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農業發展路線必須糾正,刻不容緩
當我提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一方面心情特別沉重,一方面又不知道如何下筆,雖然我經常與各地網友聊農業問題,也和我的很多親友了解農村的情況,也經常去農村走走看看,但遺憾的是:我不是統計員,我沒有具體準確的數據,我甚至于什么是農業我也不是很準確的知道.但我看到的事實告訴了我:中國農業出了大問題,出了天大的問題,現在改變我不知道還是否有時間,但繼續這樣走的話,那眼前分明浮現的是成堆餓死的白骨,那不是幾百萬,幾千萬,是數以億計,隨時都可以發生,并且立馬就可以發生。我一再說服自己,我是在杞人憂天,我是自作多情,然而理性的思考告訴我,我不是杞人憂天,也不是自作多情。
一、中國農業的現狀
我這里用的是中國農業的現狀,下面的事實是不是中國整個農業的現狀,我不是很清楚;但我說的是我所接觸了解到的中國農業的現狀,則是千真萬確。
1. 農民:現在農村的青壯年勞力基本都是在外出打工,剩下的主要是婦女、兒童與老人。三十歲以下的成年農民幾乎不知道怎么種田,因為種田賺不了錢,賺不了錢就建不了房子,就娶不上媳婦。因此,農村有說法:要不了多少年,農村里就沒有人知道種地的人了。
2. 土地:我所了解到的農戶,能夠有百分之五十的良田種上一季或兩季糧食就不錯了。農田大多都是荒廢,或者改做了它用,比如種樹等。原本在山坡開的荒(可用來種植花生紅薯甚至油菜等作物),現在已經基本荒廢,雜草層生。特別要提到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地都可以種糧食,即便是良田,也需要每年保養,但現在幾乎沒有農田保養這個環節了;糧食的產量主要依賴種子、化肥與農藥;特別是化肥與農藥,就象人打抗生素的針一樣,越打身體越虛弱,越打越依賴不斷的加大加力的抗生素來維持身體,土地也是一樣,三十多年來,幾乎就沒有保養過土地,可想而知我們現在的土地虛弱到了什么程度。至于那些改做了它用的農田,比如種植過苗圃的良田,要再換成種植糧食,那就很困難了,因為土質已經完全改變了。
3. 水利:因為包產到戶,農村的水利幾乎荒廢。以前農村里的池塘,每年都要清淤,但現在幾乎全沒有了。以前幾乎口口池塘都可以用來吃水,但現在幾乎都成了臭水塘,溝壩也如此。以前農村的小孩(南方的)都幾乎是在水里泡大的,但現在農村的小孩知道游泳的已經很稀缺了。農村的池塘溝壩已經幾乎不長野生的魚蝦了。養魚幾乎都是靠專業戶在專業的池塘里,靠投放漁種與投放魚飼料喂養。現在市場上吃的水產,幾乎都是人工喂養的,大到青魚草魚,小到泥鰍、鱔魚、泥蛙等等幾乎都是;并且為了加速喂養,幾乎都要喂養激素催快。至于種植需要的水,則幾乎是靠天吃飯,一下雨就洪澇,一出太陽就旱災,雖然有點夸張,但絕對有依據。
4. 種糧:現在農村的種糧除了收割的時候,并不很勞累。開春的時候,犁了田,放了水,然后就直接把在田埂上將種子拋灑在田里,到期施加農藥與化肥,剩下的就是等收割了。種子是指定的,不能夠留種,必須每年上種子公司購買;化肥與農藥都是與種子配套的,不能夠亂來,也必須購買,否則顆粒無收。上面就是種糧的全過程,我這里指的是南方的水稻,玉米小麥是不是如此,我不清楚。因此,這樣一個過程,除了收割與犁田要一點機械或者強勞力外,其它環節都不需要,正因為如此,現在農業的主力確實是靠老人婦女也就夠了。以前的種糧環節很多,冬天要積肥肥田,土地要翻耕,要泡種育秧、要插田、要淶田、要除草打石灰、要除蟲子等等,這些環節都沒有了。“一粒糧食一粒汗”過去是事實,現在已經成為歷史。
