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生活 愛家鄉"——第四屆全國社區互助農業(CSA)經驗交流大會于今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何慧麗副教授對“分論壇一:鄉土社區的現代進程”進行了總結發言。以下為總結發言實錄:
何慧麗,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
何慧麗:不是點評,是感想,是收獲。所以首先謝謝主持人——西蒙弗雷澤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趙月枝教授。趙教授是愛國華僑,但她是傳播學院的院長,所以她到中國人民大學來把世界的先進理念和我們本地的實踐結合起來傳播一下。所以謝謝你。
今天的六位發言人有的是多年的朋友,有的是新秀,我剛才邊聽他們有趣的演講,我邊稍微總結了一下,他們有幾個特點,有四個知識分子,暫且叫有機型的知識分子,就是不多見的,其中的三位周教授認識了八年多,我不知道人民大學的這樣的教授是不是很多呢?領會這個理念是不是很多,這樣做學問是不是很多,據我有限的認知我覺得不多,周教授做研究,他沒有做公共類的鄉村建設實踐,但是他做自保型的知識分子,而且深入的、專業的把一個道理說透的,能夠抓到這個社會的最本質問題的教授我真的不知道多不多,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反思這個現象。
另外三位知識分子,一個是歐寧先生,一個是張和清先生,張教授跟我角色差不多,因為我是中國農業大學的副教授,我的主要的工作,主要的考評我的單位是中國農業大學,我也是社會學的,您當了副主任,您剛才說您做了廣東還有云南這么好的例子,我不知道您是以副主任的身份去做,您做的成績您學校的成績有沒有考評,我也希望我的副主任,我的院長帶了很多人在這兒,我覺得張教授真是了不起,因為他做了,他跟周教授理念一致,有共性,但是他做了,他做不只是自保,也通過自保來做一些先行者或者非常本質性的基礎性的事情。
我們歐寧先生因為他多次讓我地著農民去碧山村,我對那個村非常有感情,我們河南的村民去了,每天寫日記,歐寧先生很感動,覺得不管坐火車還是飛機去還是值得的。還有我們新秀張俊娜,雖然你是NGO,但是做新型大學生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所以四位知識分子的現象值得深思。我感覺到四位知識分子有從現實的角度來說中國目前的食品安全問題,說的非常重點,非常主體,非常本質性,周教授指出了當前的食品危機現狀以及現在小農他是如何自保的,他發明了一個詞叫一家兩制,我聽起來觸目驚心,這是學者對現實本質性研究的一個總結。
我們張和清教授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一些案例,另外歐寧是從歷史梳理的角度,無論是思想還是歷史的經驗,我們的張俊娜她是從構建社區大學做新型平民教育入手,所以是很基層,很本質,也很歷史,也很現實,這是我作為一個老師也只能總結到這兒。
還有一個總結就是有兩位新型農民,這兩位新型農民真的是了不起,我不知道農村的農民是這樣的農民多,還是剛才有位同志問,你就給他錢他也不會做的農民多,如果他們少,我也有權利代表大家給他們倆鞠一個躬。新型農民是一個怎么一個新型法?大概90年代有許多專家寫文章說現代性,現代性就像因克爾斯說有20個指標,不到20個指標就是落后的,但是實際上新型農民就是今天這兩位新型農民,他們的思想和理念,他們到底新在哪兒?其實說的是鄉土社區的現代進程,在近現代以來一百多年之中,中國發生的是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什么化,信息化還是什么什么化這樣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即使在九十年代,或者現在的主流,大多數的農民仍然是崇尚一個那樣烏托邦的東西,那就是不愛生活、不愛故鄉,恨生活,恨故鄉,或者遠離生活,遠離故鄉,但是這兩位農民剛才每個人講十五分鐘,大家都可以認真總結,雖然這一節新型的農民很少,但是實際上把四位知識分子再細細分分,我感覺農民還是占主體部分,我想新型知識分子和新型農民他們是否可以引領一個潮流,讓我們中國的農村不再是像我們張教授所說的那個非常丑惡、非常遠離故鄉,非常去農村化的現象,導致我們沒有鄉村的共同感,沒有一個社區共同體的感覺,我們不但像周教授說的我們食品出現了危機,我們家園沒有了,我們不能安身立命,這是給大家匯報第一個事情。
