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掉的農村
向陽
寒假在家,眼見耳聞,零零星星的我了解許多一年來村里發生的事情。除夕,我看春晚發現其中小品有歌頌近幾年來推行的“新農村建設”。“繁榮發展,幸福美滿”這是多少農人千年的夙愿。然而,現實情況絕不是它演的那般。虛假在不知情的人的眼里便是真實。為了正視聽,我將自己的這些見聞整理出來,希望更多的人知道真實的情況,看看這死掉的農村!。
一、 凋敝的村貌:
我們生產小隊共有兩片聚居區,雖然相差只有幾百米遠,由于中間隔著些水田,而且地勢高低不一。我們平時很少往來。因此,另一片的基本情況我自己了解的比較少,聽親戚鄰居聊得也不多。在此,介紹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我們這一片發生的。不過,既然相隔不遠,我想大致情況都該是相差不大的。只是凋敝的程度不同而已吧。
我們這一片共20戶,共有三大家族,分別為梅,馬,彭。其中梅氏家族為土著,共10戶。馬、彭是困難時期從不遠處逃荒到此處,各有6戶、4戶。如此規模的小山村雖不算大,但新春佳節之時也該是犬吠雞鳴,熱熱鬧鬧的。可如今卻是人去鏤空,荒蕪蒼涼,無可奈何花落去。
這幾年,我們這一代的孩子都已到了結婚的年齡。農村的孩子無論男女,娶妻嫁人不宜過晚。二十五六已屬大齡青年,要是家里不殷實而且孩子不在讀大學,就會有一輩子打光棍的危險。三十歲還未成家,你將會成為隊里人甚至是村里人閑談中的笑談。我們或許可以走自己的路,任他們說去。父母可就得日日愁眉苦臉,郁郁寡歡了。為了避免這斷子絕孫的事情出現,父母年復一年拼死累活的為孩子的婚姻大事做著各種物質條件上的準備。
妖風盛行,陣陣銅臭氣翻千山,越萬水,終于到了我們這大別山下和諧安寧的豫南小鎮。往日的淳樸的結婚傳統皮囊依舊,卻換了個一切向錢看的心。
因此,隊里的人大部分為了孩子能有條件娶妻生子,當然也有為了擺脫鄉村交通不便利,物質不繁榮,或僅僅是看形勢盲目跟風,逐漸搬到鎮上、城里。至今,梅姓已搬走四戶,房子已買好,明年或后年今年或后年要搬走的三戶;馬姓已搬走三戶;彭姓已搬走一戶。戶數上看,搬走的畢竟是少數。但是無人居住的房屋,雜草叢生的道路無不述說著農村的蕭條與敗落。平日里情況更為糟糕,386199部隊也只剩下寥寥的幾位。
二、 殘喘的教育:
我們村里有一所小學,十幾里外的鎮上有一所中學。我沒有親自去學校找老師學生做過詳細的調查研究,只是從親戚的孩子口中得到些零星的信息。希望窺其一斑能見得鄉村嚴峻的教育的形式的全貌。
村里的小學共有小幼兒班、大幼兒班、一至五年級,共七個年級。其中大幼兒班、小幼兒班所學內容沒有差別,而且在一起上課。這樣浪費孩子時間毫無意義的學制安排基于什么考慮?緊跟時代形勢,向大城市靠攏看齊還是為了多多收取些學費(這兩個年級不在九年義務教育范圍內,學費相對較貴),我不得而知了。小學教師不足十人。由于不斷有老師退休,卻得不到及時的師源補充,學校聘請代課老師三、四位。老師所教課程也只有語文、數學、體育。豐富多彩的課程,孩子們只能在少兒頻道才理解到美麗的春天是該用紅花綠葉來表現的,宛轉悠揚的歌聲不是扯開了嗓門亂吼一氣的……現實的學習飽嘗只是單調的重復,重復的無聊。學生人數也在不斷的減少,如今七個年級加在一起不過百十來人。曾經一排排的校舍大部分已被賣掉,只剩下一棟空蕩蕩的樓房佇立在小山丘的一側。
鎮上的中學,我了解的更加的少了。不過總體似乎有向前發展的態勢,生源充足,年輕老師增多,而且較以前更為負責。