5. 種菜:農民自家種的菜現在幾乎都沒有自己留種的了,都是每年去種子公司購買(也留不了種,是竊代種),如果是自家吃,一般很少打化肥和農藥。但如果是賣給城里吃,就必須打化肥農藥,甚至激素,這樣就長的快、長的好、還不生蟲子。自家吃的長的慢,還生蟲、還不好看、賣不起價、還產量不高。所以城里吃的蔬菜幾乎都是農藥化肥加激素催大的。
6. 喂豬:和種菜一樣,自家吃的,一般只喂養青飼料,雖然肉好吃,但生長周期慢,花費的勞動力高;如果用于出售的,則喂養由專人給定的飼料,專人還到期給你一包什么東西(是激素),叫你喂給豬吃,這樣喂的豬長的很快,長的肉比吃的飼料還多。傳統的喂養方法,豬要一年成熟,現在只要幾個月,我聽到的最短的只要三個月就可以出欄。不光喂豬如此,雞也如此,魚也如此,泥鰍鱔魚也如此。我還聽一海鮮店老板(是我親戚)說,海鮮也如此,“哪那么多海鮮,都是人工激素喂養的”。這樣一個過程,說白了就是高科技飼料加激素。不這樣喂養就賺不了錢,就要虧本,虧本的事情傻瓜才會干,因此我們現在市場上吃的幾乎都是這些高科技飼料加激素喂養的東西,這是公開的心照不宣的秘密。
7. 環境:以前經常在池塘跳板上看到的野生的游來游去、跳上跳下的小魚蝦已經成為了回憶,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了;池塘里也很難看到水草螺頭了,稻田里的鱔魚青蛙已經很難看到;螢火蟲也很稀少。一句話,很多小生命小植物已經滅絕或正在急劇減少,馬上面臨滅絕。關于這點,希望有關部門做大規模的農業生態調查,查出真實情況與原因。還有就是土質,以前的種植是不用化肥、農藥、竊代種(竊代種:我家鄉的話,意思是沒有后代的種子)的,都是農家有機肥,也都是一年一年世世代代留下來的種子;因此,也就有了什么當地土特產,因此也就保持了中國的土地肥沃。但現在因長年的化肥農藥,以及外來竊代種,并且放棄了農田冬修保養的環節,土質早已經發生變化,按現在農民的說法,這樣的土地,如果不施加化肥農藥以及相應的配套種子,幾乎是顆粒無收。
總結以上:一、現在農業的產量是靠農藥化肥種子加激素來維持的;二、農村的土質已經大量退化,不再肥沃;三、大量農田已經荒廢,已經不再適合種植糧食;4、農業生產力已經大大提高,所以才有幾乎所有的青壯年農民外出打工謀生(靠種田連溫飽都難維持);5.生態環境已經大大破壞,很多小植物小生命已經滅絕,或者正在加速滅絕中。
二.農業的危機
但愿我下面的分析是杞人憂天.但我不能夠對我看到現象熟視無睹,我也不能夠麻木不仁.
1. 如果農村里大量的小植物小生命的滅絕是由于農藥化肥種子激素等的原因引起,它們已經消亡或正在走向消亡,那么作為也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的我們,雖然生命周期比它們長,但還能夠延續多久?即便不是,難道我們就夠獨善其身?更何況大量的報道給我們的提示是:現在年輕人不育不孕的越來越多,現在得癌癥死亡的,還有得莫名其妙的病死亡的也越來越多,難道我們還不驚醒嗎?這樣下去,我們還會遠嗎?
