝者。
今已廿八載,喜報頻頻傳。
兩千零八年,危機全球遍。
除去十福利,人分紅六千。
警車保安全,鑼鼓響連天。
共富陽關道,還是公社好。
世人刮目看,緬懷雷公老。
在世界經濟危機風暴中,2008年億萬農民工提前返鄉,過年后打工又非常困難;七八百萬大學生就業難度增大,要和農民工爭飯碗的形勢下,不為中央新媒體提及的地方媒體,特別是網上炒得火爆,讓人非常興奮、羨慕和向往的話題卻是中國最后一個人民公社(為了確切、敘述方便不再在前邊加定語,本文仍稱周家莊人民公社)——河北省石家莊市晉州周家莊人民公社,與眾不同的反潮流的年終社員分紅——用警車保駕護航7 000多萬元,分配給全公社八個生產隊1 2000多名男女老少社員,人均6 000元。然而,這6 000元是社員除去吃糧、水電、學生上學等十項福利和生產資料的投入,確切地說,是社員沒有水分的純收入,也可以說是用于消費的收入。它高于晉州的平均水平,在全國也是少有的,特別是一個公社能達到這樣的水平是罕見的、甚至是獨一無二的。這個平均數不是張家有錢一千萬,九家鄰居窮光蛋,平均起來算一算,人人都是張百萬那個用平均數掩蓋著的剝削和兩極分化而糊弄人的平均數。周家莊人民公社的社員和劉莊、南街村、北徐莊、京華實業公司、龍泉村、韓村河、興十四村、南岑村等公有共富村的村民一樣,在自己公社的集體企業、農場等上班,大家都是企業的主人,公社沒有老板,更沒有老板黨員和老板書記,都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平等勞動、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因而社員的勞動能力不存在天壤之別;社員和各級干部都是按照多年來不斷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參加勞動來領取報酬。干部不是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和暴發戶,而是帶領社員走公有共富社會主義道路的帶頭人。
周家莊人民公社其所以能有今天讓世人矚目的共同富裕生活,還得追溯到建國后六十年來所舉的旗幟、走的道路、干部的帶頭作用,特別要追溯到周家莊村抗日戰爭時期“十七烈士慘案”唯一的幸存者、抗日英雄、周家莊人民公社的共富帶頭人、社員們親切地稱“老社長”的農民領袖雷金河同志說起。
雷金河(1921—2001)周家莊土生土長、久經考驗的農民領袖。1943年參加抗日戰爭,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抗戰的民兵隊長、抗日英雄,周家莊抗戰時期“十七烈士慘案”的唯一幸存者。解放后一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走合作化道路,最早成立農業社并任社長、人民公社社長、黨委書記,縣政協副主席,鄉咨詢委員會主任兼黨風監督組組長;河北省和全國勞動模范,河北農民企業家,七屆全國人大代表。1997年退居二線后還任鄉黨委顧問。1962年榮獲周恩來總理嘉獎,周家莊人民公社成為全國的聞名公社。由于他耿直、辦事認真,戰略上藐視困難、戰術上重視困難,只要符合黨和人民的利益,經過努力能辦到的事情,他一定想方設法去干,不獲全勝決不罷休。因而,人們尊稱他“老社長”,綽號“老堅決”。現在就看看這位老社長的幾件“老堅決”吧。
一堅決:徹底干凈消滅日本侵略者
雷金河與中國共產黨同年生,1943年參加抗日工作就是民兵隊長,次年入黨,用地道戰、地雷戰等多種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痛擊日本侵略者。他以過人的膽大不怕死而著稱,曾孤身一人腰插兩把盒子槍闖入偽軍駐守的炮樓,對偽軍警告教訓一番后,又大搖大擺地走出來,嚇得偽軍不敢吭聲。他的英勇更讓日本鬼子聞風喪膽,因而對他恨之如骨,曾懸賞多少大洋要買他的頭。是當地“十七烈士慘案”的唯一幸存者。在抗戰期間就結識了彭真、呂正操等部隊首長。
二堅決:堅定不移地走農業合作化的共富道路