大姨家和我家是鄰居,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梅剛大哥已分出去多年。二兒子,梅峰小哥仍和大姨、大姨夫住在一起。梅剛大哥有五個孩子,三個女兒,兩個兒子。大女兒、二女兒均是初中未讀完而外出打工了。大兒子在鎮上讀初中,另一對雙胞胎姐弟倆上小學。為了照顧孩子上學,去年大嫂在鎮上住了間房子陪讀,同時將雙胞胎從村小轉到了鎮上。后來她在一家幾年前建立起來的電平廠找到了份工作。雖然每日只有半天的工作時間,但需要和重金屬鉛接觸,對身體傷害極大。我曾勸她換一份工作以避免鉛對身體造成損傷。由于這份工作較服裝廠及其他的工作的工資較高,而且每日能閑個半天為孩子們洗洗涮涮,大嫂依舊堅持到年末工廠倒閉。請不要罵鄉下人“要錢不要命”的短視和愚昧。不生在貧困之中,你永遠不會明白一分一毫的重要。
梅峰小哥有三個孩子。兩個孩子在村小上小學,還有一個孩子不到兩歲。小哥小嫂外出打工多年。大女兒一直跟著爺爺奶奶在家。大兒子在弟弟未出生之前,一直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并在城里上了幼兒園。弟弟出生后,小嫂無暇照顧,只好忍心讓孩子回家和奶奶姐姐呆在一起。“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父母辛辛苦苦一輩子不過是為了孩子能光宗耀祖,出人頭地。基于這些想法,我曾幼稚的問小嫂:為什么呆在家照顧孩子,畢竟爺爺奶奶年齡已大,怕管腳不了調皮的孩子,荒廢了他們的一輩子?答曰:不出去,哪兒來錢吃飯?我又問:大嫂在鎮上,為什么不將兒子女兒也轉到鎮上讓大嫂代為照顧?默默不語。于是兩個孩子便留在日漸衰敗的村小里。姐姐上三年級,班里只剩下12個學生了,語文數學只有一位老師在教。弟弟上二年級,也只剩下了15個學生,同樣只是一位初中未畢業的代課老師在教。
離我家十幾米遠的梅貴大哥家兩個孩子,本該都在和諧安寧的校園里創作陽光燦爛的青春進行曲,無奈卻都在機器的轟鳴聲中感受著青春的壓抑。兒子兩年前讀初二的時,經常上網,夜不歸宿,且課堂上常和老師公開對抗,而被學校勒令退學。后來,大姐隨同大哥外出打工,女兒無人管教,重蹈她哥哥的覆轍。之后,她到了爸爸媽媽所在的建筑工地呆了一段時間到十一月份說自己想繼續讀書。大姐舍去工作,陪同她回家,找到老師說了理由,做過保證終于繼續留在學校讀書。不爭氣的孩子不知有受到什么刺激,年末考試的時候,死活不愿意參加。沒有辦法,正月初九大哥讓她和同村的女孩一起進了鄭州的一家服裝廠,雖然只有十五六歲。九年義務教育不知在多少孩子的身上成為一紙空文!
春節走親訪友的時候,我留心問過一些在讀初中的孩子,如今的中學情況如何。學生流失情況嚴重!一般學校里六年級一個班有學生九十到一百多人不等,可到初三時只能留下六七十人。當然,流失的學生里,除去輟學的,還有部分留級的。這也足以讓人震驚。學習的風氣更是讓人憂慮。黃毛雞窩頭,破洞牛仔褲在男生中已不鮮見;女生也緊跟時代潮流,直發披肩,耳墜耳環,緊身褲,長筒靴的打扮讓人無法分清是未成年學生還是社會青年;炫舞、地下城、穿越火線的網絡游戲已使大部分學生沉迷不知正途;男女同宿,搶劫殺人也有所耳聞。
2000年李昌平大聲疾呼:“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如此,三農問題進入人們的視線。各路神仙紛紛指路,有說合作化是必經之路,有言土地流轉是解決之道。我沒有專家學者們的高瞻遠矚,只是覺得種種良策若要得到不變味的徹底實施貫徹,真正關心農民的疾苦的人才少不了。人才來自于哪里?城里的富家子弟愿意和泥腿子受苦受累?除非再刮一次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風潮。不然,我覺得改造農村的人才大部分還是要來自農村的。人才的培養來自于教育。然而鄉村的教育卻是這樣的不盡人意!
