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楊華:農民要怎么“過日子”

楊華 · 2014-05-28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但農村調研發現,財產不是家庭生活的決定性要素。相反,人的因素才是最為關鍵的。

  ——湖北大冶調查

  一

  吳飛是人類學者和自殺研究專家。他說中國老百姓要過日子,離不開“人”、“財產”與“禮儀”三個基本因素。只有具備了這三個基本的要素,才構成上一個家庭,也就是過日子的一個單位。“日子”過得不好,就可能引發自殺。

  家庭首先是由親緣關系的人組成的,它既是個生活單位,也是個經濟單位。人是過日子的主體,沒有人無所謂過日子。生活在同一個家庭中的人,需要以適當的規則來維系家庭的存在,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禮儀。出生、婚姻、喪葬的儀式,同樣是維護其存在和穩定的重要因素。中國人看重的主要節日,包括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都是以家庭生活為核心而展開的。但禮儀是較為彈性的東西,外人很難作評價。財產是過日子的一個重要方面,沒有財產基礎,也談不上過日子,尤其談不上日子是否紅火。若收入相當,那么如何處理和安排家庭用度,禮儀和規則就開始發揮作用了。即便由一個人組成的家庭,仍然不能缺乏獨立的財產。

  于是,吳飛認定人們“過日子”的好壞最客觀、最重要的評價標準,就成了財產。

  二

  所謂財產最重要,講的是經濟條件決定家庭日子過得好不好,過不過得下去。如果日子過不下去,就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

  但農村調研發現,財產不是家庭生活的決定性要素。相反,人的因素才是最為關鍵的。不同的人存在于家庭中,就會有不一樣的家庭生活,也決定了“日子”過得有沒有勁,有沒有奔頭,是否紅火。要是缺少了某些“人”的話,日子就可能中斷,或者過得很不好,“過日子”就會成為“混日子”。整個家庭對未來都沒有追求,沒有奔頭。

  我在南方農村調查,某村中一個家庭一個月內連死了三個人。其中,女兒因愛情自殺。父母因此著實悲痛,但是并沒有影響這個家庭的日子繼續“過下去”,很快人們就從悲痛中恢復過來。因為盡管感情上放不下,但是家庭還有其他的人要過日子,尤其需要作父母的振作的是:兒子要讀書、要成長、要建房子、要娶媳婦,等等,都需要父母的努力,怎能因為女兒的不懂事而荒廢了這些呢。但是,當聽到獨子在醫院逝世的消息后,該家庭的男主人甚至沒有去醫院看望兒子,就猛地回家,在家懸梁自盡。母親因兒子死亡而昏卻過去,等醫生將她搶救過來后,又得知丈夫已死,就連昏卻的力氣都沒有了。眾人怕她也走丈夫的那條路,就一連數月派人陪伴在她身邊。最后恢復過來,成了生活沒勁的人。

  家庭中,什么樣的人不存在了,就會影響過日子?女兒自殺,日子雖然受影響了,但是可以恢復過來,而兒子的死亡,卻導致父親的自殺,使家庭的日子過不下去。兒子、丈夫接連死去,日子就成了純粹混的了。所以,在農村,兒子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角色,缺少了他,家庭的日子就缺少奔頭,缺少紅火的理由。父母對兒子寄寓了太多的東西,包括生命意義、生活價值和基本情感等。

  相對于兒子,其他成員,包括丈夫與妻子,任何一方,特別是妻子,對于家庭而言,皆沒有兒子重要的。如果丈夫死了,有兒子的話,妻子會把兒子撫養成人,日子照樣有奔頭的,至少預期中的未來可以過得紅火。“老來伴”,其實沒有想象的重要,我調查很多農村,很多老年人,到七老八十還分居,分床,甚至一輩子不說話。九十多歲的老頭背著鋤頭追著八十多歲的老太太滿莊子跑,也不是只有皖北農村才有。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并沒有在對方身上寄予過多的情感和價值期待,他們寄予的對象是兒孫。