抗戰勝利后,雷金河一直留在村上。解放后,深知站起來的中國人民的勝利成果來之不易。為實現入黨時的誓言,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不動搖,堅決響應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號召,要在中國消滅壓迫、消滅剝削,將幾千年受苦受窮、一家一戶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堅定不移地發展集體經濟走公有共富的社會主義康莊大道,才是由窮變富唯一正確的道路,才能先建成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他這個村黨支部書記,于1952年首先帶頭在自己村成立了第一個農業社并任社長,后又轉為高級社,于1958年又成立了人民公社并任社長、黨委書記。他把農業社和人民公社有關政策、章程,結合自己公社的具體情況,創造性地將社員的勞動工分搞得精細明確。其中特別明確地規定,干部的待遇不許高于社員的平均水平。這既貫徹了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原則,也調動了社員的勞動積極性并培養了全心合意為人民服務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與此同時,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畜牧業、榨油廠副業、社隊企業等多種經營,使農產品就地加工增值以增加社員的收入和人人都能享受的福利,也就是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萌芽。由于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社員的生活水平是芝麻開花節節高而有保證,就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三年暫時經濟困難時期,周家莊人民公社的社員都不要自留地。這不是公社不給分,而是社員不要。他們嫌麻煩,干了隊里的活,還要操自留地的心,是一種額外負擔。
三堅決:實事求是,不跟風、不吹牛
1958年一段時間浮夸風盛行,畝產幾千斤、上萬斤,甚至更多。盡管毛主席多次批評糾正時指出,我是種過地的,一畝地那能打那么多糧食?要實事求是,不要頭腦發熱;干勁一定要有,假話一定不可講。就在這時華北局開會,雷金河公社的畝產仍是他自己實際能辦到的幾百斤,別人都為他這個“老堅決”揑了一把汗。然而,這時毛主席和黨中央糾風的有關精神已經下達。在這次會上“老堅決”不但未挨批評,反而受到表揚,華北局的領導說:“大家不要違心地吹牛了,像周家莊那樣說實話吧!”然而,現在不少人講話和寫文章,卻把1958年毛主席在不斷批評糾正的其他人搞的浮夸風而硬要說成是毛主席的錯誤來否定毛主席。然而從不少資料得知,浮夸風是劉少奇干的。
四堅決:搞產加銷一條龍,農工商一體化的農村都市
1980年,周家莊人民公社的男女老少,平均收入500元,糧食550斤,孩子進幼兒園、小學、中學一律免費,60歲以上的老人還有退休養老金。當時公社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即使明年顆粒不收,每人可分得500元、600斤糧。錢在銀行里存著,糧食在倉庫里放著,需要時,給社員發就行了。公社土地統一機械耕種,水利設施齊全,工廠也有了一定規模,相當一部分勞動力已進入工廠。一個家庭既有種地的,也有在工廠上班的亦工亦農。社員已將入社時的草房變成瓦房,又建成砌磁磚的樓房。公社集體的農工商經濟有了一定的實力,社員已經享受、體會到集體經濟的優越和溫暖,堅持集體經濟、發揮集體主義精神的重要。在“老堅決”雷社長一班人的領導下,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公有共富的社會主義陽關大道走下去,讓農村城市化、農民知識化、城鄉一體化,不斷縮小三大差別,先建成社會主義,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五堅決:誓死不走包產到戶的回頭路
