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風田首頁
我國農村污染為何那么嚴重?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在近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農村環境問題日益顯現,垃圾場周邊、農田、菜地和企業周邊土壤污染較重。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業產業 化、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和農業污染物排放量大,農村環境形勢嚴峻。(6月5日 中國網)
當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呈現如下規律: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各種新舊污染相互交織,工業及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目前農村環境污染已成為我國農村進一步 發展的制約因素。
我國農業面源污染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我國耕地總量占世界的9%,化肥和農藥的消費量卻分別占世界的35%和20% 。全國每年的化肥使用量為4637萬噸,按播種面積計算達每平方公里40噸,遠 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危害而設置的22.5噸的安全上限 。過量使用的化肥作物吸收不完,會滲入到地下或通過生活污水流入水體產生二次污染。禽畜糞便中大量的氮和 磷也會進入水體,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日趨嚴重,逐漸超過工業污染,成為影響農村生態環境最主要的污染形式。從農戶角度來看,我國農民缺乏科學的營養配方施肥知 識與習慣,存在單純靠追施化肥獲得產量的思想誤區。農民之所以大量施用化肥,是缺乏相關的營養配方知識的原因,如何增強農民的營養配方施肥觀念,加強技術指導,是未來降低農業污 染的主要措施之一。
在一些環境監管松懈的城市,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趨勢加劇,一些城郊接合部成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業廢渣的堆放地。許多污染企業無法在城市立足,便搬出中心城區,搬向郊區和農村。很 多城市的工業廢水常常不加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流經農村河流,據報道我國城市每年有2800多萬噸生產、生活廢水流經農村, 很多城市里的廢舊電器被不斷地運往農村拆解,在拆解的電子產品 元器件中,含有鉛、鉸、鉻等幾百種高度有害的化學物質,對農村的水、土壤、空氣造成極大的污染 。
中國的鄉村工業布局分散,92%分布于自然村,7%分布于建制鎮,1%分布于縣城,現有的鄉鎮排污企業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物排放總量很大,遠遠大于環境承載能力。
長期的污染已經使農村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據相關調查,我國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多達2000萬公頃以上,占耕地總面積的1/6,約有65%的污灌耕地遭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屬和有機物污 染;全國每年出產重金屬污染的糧食多達1200萬噸。有3億農村人口飲用水不合格,農村飲用水符合飲水衛生標準的比例僅約為66%。中國農村人口中與環境污染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死亡率逐步 上升, 在我國污染轉移比較嚴重的廣東、江蘇、浙江、河南等幾個省份,癌癥村不斷涌現。
中國的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并不是突然造成的,而是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積累,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我國現行的環保污染基本上只重視城市,農村污染整治是被遺忘的角落。雖然我國 農村環境污染非常嚴重,但是相對于城市污染,目前對農村環境污染的關注仍顯不足。從監管方面,長期以來我國的環境污染的監控點一直在城市與工業,農村環境污染監控一直關注不足, 缺乏有效的治理方式。同時,目前國家對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缺乏有效的對策,存在著多頭治理和“一刀切”的弊病,由于農村環境污染的非市場特性,往往易將政府干預當作解決問題的“ 萬能藥”,這些治理中存在的問題都不利于解決我國農村環境污染面臨的困境。
是到了該下大力氣對這個死角進行整治的時候了。農村環境的高污染是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不斷交互作用產生的結果,只有正視這一問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以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地區 社會經濟文化的多樣性、治理措施和法規制度的多樣性為出發點,才能真正解決農村環境污染這一復雜的現實性問題。需要采取系統的綜合防治戰略才能真正治理污染。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