  三

  禮儀不僅僅是按照程序走的花架子,不是人們吃了飯沒事干鬧著玩的。它的背后就是價值,是人對人的寄托與期待。在家庭里,禮儀體現的是父母對兒子的價值寄托。

  禮儀即行為的規范軌跡。在家庭關系內部,如果兒子不按照禮儀來行為,父母就會氣得要死。就像子代不按傳統的生育規范,給給父親生個孫子,老人就覺得兒子不孝順。在湖北大冶農村,很多老人自殺都是在端午節、中秋節這一天,或前后。只因兒子或媳婦沒有在這些節慶里按照傳統禮儀禮節來對待老人,如盛情招待,送包子饅頭,老人就會感到受很大的委屈,是其人生的莫大悲哀,甚至覺得整個人生價值都喪失了。于是回家就喝藥自殺了。

  在這些老人自殺案例中,老人都覺得,平時兒子對自己咋樣,自己可以不管。因為兒子有兒子的事,顧不了這么多,但是過年過節,兒子一點都不顧及老人,不按照禮節程序來走,這是對老人最大的不尊敬。老人的氣由衷而來。說明,禮儀禮節不僅僅是形式而已,里頭暗含著老人對兒子的諸多期待。

  禮儀禮節就是規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關系背后是價值期待。我養兒子為啥,頂門戶,尊重我,養老送終,傳宗接代,等等,對兒子寄寓了這些期待,而這些期待反饋到父親這里,就是通過禮儀來表達的。當兒子沒有按照禮儀的行為軌跡行為時,父親的精神就會受到極大地傷害,以為價值期待沒有實現,整個價值系統都崩潰了:我養兒子干什么,這樣對我,兒子都不要我了,我還活著干什么。

  所以,我發現,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老人依然秉持著過去的“老禮”,要求兒子對自己如何如何。當兒子沒有按照禮節規范來辦時,就會造成父輩感情上受到傷害,在價值上就感到失落。平時的禮節可以忽略,比如很久沒去看望父母,因為忙或者其他原因,父母雖然覺得怪不是滋味的,娶了媳婦忘了娘,但是也理解,心理能夠把自己說服過去,畢竟這是小禮節,不涉及大是大非。但是節慶的禮節是重要的,兒子對父母的基本尊重,長幼有序是最基本的,這些都富含著父輩太多、太厚重的情感、價值。很多老人對我說,兒子孝不孝順,我又如何向別人炫耀自己的兒子,就是在節慶時兒子、媳婦拿了多少東西給我;雖然老人都吃得少,他看的不是兒子的東西,而是兒子的心意,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兒子對老人的孝心,老人才能安心,才覺得沒有白養兒子,才覺得這一輩子累死累活是值得的。在人家面前也有面子。但是,在這些重要禮節方面,若父母沒有得到預期的、過去一向如此的待遇,就會產生價值幻滅的感覺,自己的內心過不了這到坎。在別人面前也沒面子:別人在節日都吃好的,自己兒子媳婦什么都不表示。

  這樣的老人就會自殺。這就是為什么在重要節慶、節日,兒子打罵父母,或者說了重話,或者沒有按老禮行事,老人都會覺得價值的幻滅,容易自殺的緣故。

  四

  所謂的財產多少,經濟的拮據與否,都要通過人和禮儀來表示。調查還沒發現僅因貧困導致老年人、婦女自殺的情況。

  在農村,經濟問題從來就不是個根本問題。人們常說的,自己生活差一點,拮據一點,再窮也不能窮孩子,所有的一切其實就是圍繞著孩子。有孩子,特別是兒子,一般不會因為生活的貧困而選擇自殺。南方農村調查的蘭戈老人,50多歲才才結婚得子,到七十多歲的年齡,兒子初中畢業讀上技校,他還要去外邊找錢——給人看病,挖煤,一點也沒有懈怠的意思。一般的老人到這個年齡都開始享兒孫福了,而他卻仍生活很窘困,很勞累,但這并沒有沖淡他對生活的憧憬,他依然信心滿懷,從不埋怨什么。他之所以不服老,仍然有股沖勁和干勁,就源于他的兒子。

