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望遠鏡:糧食“八連增”?

望遠鏡 · 2012-03-23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望遠鏡:糧食“八連增”?  

望遠鏡 2012-3-14  

摘要:鑒于2004-2011年統計公布的糧食總產連續8年增加,人均占有糧8年增90.7公斤,同時人均凈進口又增54.6公斤,人均可供量共增145.3公斤。8年糧價卻上漲98.3%。故對糧食“八連增”打上問號。  

糧食“八連增”成了最近報道的一個熱門話題,筆者對此打了問號。  

所謂“八連增”是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糧食總產量從2004年起,至2011年止,連續8年比上年增產。具體數字見表1。  

表1 2003~2011年糧食總產及人均占有量表  單位:萬噸,萬人  

年份  

總產量  

人口  

人均糧食-公斤  

人均比上年增加-公斤  

2003  

43070  

129227  

333.3  

-22.5  

2004  

46947  

129988  

361.2  

27.9  

2005  

48402  

130756  

370.2  

9.0  

2006  

49804  

131448  

378.9  

8.7  

2007  

50160  

132129  

379.6  

0.7  

2008  

52850  

132802  

398  

18.4  

2009  

53082  

133474  

397.7  

-0.3  

2010  

54648  

133972  

407.9  

10.2  

2011  

57121  

134735  

424  

16.1  

資料來源:相關年份《中國統計年鑒》,2011年數字據當年統計公報。  

由表1可見,2004-2011年,每年的糧食總產量均超過上年。2011年比2003年總產量增加了14051萬噸,增幅達32.62%,年均增幅達3.59%。人均糧食也從2003年的333.3公斤增加到424公斤。除2009年比上年人均糧食減少0.3公斤外,其余各年均比上年增加。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別比上年增加10.2公斤和16.1公斤。如果真是這樣,謝天謝地,那太好了。實際情況如何?  

1、糧食總產“八連增”,糧價“連年漲”,違背“供求規律”。  

我們知道:糧食的價格早已被放開,那些天天咒罵計劃經濟是“僵死的”,天天歌頌“市場萬能”的精英們,比所有的人都熟悉:按供求規律,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均可供的糧食增加了,糧價自然會下跌--即所謂“看不見的手”起作用。也就是說,每年糧食的漲幅應該低于包括糧食在內的“居民消費價格”的漲幅。但實際情況是:8年內只有2005年糧價漲幅比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低0.4個百分點,其余7年前者均高于后者,見表2。  

表2 2004~2011年糧價漲幅與居民消費價漲幅對照表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8年累計  

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  

3.9%  

1.8%  

1.5%  

4.8%  

5.9%  

-0.7%  

3.3%  

5.4%  

 28.8%  

糧價比上年漲  

26.4%  

1.4%  

2.7%  

6.3%  

7.0%  

5.6%  

11.8%  

12.2%  

98.3%  

糧價比居民消費價漲幅高-百分點  

22.5  

-0.4  

1.2  

1.5  

1.1  

6.3  

8.5  

6.8  

69.5  

人均糧食產量-公斤/人  

361.2  

370.2  

378.9  

379.6  

398  

397.7  

407.9  

424  

人均糧食產量比上年增加-公斤/人  

27.9  

9  

8.7  

0.7  

18.4  

-0.3  

10.2  

16.1  

90.7  

資料來源:相關年份《中國統計年鑒》、《統計摘要》,2011年數字來源于中國統計網。  

按統計口徑,表中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是由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8個大類,按一定權數加權平均,與上年比較而得。在“食品”中,又由糧食、肉禽及制品、蛋、水產品、鮮菜、鮮果等6小類加權平均與上年分別比較而得。可見糧價只是8大類中的1小類。由表2可見,8年內全國人均糧食增加了90.7公斤,增幅高達27.2%。那么只要去向不變,糧價漲幅應低于“居民消費價格”的漲幅。但實際上,8年糧價累計漲幅高達98.3%,比同期“居民消費價格”累計漲幅高69.5個百分點。  

以大米為例,36個大中城市2004年4月平均零售價格為每斤1.40元,12月下旬新米上市為1.37元。[i]而2012年3月14日“中華糧網”44個品牌大米,每斤報價:國產中低檔26種平均4.91元,其中小于3元只有3種,其余23種為3-7.0元;中高檔8種,7.01-9.9元;高檔10種,平均19.8元。以中低檔4.91元計算,比2004年4月(即2003年所收稻谷加工的米)的1.4元上漲了250.7%!年均漲幅17%!  

