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有體制基礎和社會基礎下,市場經濟“黑色”化的趨勢是明顯的;不公平、不公正現象較為普遍,弱勢的小農除了上訪,還是只有上訪。
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的農民上訪,是因為農民利益受損害。那2003年以來,中央出臺了越來越多的給農民錢的“優惠”政策,農民應該不會上訪了。可農民上訪的勢頭依然很猛,且有了新發展。結合在農村多年調研經驗,下面講幾個故事來說明農民為什么還是“愛”上訪:
故事一:強買強賣,“特許”經營。現在,很多農村市場、碼頭、工程建設等都被黑社會和腐敗官員所壟斷,強買強賣越來越普遍;非法暴力“特許”極少數人壟斷經營的現象非常普遍;提成、保護費非常普遍……分散小農對抗或不合作的成本非常高,恐怖無處不在、且日趨危險。現在,黑社會“特許經營”有了新發展,以行業協會、合作社、“公司+農戶”等合法形式出現了。在黑社會勢力的背后,有腐敗官員、甚至政府部門。弱勢階層除了上訪,還能怎么樣?
故事二:生豬補貼不均。今年年初,有個基層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他們那兒有個“農戶”養豬30頭,得到國家生豬補貼180萬元。他問我相信不相信?我是相信的。對千家萬戶的生豬養殖戶進行直接補貼,我實在想象不出有什么好的辦法可以將生豬補貼公平地操作到戶。即使有公平操作到戶的辦法,我也想象不出這樣的生豬補貼有何積極意義。除了將公共資源“洗”入關系戶腰包,多一些不公平,加劇生豬價格漲跌之外,實在沒有積極意義。糧食補貼也是一樣,我實在想象不出將糧食直補資金準確無誤地補貼到種糧農民手上的好辦法,我也想象不出糧食補貼對增加農民收入有何作用。
故事三:低保資金分配不均。河北石家莊市有一個村,上面來了12000元的低保資金,要求在規定時間內上報5戶(上面還指定了2戶)低保戶,其中最貧困1戶(3600元),次之2戶(每戶2400 元),再次之3戶(每戶1200元)。這下村干部為難了,村干部說,如果召開群眾大會民主評議低保戶,恐怕會打成一鍋粥。所以,村干部會議內定了幾戶,蓋了章,“偷偷”上報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多數群眾憤憤不平,層層上訪,直到北京。鄉村干部一次一次“截訪”、“劫訪”、“接訪”,所花資金遠遠超過了 12000元。
故事四:土地整治。國土整治項目,整治1畝國土,補助4000、5000元不等。這類項目的操作一般都是這樣的:龍頭企業將農民“不規則”的承包地、山林等“流轉”過來,1畝地1年給農民50元左右的租金,簡單整理一下,變成茶園或者苗圃或者果園等,龍頭企業每畝一次性投入不到1000元,卻可以領取國土整治項目補助資金 4000-5000元/畝。空手套白狼——既賺了國家、又賺了農民。但在這個“空手套白狼”的過程中,“官、商、黑”是聯盟的,這該有多少農民被迫走上上訪之路。不僅國土部門是這樣,國家通過林業部門給農民的錢、國家通過水利部門給農民的錢、國家通過交通部門給農民的錢……都避免不了“官、商、黑”勾結“空手套白狼”。
故事五:征地、土地流轉、林權改制等。只要有征地發生、只要有主流社會主導的“土地流轉”發生、只要有林權改革的地方,都會產生越來越多的上訪。也許有人會說:改革是利益調整,是有代價的。這樣的話語是流氓話語。這些改革在20世紀80年代都做過,但幾乎沒有人上訪。不是這些事情(改革)本身有問題,是做這些改革(事情)的出發點出了問題,改革的體制基礎和社會基礎出了問題。這是要認真面對、反思的。
總而言之,在現有體制基礎和社會基礎下,市場經濟“黑色”化的趨勢是明顯的;中央對三農支出越多,政府體制和農村社會基礎“黑色”化的速度或許就會越快。不公平、不公正現象會越普遍,弱勢的小農除了上訪,還是只有上訪。
當然,對農民上訪也要辯證看,上訪說明農民對黨中央、國務院依然是相信的。農民相信黨中央、國務院不會對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袖手旁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