第二個事情也結合我這幾年的實驗,也是這幾位講者的促發,我感覺在座幾位有一種感覺就是高高山頂立,他們現在講絕對不是導致城鄉分離、人和自然的分離,而是一種新型的現代進程,新型現代進程需要新的理念,至少趙教授從加拿大認為這個反而是人類應該走的真善美的道路,所以我認為他們的理念達到了一個山頂的高度。他們具體每個人都有他們的闡述,包括我們的張教授說是沖江不沖浪,農村社區變成不一樣的生活,周教授也有總結,我覺得他們的理念都是不同于目前去農村化、不愛故鄉、不愛生活的新的進程,這個應該是現代的,這個現代是對傳統的之否定之否定而不只是否定。
我強調第二點就是深深谷底行,在座各位都是實踐者,都是參與者,也都是主體,因此他們才能坐這兒來說,因此他們才會說的自信,有血有肉,到底怎么做呢?怎么培養愛故鄉、愛生活一種逆潮流或者叫返鄉潮流,怎么樣能夠真正熱愛我們農村、農民和農業,怎么能夠讓我們三農問題變成精神農民、健康農業和環保農村呢?他們各有經驗,也各有章法。我大概總結第一點就是發現既有經驗,他確實先去調研,調研黟縣本工,就是調查與研究,用我的話來說就是發現鄉土性,發現我們八千年農業聞名中固有一種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一個保護農業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這么一套社會的體系。
第二個經驗就是教育農民,組織農民。教育農民以張俊娜為例做社區大學從認字開始,從說普通話開始,組織農民以楊云標、高一程為例,就是做農民合作社,做城鄉互助合作社,做城市網絡建設,做農村合作建設。
總體來說其實是做外發促內生的一個工夫,因為只要求農民是不合適的,做的是外發促內生。我們非農民的人是否認識這個重要性,來做一些這樣的工作,我這幾年發現鄉村一個機理,就是地方的城市商會。比如說蘭考縣的鄭州,鄭州市的蘭考商會,北京市的蘭考商會,這些商會在漫長的農業時代起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否把這些商會的力量動員起來,讓他們返鄉。我曾經把他們作為返鄉性資本和內生性資本的結合。剛才各位老師一直強調鄉紳或者有良心知識分子,有積極性的知識分子,我覺得這些都是目前城鄉關系改良一個內在的機理。這個機理其實是政府主導,也就是政府主導的他這個精神、政策、財政支持、干部培訓支持和監管支持,這個是不能忽視的。在政府主導這么一個局勢下,我們來做一些外發促內生的工作,這是從今天六位講者得出小的結論。
從本次大會主題得出結論,如何做呢?如何促進鄉土社區新型現代進程,就是愛生活,愛故鄉,這是用最普通話來說,用最平常大白話來說,這個大白話里面有非常深的含義,因為每個人都有生活,每個人也都有故鄉,生活其實就包括飲食,包括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等等,這些都要有一種推己及人的從心理健康、身體健康一個邏輯來做。我們怎么推己及人從自己做起,做一點細微的事情。
今天總體來講,我最近悟出一個道理,用中國的老理來講,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從自身做起,咱不妨可以做一個簡短的調研。比如說我們在座有企業家,有哪些企業家,你說我用什么樣的行動愛故鄉、愛生活?比如說在座農民你是怎么愛生活的,是不是一家兩制的?咱們在座的人都要想一想?比如說廣西的羅春發,你們是怎么愛生活,你們怎么保證你們的食品安全,怎么從自身做起的?
羅春發:謝謝何老師,突然被點出來有點不知所以,有點害怕。現在在我們社區做一些蔬菜的種植,稻田也在做,還有一些本土的有機養殖,一些種植,我們有土雞養殖的合作社,這兩個合作社成了規模以后,現在有一個合作社已經獲得了我們市里的獎項,市里給20萬的基金。社會各界一些關注也給我們一些很大的信心。
何慧麗:前面三港村的?
三崗村代表:我們是借中國農業大學平臺,我們包裝市場,農業大學吃的東西是我們給他們送過來的,我們吃的東西像周教授一家兩制,我們三港不存在,我們吃的和賣的是一樣。
何慧麗:于支書60歲了沒有白發,我這兒頭發白一堆,后來他說給城里孫子吃的是老母雞的雞蛋,有人說你干脆賣了,有人說不行,這個雞蛋有我們的愛心。
謝謝你們配合,我為什么說這個,因為他們在大眾場合不會說話,這就是農民的特點,第一個我就想知道你們那個雞真的是跟我們吃的雞不一樣,我就舉一個例子,我今天中午吃的羊肉我吃不下去了,因為到你們那兒吃了真正的羊肉,我相信將來北京的涮羊肉吃不下去了。張學琴大街現在80%的醋用鹽、用水、用醋精、用糖兌的,所以她覺得應該做村政的醋的他們都從自身做起。我真的不希望這個像周教授說的一家兩制,老理就是對,你善待他一分,他善待你十分。在座六位講者,加上趙老師,這個世界上不缺乏會說話的人,缺乏會行動的人,六個就是行動的人,也缺乏從心理會行動的人,所以今天把六位揪出來,因為老祖宗說的理就是東方的智慧,也許東方的智慧可以讓我們足夠的愛生活,愛故鄉,這句話是用的高一程先生的話,高一程有深深的感覺力,您是不是帶領我們一起在前面給大家鞠躬。謝謝大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