三、 日下的鄉風: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改革的春風終于吹進了我們的小城鎮,帶來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舒適與便利,卻帶走了鄉村的淳樸與安寧。利弊得失,評判的角度不同,結果自然也會因人而異。我不奢望把我的標準強加于別人,只希望聽些短短的故事后能為著死掉的鄉村稍稍的動一動心。
1、 猖狂的盜賊:
元宵過后,遷徙的候鳥飛往各地辛勤的覓食去了。隊里只剩下了屈指可數的老人孩子和兩對中年夫婦了。緊鎖的房屋昭示著盜賊:好時機到了。
還是我大姨家的故事。年后,大姨夫也跟著大哥,小哥和小嫂在外打工,大嫂和幾個孩子在鎮上。家里只有大姨和小嫂的兒子、女兒守著深深的庭院。暑假堂姐結婚,我大姨在大伯家里幫忙殺雞宰鴨,就把幾條羊栓在一片草地上,并交代放假的在孫女注意照看。有一次去瞧的時候,看見有一輛摩托車停在路邊,小孫女機智的大喊道:奶,俺爺呢?這樣嚇走了賊,又避免他起了歹心。然后,小孫女跑到我大伯家里告訴奶奶。大姨迅速來到路邊的摩托車旁。那作案未遂的賊也剛好過來。大姨厲聲問他是干什么的。他也大聲答道:販羊的。大姨看了看他的摩托車,又問道:販羊的,車載的竹筐上怎么會有那么多的血。他臉不紅,心不跳的答道:你,一個老奶奶管這多干什么。接著,他騎著摩托走開了。猖狂的盜賊不知道偷竊了多少別人辛勤勞動的果實才練就了這番的淡定從容?!
沒得手的賊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不久,大姨說賊有來過,但又被發現而無所獲。最終卻沒防得住。夏末秋初是豐收的時候,大半年的忙碌就是為了田間地頭點滴豐收的歡樂。一天夜里一兩點的時候,大姨還在屋里忙著摘棉花,忽然聽到“咩”的一聲羊叫。當時,大姨就猜到可能是偷羊的來了。于是,她打開臥室的門出來看看,希望這樣能把盜賊嚇走。考慮到孫子、孫女在屋里睡覺,大姨沒敢大聲吆喝,怕激怒的盜賊把孩子給殺害了。其實,即使大聲叫喊也無濟于事。前后左右的鄰居僅剩下一對中年的夫婦了。無奈,大姨只能裝作什么也沒發生關門睡覺了。真不知道那一晚,她是在怎樣的擔憂和氣憤中度過的。第二天早晨醒來,到羊圈里看時,可惡的殘忍的盜賊留下的僅僅是一灘血!辛辛苦苦飼養的六條羊,幾千元的收入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這是個什么世道?盜竊何異于公開的搶劫!趁著黑夜便能如無其事般的大搖大擺!被盜者不僅擔心著自己的財務還需憂慮自己的身家性命!是盜賊太猖狂,還是農婦太軟弱?
在農村,幾條羊,幾千元顯然不在可以忍氣吞聲的范圍之內。面對著較大的財產損失,報警無疑是一般人的第一選擇。然而,我在聽大姨訴說的過程中卻沒有講到自己在這方面的動作。難道鄉下人不知道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后來又聽人講,隊里另一戶常年在家的中年夫婦家養的15條羊,同樣在夜里被殺了后,偷個精光。這可是上萬元的收入!第二天他打電話到鎮上的派出所報了案。那幫到處擺派頭只會到處罰款的家伙竟然不出警來勘察現場,尋找破案線索。無奈,他又打電話到縣里的公安局。雖然風風火火的趕來了,給予的答復卻是:可以立案,但損失的賠償只能等到盜賊抓住再說。無作為的警察與盜賊的幫兇有什么區別!真是難以想象毛時代的一個鎮只有寥寥的幾個警察竟能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如此惡劣的事件在全國的農村是不是普遍現象,我不知道。但是,在我們這個鎮卻不是鮮聞。大姑家距我家有十幾里地。她所在的那個對空巢現象更加的嚴峻。往日熱鬧的生產隊如今僅剩下相隔百米遠的兩戶。平時大姑父、大表弟在浙江打工。大姑陪小表弟在家讀書。也是在下半年,大姑好不容易養大的十幾只雞全部被偷,貪婪的盜賊連做飯用的煤氣灶也沒放過。
……
古代的盜賊尚且打著“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的正義口號,如今的盜賊這般猖獗僅僅是警察不履行職責,肆意縱容的結果,還是整個社會壞掉了?
