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了,文件題為《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文件聚焦農業科技,提出持續加大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改善農業科技創新條件,著力抓好種業科技創新,加快農業機械化。業內人士認為,一號文件的出臺將推動種業、農機等行業大發展。http://money.163.com/12/0202/01/7P7I989S00253B0H.html
用意非常良好,用詞也很新潮。農業科技,而且是創新,而且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能力。但我擔心的是人從哪里來?具體地說,實施農業科技,而且是創新,而且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能力,所需要的勞動力如何保證?
40多年前我下鄉插隊勞動,當過幾年農民,后來雖然離開農村了,但還時常與當地老鄉有聯系。過去是通信,后來有了電話和手機,再后來,農村里也有電腦和互聯網了,因此偶爾也互相發個電子郵件或者手機短信。所以對農村的情況有所了解。據我所知,當地青壯年勞動力絕大多數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多是老弱和婦女,還有留守兒童。在網上看到,有些留守婦女變成了“鄉村小姐”,一是為掙錢,二是為解決自身的生理需求。幸虧,曾經插隊的地方還沒聽說過這種事。但也不一定,也許人家沒告訴我這些。反正,我看了那個題為《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的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有點為農村而擔心。因為發文件人的似乎并不了解中國的農村,不知道目前農村中最需要的是勞動力。以及為維持基本勞動力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秩序和保障,比如法制環境、文化氛圍、留守兒童的教育,留守婦女的相關問題,等等。如果沒有足夠的有素質的勞動力,再好的農業科技,再好的創新方法,又有什么用?何況,文件中所說的農業科技創新有很大比例說的是轉基因技術。不由人不擔心。
人民網網友[銀川騎]春節回家,然后寫了《春節回鄉見聞》。在《見聞》中說:鄉村里現在過年還有點人氣,平時回去只有老人婦孺和個把無能的中年人;田地大多荒蕪,山上沒有山林,甚至沒有一棵大樹;政府搞“新農村”造的鐵制體育鍛煉設施大多都在風雨中生銹;新房子多,但造房的錢都是打工賺來或借來的,不是農村務農得來的;集體的事情沒有人管;等等。
[銀川騎]問:那村支書村主任怎么不管呢?鄉親們回答說:現在農村選舉都靠買,一個1500人的村主任一般要花50萬才能當上。[銀川騎]不信,問:怎么會花這么多錢?那人回答說:村民一張票一般給100元,重要的戶頭得多給,還有鄉領導和上面都得打點;不花錢別想當選,連候選人都沒份;所以現在當選的都是有錢人,撈回本錢都來不及,怎么會管農民的事?聽得[銀川騎]無語。
[銀川騎]與鄉親們又說到“對面的山上怎么只有茅草沒有樹啊?過去公社時對面可都是茂密的松樹林啊。”鄉親們說:分山到戶后那些集體山林都砍光了;你不砍,別人就來偷砍你的去賣,最后大家索性都砍光賣了。[銀川騎]表示不理解又問:不是說分山到戶后,大家會更愛山,會植樹造林嗎?政府不也鼓勵造林嗎?鄉親們答:政府是撥款鼓勵造林的,但農村里只是騙這筆錢而沒興趣造林的;你看對面那座山上就說要造山核桃林,也種了幾棵,政府的錢騙到手了,也就不管了荒了。[銀川騎]又問:那樣騙錢,鄉里干部就不管嗎?鄉親們回答:鄉里村里縣里干部也要政績,上報造林面積越大越好,誰愿意做吃力不討好的難人?宅基地退耕還林也是這樣,一方面虛報宅基面積,謊報成績,一方面并未將舊宅基開墾為耕地;國家錢騙到手了,就沒有人管了。糧食產量也一樣,農村人均收入也一樣。[銀川騎]氣憤地問:那不是“村騙鄉,鄉騙縣嗎?”席間馬上有人接口說:“自愿受騙國務院。我就不相信他們真不知道數字是假的!”http://redchinacn.com/portal.php?mod=view&aid=1627
因此,對農村更擔心了。我離開農村40多年了,對目前的農村當然說不上了解。但我相信[銀川騎]網友在《春節回鄉見聞》中寫的情況是真實的。我不是農業問題的專家,對農業政策也說不出好多道理來。我擔心的是有權力制訂農業政策的官員并不了解當今中國農村的真實情況,卻敢于發出一份又一份文件。他們是情況不明決心大,方向不清主意多。我擔心的是這個。
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不知還要持續到幾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