2. 我這里不說轉基因的種子(若是種子,問題更大),我只說激素,現在我們能夠吃到不是激素喂養或種植的的肉類以及蔬菜已經很少了,聽說這些激素也可以被吃到我們的人體里,可以使幾歲的女孩子就發育成熟。如果這些東西對人體有害,如果一宣布,并嚴格整治,那么我們市場上還會有多少可吃的?不蕭條才怪。不但蕭條,而且原本三個月出欄的豬,現在要換到一年,原本一個月可以上市的蔬菜,現在要三個月,那就會產量大幅減少,會不餓死人嗎?會,而且是大量的,是以億計。
3. 即便上面都沒有事情,但假如戰爭來了,或者假如其它什么,這個時候種子公司停產了,化肥農藥斷供了,我們的農民種植什么?現在農民手里已經幾乎沒有原生態的可以留種的種子了。以前農民都是只要有土地就可以獨立生存的,但現在不行了。這樣就只有餓死,想奮發也奮發不了,想自救也自救不了。一家一戶的農民難摧毀,也不可能全部摧毀,但要摧毀那么幾個種子公司,那么幾個化肥農藥廠,那是很簡單的事情。摧毀了那幾個種子公司,或者化肥農藥廠,就摧毀了全國。
3. 即便沒有戰爭,種子啊,化肥農藥啊都沒有問題,可我們很多種子公司都是外國控股的,專利與技術也是外國控制的,就是制定的農藥也要用美國農達的,這里不說都被外國控制,哪怕它只控制你其中關鍵的一項,你的脖子就被卡在外國人手里,你就自主不得,你就得聽它的話。說白了,他叫你做奴隸你就只能夠做奴隸。事實上,中國目前也確實是在做某些外國人的奴隸,并為他們不斷輸血。
4. 更重要的是:我們連緩沖的時間也沒有。中國有十幾億人,一當出事,誰也養活不了中國。中國糧庫里的糧食有多少?肉庫里的肉有多少?具體數據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上世紀70年代,城市里面都是吃三年的陳糧,現在餐餐都是吃本年的新米;以前城市里經常吃冰凍肉,現在都是吃新鮮的肉;農業的生產是以年為周期,人不吃不喝最多活十天,出了危機怎么辦?那就肯定餓死人,大規模餓死人。
還有很多,分析不下去了,越分析越恐怖.讀者可以自行想像,但不要悲觀,而是要化成改變的力量。
三.危機的根源
中國有句話,叫做無工不富,無農不穩.也說,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既然是基礎,就馬虎不得,既然是基礎,就要有抗住各種風險的能力.現在中國的農業有抗拒各種風險的能力嗎?沒有,完全沒有。現在中國農業任何一個方面出問題,不管是種子、還是農藥、還是激素、還是化肥、還是土地,一出問題就不只是地動山搖,而是山崩地裂、鬼哭狼嚎,中華民族立即土崩瓦解,餓蜉遍地,甚至為爭取食物自相殘殺、最后滅絕。
那么造成這個危機的根源是什么?說白了,就是這三十年來實行了錯誤的農業發展路線:
1. 放棄了農業發展的集體路線:因為包產到戶、因為私有化、因為提倡并號召并鼓吹經濟掛帥、金錢至上,所以服務于大家的公共水利不要了,必須進行整體考慮的農田基本建設荒廢了。因為農民成了一盤散沙,所以農業產品價格上不去,工業業產品的剪刀差越來越大,即便是取消各種農業稅,也是杯水車薪,種地不但富裕不了,就是維持基本生存都困難,所以老實種地的農民那是傻瓜、那是沒出息,所以青壯年農民幾乎都是在外打工。
2. 放棄了農業發展的傳統耕作路線:農業是個非常巨大的系統工程,我們祖先的耕作模式,雖然效率不高,勞動強度大,但為我們留下了肥沃的土地,也留下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的環境。種子是自己留的當地種,肥是自家有機肥。主席的“農業八字憲法”就是很好的全面的詮釋,但現在“農業八字憲法”已經再不提起,換成了所謂的現代農業模式,換成了所謂的高科技模式,也就是所謂的種子農藥化肥外加高科技激素的模式。
