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思考多年,初步認為建設“養老村”——把養老事業放在新農村建設中統籌考慮,可以使養老問題和農民問題兩個難題互為促進,同時解決,取得一舉兩得之效果。
“養老村”養老模式符合中國國情
“養老村”的構想,是基于兩種優勢結合而產生巨大的互補效應。一方面,通過把城市老人的財產優勢轉變為農村養老消費優勢,既促進農業、農村服務業的發展和農民問題的解決,又促進城市和鄉村養老難題的解決;另一方面,通過把農民的土地、物產、生態、勞動力等優勢轉變為服務養老的養老產業優勢,既可促進城鄉養老難題的解決,又可促進農村農業發展和農民問題的解決。
“養老村”養老是一種新的養老模式——介于養老院養老和家庭養老之間的村社共同體社區養老,即介于社保養老體制、商業保險養老體制和家庭養老體制之間的一種新型養老體制——半政府、半社會、半市場的村社共同體集體所有制支撐的開放性社區養老體制。實際是把現存的村社共同體養老保障體制對外開放——對國家和社會開放。這可能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一種養老模式了——在中國家庭養老、共同體社區養老基礎上長出來的一種中國特色養老模式。其實中國早就存在“養老村”養老模式——村社共同體社區養老,如溫州鹿城區將軍村村社共同體集中養老保障、山西大寨村的村社共同體社區養老保障。
“養老村”養老模式的優勢
第一,有利節約政府財政支出。我們可以從養老基礎建設的角度算一筆賬:假如國家在河南鄭州市市區為老人修建一個占地10畝、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的活動中心,估計至少需要4000萬元;假如由“養老村”修建同樣的活動中心,1000-1500萬元就足夠了。
第二,可以保障絕大多數中低收入老人安享有質量的老年生活。我們可以把中低收入老人在城市養老和在“養老村”養老的質量做一個對比:假如一對老人夫婦月收入6000元,每人每天的支出只有100元。 除享受到城市養老院的一切服務外,至少還可以享受到如下服務:種地養殖、釣魚、門球、行走觀景、茶館茶藝、文化藝術生活、安全可口食物、清新空氣、清潔水、社工上門服務或特殊護理服務等。
第三,能夠較充分回應不同老人的差異性需要。老人是一個巨大的群體,在這個群體中,有極大的差異性,譬如:年齡差異,身體差異、生活背景差異、文化差異、口味差異、收入差異……“養老村”養老較之城市福利院、養老院養老的優勢在于可以照顧到不同老人的差異性需求。
第四,綠色低碳環保。“養老村”養老,生產和消費幾乎沒有距離,排泄物幾乎都可以轉化為資源利用,即使有小量的“垃圾”,也可以在村莊范圍內無害化處理。一個老人生活在農村的能源資源消耗不到其城市消耗的三十分之一。假如全國有3億老人生活在“養老村”,節能減排的意義將不可估量。因此,“養老村”養老符合綠色低碳環保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新的發展理念和價值觀的要求。
“養老村”養老模式如能主流化,可以大大加快我們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步伐,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即建立在農民村社共同體基礎上的“田園城市”現代化之路。
三農中國 http://www.snzg.cn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