  相反,鄰村家境富庶的書全,卻過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日子。五十多歲,還身強體壯,完全可以干農活,但是他已經丟棄了農活,整天跟酒精打交道,一天幾乎要一斤白酒才能松開酒瓶;整日到處閑逛,吊兒郎當;一出口就是些不著邊際的話;不論輩分、調戲婦女,還養成了上寡婦家門的習慣;對自己老婆又罵又打,甚至把老婆趕到城里打工去了。不僅如此,他從2009年就不去給父母上墳了,認為人死就是一掊土,死了就是死了;家里一些要好的關系也被他弄得很糟糕了,甚至跟自己的哥嫂也鬧僵了。但是他很富裕,他的兒子在是“吃國家糧的”,每個月都有預期的生活費用寄回家,三個女兒都在外打工,也會寄錢給他。因此,相較一般村民,他是很悠閑很闊綽的。但為什么會落入這樣的頹廢境地呢?說明經濟問題不是主要的問題根源。

  書全只有一個兒子。這個獨生子考學后留在了城市,并娶了個當地的老婆,2008年這個媳婦給楊書全生了個孫女。問題就出在這里。村里人都知道,他兒子是“吃國家糧的”,只能生一個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這樣,他就“抱不上孫子”了。作為傳統一代的人,他認為他已經“絕代”了,沒有后了——做什么都沒有意義,沒有希望了,何必去做呢。他現在的生活就形如行尸走肉,已沒有精神上的寄托了。如此,他才會做出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舉動。

  與他相反,他的哥哥,比他整整大十歲,有兩個兒子,都在讀大學。他還有很大的動力去做事。他相信他的兩個兒子不僅會有出息,而且肯定能幫他把“一房人”傳下去。因此,他們夫婦倆在家,日子雖然過得緊巴巴的,卻有使不完的勁。雖然兩個兒子上學要畢業了,也用不著家里的錢,但他們還是拼命的做農活;在灣子里的社會交往也很好,家門的評價都是積極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他們要為兩個兒子掙面子,父母在家做得很好,以后兒子回來才有面子,人家不會說他們父母在家怎么怎么樣。這是一對有奔頭、有希望的父母。

  書全在自認為“斷絕孫子”后,人就“廢”了,前半輩子“做楊白勞”,把兒子養大成人,后半輩子晚節不保,現在看來做得很不值。于是失去為人、生活的動力。他埋怨自己的兒子,因而也就不需要給他在灣子里掙臉面。他甚至說,這個彎子他都不要了。

  五

  在農村,傳宗接代是個禮儀的問題,即作為兒子的,必須給父親、給祖宗傳下血脈,才算對得住他們,才算禮儀到位了。否則,就是在禮儀上有差池。年輕一代的傳宗接代思想淡薄了,但是老一輩對子輩卻的期待還有如此強烈。當兒子的行為與此期待相差甚遠時,就會造成價值失落。父輩因此而感到生活的無意義感。

  在解放前出生,經過集體時代和改革開放的一輩人,他們的兒子到現在也逐漸成家立業了,就出現了一個成年兒子對父輩的禮儀問題了。這一輩人,盡管經歷了集體時代,但是一整套老的思想、傳統觀念還根深蒂固,長幼尊卑、父為子綱等倫常規則還很濃厚,對子代還有價值寄寓。但是,當他們的兒子,改革開放年代成長起來的,已經脫卸了傳統的規矩。我們調查的,在集體時代后期,村里就有年輕人打賭,敢不敢揍自己的父親。八十年代后,這批人陸續結婚成家,敢于公然反抗父親的權威。這樣,兩股都很強悍的力量碰撞在一起,自然是具備強烈價值寄托的父親,遭受的心理、精神的創傷最重,他屬于被挑戰者。而挑戰者即使沒有挑戰成功,也不會有太多的氣出不出來。所以容易決絕地自殺的是被挑戰者。