3. 高科技的種子不是不要,但要在當地可以生存,并能夠留種,正象我們人類也有優生優育一樣;化肥農藥不是不要,可以要,但每年的農藥化肥后,就要進行農田的冬修保養,以恢復土地原有的土質。我們的農業專家們應該研究在土地每次使用農藥化肥后,怎么恢復土質,而不是研究更高級更尖端的農藥化肥;至于什么激素或其它什么花里胡俏的東西,則完全不要,那肯定是害人的東西,農業專家搞這樣的研究就是害人,就是不務正業。
4. 糧食產量的提高應該主要是靠擴大種植面積與合理調配。我記憶中,我老家的水稻按傳統模式生產,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可以達到畝產八百到一千斤了(解放初期只有兩三百斤),雖然遠低于現在的噸糧田,但只要通過開荒與合理搭配食物等方式,是可以滿足國內的需求的。更何況現在新的成果是:由中國科學院植物所蔣高明試驗的山東弘毅農場,按傳統的模式進行農業生產,用的是可以留種的種子,施加的是農家有機肥,完全不打農藥,驅蟲殺蟲也用傳統的燈光方式,畝產也達到了將近一噸,這是了不起的成果,這是遠遠超過什么袁隆平的成果。
5. 農業的生產力的提高靠的農業機械化,而不是其它。事實上,我記憶中,上世紀7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要在80年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口號。落實的怎么樣,以什么標準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拖拉機、犁田機、電動收割機、水泵、噴霧機等,那個時候就已經大規模進入農村了,還有插秧機(記憶中好像效果不怎么好,還有待進一步改進)也進入了社隊。如果不解散農村的集體經濟而繼續發展,我想農民種田也許會和現在一樣輕松。遺憾的是,集體經濟一解散,能夠分的分了,分不了的就成了廢鐵,中國農業機械化的步伐就此止步。
簡單的說,正確的農業發展路線應該是:集體經濟+生態農業+農業機械化;而不是現在的包產到戶+竊代種子+農藥+化肥+激素的路線。
四.刻不容緩了
上面的分析已經指出,中國農業的危機是時刻都可以到來的,雖然市場現在很豐富,但經受不住半點風吹草動。等到戰爭打起來那就晚了,等到確認了現在使用的竊代種子確實是危害自然與人體健康的元兇也晚了,等到確認了農藥化肥不但對人體有害而且對土地與自然有害,再來恢復土質也晚了,等到要在所有農產品包括水產品的飼養中全面嚴格禁止喂養激素也晚了。因為到了那樣的時候,那就是,那就是。。。。。。。正因為如此,我們現在就要立馬改變現在的農業發展路線與模式,刻不容緩,不能夠等到危機真正到來了以后。
趕快回到正確的農業發展路線上來,可能還不晚。
遺憾的是,我看到了新的規劃出臺:好像是農村要進一步的什么土地私有化,土地的所有權要歸農戶所有,可以買賣;我也知道今年又出臺了什么中央一號文件,是關于農業的,要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說農業的出路在科技;什么科技?不就是竊代種子+農藥+化肥+激素?我也知道了新任命了一個什么原外國種子公司的顧問,叫什么李家洋的,要當我們國家的農業部副部長。
我也知道了,在所謂“糧食生產八連增”的口號下,去年我國進口各類糧食近8000萬噸,那是人均100多斤啊。
我這些可愛的漢奸賣國賊們,你們要何時收場?亂的還不夠嗎?
我也看到了我們自己的麻木,前幾天蔣高明先生的文章“農業基礎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應體現在哪里?”,在烏有上發表,被置頂了,這是多好的文章啊,是關系到我們民族生存以及我們農業發展的治理良言,可三天過去了,點擊量到現在為止,只有區區五百多點。
嗚呼,我的漢奸賣國賊們。
嗚呼,我的親愛的麻木的同仁們。
民間 2012年2月6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