然而就在這時,全國都在一股風地學習小崗村搞包產到戶,這對周家莊人民公社的壓力很大。“老堅決”到處找領導反映集體的優越,周家莊人民公社不能散伙搞包產到戶的理由,據說他三進北京找當年抗戰時的部隊老首長。但這些老首長沒有公開表態,“讓再觀察一下”。筆者認為這實際就是老領導對他的表態和支持。不要說在當時這些老領導支持他不頂用,就連黨中央主席華國鋒同志在1979年3月和1980年1月,國家農委在北京召開的兩次農業和全國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會議上,對全國“一刀切”搞包產到戶就提出不同意見:“責任制和包產到戶單干不要混同起來”,“包產到戶老的、弱的也分了一份,有困難;婦女、職工家屬不能發揮他們的才能。”至于已經搞了的,“他們已經搞了一年,要認真總結經驗,提高群眾覺悟,逐步引導他們組織起來”都不頂用。中央各部委和各省級領導中支持的屈指可數,內蒙、貴州等不少省委書記就堅決反對。江蘇、浙江一帶反對最堅決,蘇、皖邊界一些地方對著安徽用大喇叭廣播,建大標語牌:“堅決反對安徽的分田單干風!”中央各部委中農委、農業部反對得最厲害。然而總設計師鄧小平于1980年5月30日,在激烈斗爭的關鍵時刻,將自己凌駕于黨中央主席之上,支持了包產到戶。陳云也支持。(《中國共產黨通史》第三卷(上),第208~213頁,廣東人民出版社)就這樣包產到戶在全國就像烈性傳染病一樣流行開了。因為這時的華國鋒主席已不是粉碎“四人幫”時的華主席了,他的話已經放不到秤砣上了,當然就沒有分量了,何況“老堅決”認識的那些老領導!據說當時河北省委任命晉縣縣委書記時,就有一個任務,將周家莊人民公社解散。因為當時搞不搞包產到戶幾乎成了檢驗一個地區、一個領導是不是改革、與中央保持一致的唯一標準。這就不難看出雷金河和周家莊人民公社當時所承受的壓力。最讓老社長擔心的是,這樣一分到戶,統一的水利設施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天旱時怎么辦?小塊地農業機械怎樣用,集體的工業歸了個人,社員的福利從哪兒來……這種擔心也是華國鋒主席、農委主任王任重不同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實際上這些問題以后都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只是成了《小兒黑結婚》中兩個“神仙”二諸葛的“不宜栽種”和三仙姑的“米爛了”的“神仙的忌諱”而不準 “爭論”就是了。看來“一刀切”地搞包產到戶,給全國農村造成的災難直到今天也不反思,并用“不姓社”、“不姓資”,“不爭論”來掩蓋,那就已經成了中國農村用“改革”破壞集體經濟而走向私有化、兩極分化的罪人,那就真應了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的開端和標志。這“三不”必然成為私有化和兩極分化的護身符,是和馬克思恩格斯的“一個消滅”、“兩個徹底決裂”和毛主席農業合作化的公有共富道路對著干。北徐莊等就是在大旱面前,被承包破壞了的水利設施無法用而致兩千畝秋田基本絕收的慘重教訓面前,迫使黨支部書記徐德全重整旗鼓恢復和發展集體經濟,向早吃包產到戶“后悔藥”的南街村學習。經過20多年的奮斗,年產值已達10億,人稱是從南街村“克隆”過來的第二個南街村。雷金河在這種壓力的情況下,由于得到社員和正義的支持,得人心者就得天下。他為了保護、領導人民公社的集體經濟和社員共同富裕,拿出了抗戰時十七烈士的英雄氣魄,立“軍令狀”向省上保證:讓我們再干一年,如果比不過包產到戶的我們就分了。實踐已給他們得出了結論,這個“老堅決”終于也像十七烈士慘案的幸存者一樣,將廢除人民公社后在鄉政府外衣下中國最后一個人民公社保存下來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中國最后一個人民公社——周家莊人民公社。原河北省委書記、省長李爾重同志在《送別老友雷金河——周家莊公社的帶頭人》一文中提到,有一次各國外交團去周家莊考查,需要介紹情況,雷金河對大家說:“我不必說了,你們可以隨便到各村去看,去訪問,也可以到那兒吃飯,這樣比我介紹的實在。”這說明周家莊人民公社是真金子,就不怕火煉,好典型,任你隨便去看。雷金河為集體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與那些所謂冒著“坐牢風險”的小崗村將集體分了搞私有化相比,只能是泰山與鴻毛之相比。然而令人非常費解、不可思議,甚至非常氣憤的是,在社會主義的中國,當今為公有共富的泰山受冷落,卻將化公為私的鴻毛吹上了天。這難道不是改旗易道,還能是什么呢?