  隨著,社會上越來越開化,老的思想越來越受到打擊,越來越遭到封建性的批判,成為農村的政治不正確后,父輩的期待甚至在禮儀上的期待就少了。特別是在90年代中后期以后,集體時代成長的一代人成為已婚兒子的父親以后,在儀式上對子代的期待就更少了;甚至在養兒防老、長幼尊卑的期待也逐漸減弱,對兒子物質、精神上的回報期待也減弱,等等。因此,老人面對殘酷的現實,通過自我調整以適應社會。當兒子在重大的節慶期間也不去看望老人,老人也自認載了,這是在南方村落出現的趨勢。當兒子對自己惡語相向,甚至拳腳交加時,也認命了,這是河南等中原農村的變化。當兒子不養老,甚至將老人從家了驅逐出去,老人也只能自認倒霉,而不會像以前那樣表現出“氣出不出來”就決絕自殺,這是荊門地區的現實。當價值寄寓減少,期待弱化以后,老人決絕型自殺的現象就減少了。

  老人自殺減少,并不意味著老人對子輩就沒有了期待。只是將期待降低罷了。比如傳宗接代的期待,在很多農村地區依然是很濃厚的。但當老人沒有能力規勸兒子、媳婦后,也只能認命,茍且活著,而不是自殺。在諸如禮儀上的期待,則在大部分地區都沒有了。所以當兒子在禮儀上沒有做到位,老人也不會再表現出激烈的情緒。“你要罵就罵,要打就打,一把老骨頭了,還能有什么反抗”,“你罵,給你端水,端凳子”。

  更大的發展是,傳宗接代的價值期待也沒有了,養兒防老的期待也在消失,人們看到太多不孝順的事例后,開始反省自己的生育行為。老人當下的際遇,給后一輩父母,現在四五十歲、還有勞動能力的人提了個醒:不能光為了兒子,還要考慮自己的后路。后路就是存錢養老、買養老保險等。而更年輕的一代,則認為養兒子也不能保障養老,還不如不養,生一個,不管是男是女,都不再要了,自己落個清閑。所以,生育觀念就徹底轉變了,代際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基本平衡。

  那么,這以后的自殺就是老人覺得日子過著“沒有意思”的自殺。家庭不再是感情、價值的生產單位。人的意義不在家庭里生產,老伴就會顯得很重要,感情的慰藉、孤獨的伴侶,就真正成了“老來伴”。當老伴去世之后,就會覺得沒有意思,就會選擇自殺。

  六

  總結起來,一個家庭中,當“過日子”有價值支撐的時候,“人”是最重要的,特別是兒子。沒有他,日子就過得索然寡味。禮儀作為重要的行為規范,它涉及到的是子代與父母之間的關系,禮儀背后蘊涵的是父代對子代的價值寄寓。當兒子在禮儀上有所偏頗的時候,就會造成老人價值的失落和意義的甭盤,老人的日子就不好過,或過不下去。當老人對禮儀禮節看重程度降低之后,對兒子的價值寄托其實就減弱了,兒子在這方面失誤也就不再造成老人的價值失落問題,自殺會減少。當傳宗接代、養兒防老都被看空之后,對兒子的期待就完全降低,兒子在家庭中也就失去了以前的重要性,夫妻關系越來越重要。“財產”是過日子的重要基礎,但并不是評價日子過得好、紅火與否的唯一因素,它只有在“人”和“禮儀”等前提條件存在的情況下,他的作用才會凸顯出來。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9.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久久88 | 亚洲一级免费在线视频 | 在线不卡日本v2019 | 亚洲精品日韩国产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