是不是唯獨稻谷減產呢?否,按統計數字2010年稻谷的人均占有量比2003年增加了21.8公斤。2011年早稻比上年增產4.5%,以稻谷為主的秋糧比上年增產5.1%。[ii]  

2、人均糧食占有量增加,每人直接消費的糧食減少,增產的糧食哪里去了?  

既然國產的人均糧食可供“數字”增加了90.7公斤,增幅達27.2%,那么糧價猛漲是否由消費增加所致呢?糧食消費最多的是“直接食用”和“豬飼料糧”。先看直接食用,如表3。  

表3 2003~2010年城鄉人口平均直接食用糧食統計表  單位:公斤原糧/人.年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農村人口-萬人  

76851  

75705  

74544  

73742  

72750  

72135  

71288  

67415  

城鎮人口-萬人  

52376  

54283  

56212  

57706  

59379  

60667  

62186  

66557  

合計  

129227  

129988  

130756  

131448  

132129  

132802  

133474  

133972  

城市比重  

40.5%  

41.8%  

43.0%  

43.9%  

44.9%  

45.7%  

46.6%  

49.7%  

農村比重  

59.5%  

58.2%  

57.0%  

56.1%  

55.1%  

54.3%  

53.4%  

50.3%  

農村人均消費原糧--公斤  

222.4  

218.3  

208.8  

205.6  

199.5  

199.1  

189.3  

181.4  

城市人均購買糧食--公斤  

79.5  

78.18  

76.98  

75.92  

77.6  

79.45  

81.3  

81.5  

城市人均買糧折原糧—公斤  

113.6  

111.7  

110  

108.5  

110.9  

113.5  

116.1  

116.4  

每位居民購糧和農民消費的平均數—公斤原糧  

178.3  

173.8  

166.3  

163  

160  

160  

155.2  

149.1  

資料來源:相關年份《中國統計年鑒》及2011年《中國統計摘要》,其中2008年缺數字,按07及09年平均估算。成品糧重(如大米)/70%=原糧重(如稻谷)。  

由表3可見,2010年每位居民購糧和農民消費的平均原糧數,反而比2003年減少了29.2公斤。按總人口推算,2010年全國城鄉居民直接消費的糧食應比2003年減少3066萬噸((178.3*129227-149.1*133972)/1000)。  

中國糧食消費第二個大宗去向是生豬飼料用糧。  

因為防疫“需要”,縣級農牧局人員也難以進入規模豬場的生產區,清點生豬頭數,更不要說統計飼糧用量了。所以全國的生豬飼養總量及飼糧消耗總量沒有一個機構能提供可靠數字,只有靠市場價間接估計飼料用糧的變動情況。2011年城市的家庭主婦們不會忘記,6月起豬肉價每月都上漲,國慶節后略降,春節前又回升。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50個城市每斤后腿豬肉的價格:2011年2-5月只在12.29-12.49元間波動,可是6-9月從13.92元一路攀升至15.81元,比上年同期上漲46.4%~64%。[iii] 事實上遠遠高于此價:去年7月初筆者在上海一家菜市場問及豬肋排價(帶骨的肋骨肉,當地叫“小排”),攤主回答“35元一斤”,竟然親見一位市民按此價成交,筆者為之咋舌。中秋及春節前,筆者在北京超市了解到,每斤后腿豬肉都在18-19元。物稀為貴,因為上市肥豬少了,專家解釋是春季疫病死亡所致。不管什么原因,總之存欄、出欄的豬減幅較大,消耗的飼料糧也相應減少。  

可見糧價上漲并非由消費增加所至。  

3、既然人均糧食“連年增”,人均消費又未增,為什么連年增加進口糧?  