六堅決:不搞集體“一刀切”,允許在周家莊搞個體
在周家莊人民公社盡管堅持的集體經濟,但并不“一刀切”,也允許搞個體,因為它不是公社的主流。搞個體的男勞力一年要向公社交1 500元、女勞力交1 000元(有6歲以下小孩者不交)。因為他們要享受公社統一的水、電、孩子上學等多種福利。如果不愿意搞個體要回歸集體,也歡迎;誰想再搞也行。但搞個體的年終不能參加公社的分紅。這樣來去自愿,公社不勉強。這樣搞個體的人出去了也很放心。因為公社對他家里一視同仁,統一管理,并享受社員的福利,外出無后顧之憂,搞個體也能享受到集體的溫暖,就和原來的人民公社一樣,國家職工的家屬同樣享受社員的待遇。不像包產到戶的村出外打工,留下703861部隊無人管,整天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人稱“戰爭景象”(抗戰時不少村青壯年男子上前線打日本鬼子去了,村上只留下老人、婦女和小孩)。就拿幾十年周家莊人民公社未出刑事犯罪這一項來說,也是很令人十分敬佩的。
……
僅從這幾點就不難看出,雷金河這位農民領袖雷公“老堅決”在周家莊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難得出,農村改革不在于叫鄉、村、組,還是叫人民公社、大隊、生產隊的名子,關鍵是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周家莊是在鄉政府外衣下的人民公社,但高舉馬列主義中國化開國領袖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走的是公有共富的社會主義陽關大道。叫鄉(解放前也叫鄉)后,如果走了包產到戶的化公為私、以權謀私的私有化和兩極分化的道路,把地賣給私企老板和外商,讓村民又在本屬于自己的土地上,又提心吊膽地當雇工受剝削而成了“新長工村”還受“法律保護”,或男勞力外出打工而成了“戰爭景象”村,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兩極分化,從而就出現了“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的“三農”問題,農民被壓在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學,買不起房的“新三座大山”之下,那就不僅真正應了剛搞包產到戶時人們所說的,“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而且還硬要諱疾忌醫將其繼續走下去,一百年不變,那中國究竟向何處去?不用70年就超過了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了。
有人說,周家莊人民公社社員不自由,干活還得受生產隊長和廠長的安排和指揮,不是誰想干啥就干啥。人常說,國有國法,廠有廠規。任何集體都有大家共同遵守的章法來約束。沒有紀律的自由,那就是自由主義。中國革命的勝利和建設成就的取得,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共產黨有鐵的紀律,共產黨員是由特殊材料組成的。改革開放30年來為什么能出現幾百名省部級、成千上萬的地廳級、數以萬計的縣處級腐敗分子,大大小小兩三百萬以上。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鐵的紀律不鐵了而“自由”了,“紅頭文件”淪為空頭文件;共產黨員的特殊材料有的已經特殊到資產階、官僚資產階級。究竟還有多少未清除出來的腐敗分子,群眾心里有數。只要能像毛主席當年那樣以人為本,信任群眾、依靠群眾,放手發動群眾搞“三反”、“五反”來懲治,那就能在較短的時間里獲得決定性的勝利,不至于讓其與改革開放長期共存。《西游記》電視劇中,如果都像豬八戒那樣,一遇到困難就要“散伙”,那能取回真經嗎?這就是紀律與自由的關系,也是我們今天究竟是學習、支持敢于堅持走公有共富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道路進行堅決斗爭的老堅決這樣的“孫悟空”,還是學習、支持小崗村十八個“散伙”搞包產到戶的“豬八戒”?
有位詩人說過,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雷金河就是這樣的人,他還活著,他永遠地活在周家莊人民公社社員的心中,活在走公有共富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人民心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