2、 淡薄的親情:
農村是個熟人社會。一條條關系線織成的親戚網中兜著人與人之間各種樸素的感情。其中孝悌之義是最美好,最重要,最沉重的一種。在一切想錢的年代,她卻變得如此脆弱。老無所養,兄弟反目……
隊里姓彭的四戶是親兄弟。他們的老母親是農村難得的超過八十歲的高壽老人。辛勞了一輩子,她本該盡享天倫之樂。可我每一次回家,看到的都是她一人默默的坐在黑洞洞的房屋里,從早到晚。四年前,四個兒子都還住在隊里,老奶奶由幾個兒子輪流照顧,一個兒子家里居住一個月的輪回著。后來,三兒子在鎮上買了房子。老奶奶從此就獨自一個人在空出的房子里居住。每日除了兒子媳婦送飯的時候和人說上一兩句話,大把的時間都只能消耗在看日出日落的寂寞之中了,而無法體會兒孫的關愛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烏鴉知反哺,羔羊尚跪乳,人竟連畜生都不如了。
前一段時間,我又聽父母說老奶奶心疼大兒子沒有親生兒子,將自己每年上千元的低保悄悄的給了大兒子。結果,這件事被其他幾個兒子發現了,相互之間吵了起來。幾十年的兄弟情義被利益撕的粉碎。
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恨兒女不孝順!
3、 買賣的婚姻:
五四青年曾付出了多少努力才得以掙脫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鎖,換來“革命+愛情”的浪漫。八九零后的我們卻又陷入“金錢+美貌”的泥淖。無數人謳歌的愛情染上了銅臭的味道,被明碼標價的買賣著。
大伯家里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大女兒,即我大姐,初中畢業后在市里一位親戚家里當保姆幫忙照顧孩子。幾年后,大姐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父母到處為她物色婆家。終于,別人為她介紹了一位大學畢業生。畢業后,他跟父母親戚在南京做大理石生意。家里還算富裕,為人也還厚道。唯一不中意的是年輕的臉龐留下了太多青春痘的疤痕,使整個人顯得年老了許多。
當時大姐在市里談了一位男朋友,具體感情深到什么程度我不了解。這位男朋友家境一般,而且離我們村很遠。因此,大媽更看重大學畢業的這個,并時常勸導甚至威脅大姐要放棄市里已經談的那位男友。起初,大姐考慮到他的面貌不愿同意。最終,卻沒經住眾人的勸說,答應嫁給大學畢業的這位,但是條件是在城里買一套房子。去年春節,他們夫妻來娘家拜年,我問大姐結婚姐夫花了多少錢。百十平米的房子,彩禮、三金(耳墜、戒指、項鏈)等加起來,大約有五十多萬元之多!這可是我爸在外打工十多年的收入了!
什么是榨取?父母十多年的辛酸和汗水頃刻間被房地產商、珠寶商剝奪去,還戴著“自愿自覺,公平買賣”的面具!窮人連結婚的權利也被社會吞噬而去。可憐的人呀,何苦為了虛的東西害人害己。
一聲哀嘆無法改變“買賣婚姻”格局,我也只能做好打光棍的準備。
這種買賣在傳統禮節的裝飾之下沒有完全拋棄家庭那溫情脈脈的光輝。雙方結婚之后,日積月累還能產生感情和睦的生活在一起。讓人無法接受的買來邊境婦女作為生育機器的交易也已不是一例兩例!
正月十一我和爸媽去大姑家拜年,路上遇到一位瘋瘋癲癲婦女。當時她和一個幾歲大的孩子呆在一間破舊的房子里。到了大姑家,爸媽問起那個女人的來歷。大姑說云南那邊買來給人做媳婦的。婦女被買來的時候帶過來一個孩子。后來,她又在這兒生了兩個。起初,,她幾次試圖逃走,都沒有成功,現在已經死了心。但是,由于長久不和我們當地人交流,而且受到多次精神打擊,所以她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對外界充滿了恐懼的媽媽害怕孩子受到傷害,不容許其他人接觸。可孩子們要上學。狠心的奶奶在媽媽睡覺的時候偷偷地將孩子抱到城里她居住的地方!而且,今年準備將媽媽唯一剩下的孩子采用同樣的方式偷走!失去唯一寄托的母親又該忍受多少撕心裂肺的疼痛!同為母親,為什么不去理解作為母親的感情?人為什么能這樣的自私,這樣的無情?
……
黑夜,“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怡然自樂”的兒時記憶走入夢來。
黎明,東邊漸紅,我默默的等一唱天下白的雄雞鳴。哦,死掉的農村,往日只能在夢里找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