是不是把增產的糧食用于出口換匯呢?更不是,詳見表4。  

表4 2003-2011年中國糧食凈進口統計表 單位:萬噸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谷物及谷物粉  

-1986  

501  

-387  

-247  

-831  

154  

315  

571  

545  

稻谷和大米  

26  

76  

52  

73  

49  

-97  

-78  

-62  

-52  

玉米  

-1639  

-232  

-864  

-310  

-492  

-27  

-13  

-13  

-14  

大豆  

2047  

1990  

2619  

2786  

3036  

3744  

4164  

5480  

5264  

合計凈進口  

-1552  

2335  

1420  

2302  

1762  

3774  

4388  

5976  

5743  

人口(億人)  

12.92  

13  

13.08  

13.145  

13.21  

13.28  

13.35  

13.4  

13.47  

人均糧食產量比上年增加-公斤  

-22.5  

27.9  

9  

8.7  

0.7  

18.4  

-0.3  

10.2  

16.1  

人均糧食凈進口量-公斤  

-12.0  

18.0  

10.9  

17.5  

13.3  

28.4  

32.9  

44.6  

42.6  

資料來源:2003-2007年數據來自相關年份《中國統計年鑒》,2008-2011年數據來自中國海關網。負數表示凈出口。  

由表4可見,2003年糧食凈出口1552萬噸,2011年卻凈進口了5743萬噸,由此,國內糧食總供應量比8年前凈增加了7295萬噸。人均可供量凈增加54.6公斤。加上按統計公布數計算的人均增量90.7公斤,人均可供增量達145.3公斤,比2003年人均占有國產糧增加了43.6%。糧價理應大幅度下跌才是。也許有人認為2011年全年進口的糧食,是在產量數尚未匯總情況下成交入關的。就全國而言,至少在11月份前,國家統計局應該知道各級上報的糧食總產數。并將把相應信息反饋至糧食進出口的決策部門。然而,2012年1月又進口了谷物及谷粉113萬噸,比去年同期進口的14萬噸增加了99萬噸。一個月進口量就達去年全年進口量的20.7%。而這一決策是在已經知道2011年糧食總產量數字比上年增加2473萬噸的背景下作出的,可見國家是知道糧食“八連增”有水分的!  

4、增產的糧食跑到倉庫去了,令人難以置信。  

當然糧食的去向還要排除庫存的增加。但由朱镕基和溫家寶兩位總理的講話可推出:中國糧食庫存在2002~2007的短短6年時間減少了1~1.5億噸[iv]。何況,明知2011年糧價猛漲,“以人為本”的政府,理應拋庫存平抑物價,決不會囤積糧食的!  

綜上所述,2011年與2003年相比:   

按統計公布數計算的人均糧食占有量增加了90.7公斤,人均凈進口又增加54.6公斤,人均可供糧食增加了145.3公斤,達2003年人均占有量的43.6%。  

人均糧食消費量未增,按理庫存也不會增加。  

而8年內糧價卻上漲98.3%,比同期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高69.5個百分點。那么糧食“八連增”怎能不打問號呢?  

請參閱“烏有之鄉”網:望遠鏡:“對近幾年糧食總產數字的疑問”  

關健詞:糧食“八連增” 疑問  



[i] 2005-1-17海南價格網“2004年糧食價格走勢分析及2005年價格預測”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  

[ii] 2011年《中國統計公報》。  

[iii] 見國家統計局網。  

[iv] 見望遠鏡“對近幾年糧食總產數字的疑問”一文。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5.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6.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7.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8.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9.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10.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中 | 亚洲精品资源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第一 |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人与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