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從事農村規劃設計和建設的專業人才極度缺乏。在大規模的鄉村建設開始之后,城市規劃設計院和大學里的規劃設計人才下鄉進村,“農村城市化”便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現在,鄉村規劃設計和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政府每年都為鄉村規劃設計投入大量財力。可是,大多數規劃設計方案卻沒法落地實施,即使付諸實施了的規劃設計,也有一些是具有破壞性的。在我國,只有城市規劃設計院,甚至大學里關于規劃設計的教育也主要是為城市規劃設計和建設服務的。因此,從事農村規劃設計和建設的專業人才極度缺乏。在大規模的鄉村建設開始之后,城市規劃設計院和大學里的規劃設計人才下鄉進村,“農村城市化”便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鄉村規劃設計及建設比城市規劃更為復雜
城市規劃設計及建設和鄉村規劃設計及建設有很大不同。
第一,城市規劃設計幾乎可以在推倒重來后的“一張白紙”上做規劃設計及建設,而正常的鄉村規劃設計及建設是不能這樣的。鄉村規劃設計既要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環境、人與建筑及工程、建筑及工程與自然環境等之間的和諧程度,還要充分考慮鄉村的歷史、文化、習俗、生產生活方式、鄰里關系、祖宗、信仰、水系、道路、風水、產權關系等因素。嚴格意義上講,鄉村規劃設計及建設要比城市規劃設計及建設復雜得多。
第二,城市規劃設計很少考慮落地實施的問題,而農村規劃設計必須以落地實施為前提。城市建設在征地拆遷后,產權關系單一化了,實施主體單一化了,可以推倒重建,規劃設計落地實施就變得十分簡單。而農村不一樣,不是單一產權人,規劃設計落地實施的主體更不是單一的,不可以簡單地推倒重來,規劃設計必須回應復雜的關系才能落地實施。否則,再好的規劃設計也只是烏托邦。
第三,城市規劃設計有較高的“可復制性”,因為城市的居住、服務等功能是最主要的,不僅同質化程度高,標準化程度也高。而農村規劃設計則難以復制,這是因為農村差異化、個性化嚴重。有的村莊會逐步空心化直至消失,有的村莊會進入城市成為城市的一部分,有的村莊會成為中心村或集鎮。成為中心村或集鎮的村莊,有的可能適合發展休閑農業,有的可能適合做文化藝術和民俗村,有的適合發展商貿服務……不同的村莊有不同的個性,應該有個性化的定位及規劃設計,如果定位出錯,規劃設計就會毫無價值。
應提供系統性的鄉村建設服務
鑒于多年參與鄉村建設實踐,筆者認為,鄉村規劃設計及建設應遵循幾個基本原則。
首先,要對鄉村進行大的分類和定位。譬如,10%的村莊會進入城市,其規劃要重點研究的是村民如何抱團進入城市的問題;60%的村莊會逐步空心化,其規劃要重點研究的是如何適應城市化趨勢,實施農業經營主體再造和農業現代化模式;30%的村莊會逐步演變成中心村或小鎮,這30%的村莊是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其規劃設計要重點研究的是如何適應逆城市化趨勢——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建設有歷史、有文化、有傳承、有個性的新農村,實現農村農業服務業化。
其次,要以落地實施為前提做規劃設計,用參與式方法做規劃設計及建設。從一定意義上講,鄉村規劃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環境、工程與自然環境、工程與人及產權等一系列關系的梳理和重構,是復雜巨系統的修復和升級過程。所以,主體必須始終都是規劃設計的主角。鄉村規劃設計及建設是一個以主體為主、由主體主導實施的過程,規劃設計師們只是主體的協作者。在一個村莊,村社共同體是一個大主體,村民各家各戶都是小主體,各個主體都有各自的主體性,規劃設計及落地實施是主體的事情,規劃設計師是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協作主體完成規劃設計并指導其實施。如果規劃設計師們心中沒有村莊主體的位置,不擺正自己協作者的位置,這樣的規劃設計師創造的再好的作品最后都會被主體——農民修改得“面目全非”。
再次,鄉村規劃設計和落地實施是一個整體的、連續的現場過程。規劃設計院走馬觀花似的收集資料和閉門造車完成的規劃設計絕大多數是毫無意義的,鄉村規劃設計必須和落地實施是一個整體過程,并且這個過程是從進場到落地實施、再到不斷調整直至完成的一個連續過程。假如這個過程是一個連續的始終在現場進行的過程,會隨時在規劃設計和修正規劃設計之中。
最后,鄉村規劃設計師們要提供系統性的鄉村建設服務。新農村建設是復雜巨系統的修復和激活,必須提供系統性的服務,規劃設計只是其中之一。規劃設計、施工指導,內置金融創建及土地抵押貸款、土地流轉、合作及集體經濟、鄉村治理,景觀環境改善、垃圾分類、污水處理,居家養老中心及養老村建設營運服務,經營鄉村理念方法推廣及基層干部村民培訓,甚至鄉村建設融資投資服務等,都應是鄉村規劃設計的內容。政府一定要認識到鄉村建設中的系統修復和激活,采購系統性的服務。
(作者單位:中國鄉村建設院、中國鄉村規劃設計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