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出版熱的消退和新華書店的改制差不多是同步的。 《上海書評》11月28日刊登了黃曉峰對錢伯城先生的訪談,其中對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出版盛況多有描述,讀來令人十分感慨。由于電子閱讀的迅猛發展,改革開放最初那十來年非常有可能是中國紙質出版最后的黃金時代。在訪談中,錢伯城先生從出版管理制度和社會風氣等宏觀層面精辟地分析了那種出版熱現象,不愧是曾經身居要位的業界翹楚。但可惜的是,也許是時間或篇幅所限,錢先生并沒有提及發行渠道的影響。實際上,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出版熱的消退和新華書店的改制差不多是同步的。
在政府開放圖書零售市場之前,除了少數外文書店和專業書店,絕大部分圖書銷售點都是新華書店。和所有出版機構相同,新華書店原來也是事業單位,并沒有獨立的財務考核制度;這種計劃經濟的特征使得它能擺脫盈虧的考慮,而在全國各地鋪設大量網點。如今三十歲以上、有過農村生活經驗的人也許還記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們可以從鎮上的新華書店買到許多書。我記得我買的第一本外國文學書(上海譯文的《悲慘世界》)和第一本古籍(岳麓書社的《白話易經》)都是在鎮上那個和百貨商店開在一起的新華書店買的。如果到縣城去,新華書店的規模就更大了,圖書品種也更多,我那套十二卷本的《郁達夫文集》就是在家鄉縣城學宮附近的新華書店購進的。以中國人口基數之龐大,只要銷售網點的覆蓋面足夠廣,訪談中提到的《說岳全傳》首印九十萬冊其實并不是一個特別夸張的數字。
1987年后,事情發生了變化。那年新華書店系統改革,總店不再直接管轄各省市區分店,而是將其交給當地省級的出版局。這個變化對圖書銷售的影響并不是立竿見影的,因為盡管各省新華書店開始獨立經營,統一負責圖書在本省的市、縣、鄉三級批發分銷,但縣和鄉的銷售網點基本上還是保留了下來。真正的劇變出現在九十年代中期,當時改革推進到了文化行業,各地新華書店開始試行企業化運作,由省店提供貨源,各級單店進行采購,單店經營狀況獨自核算。如此一來,許多本來經營不是很理想的店面遭到了關閉。與此同時,國家也開放了出版物批零市場,個體戶或者民營企業可以從事圖書銷售,新華書店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這又促使另外一批本來經營還過得去的門店倒閉。
后來的事情眾所周知:書店在各個縣城和鄉鎮基本絕跡,烏煙瘴氣的網吧倒是大江南北遍地開花。書店退出鄉鎮的直接后果是,出版社的顧客規模縮小了四分之三,八億多農村人口被排斥在圖書市場之外。這讓出版業實際上陷入了停頓的狀態,按照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1987年全國出版圖書六十二億五千萬冊,2009年是七十億冊,整整二十年間,只增長了百分之十二。現在的出版社日子沒當年好過,也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這里吧。
說起來,這不僅是出版界的悲哀,更是整個國家的悲哀:農村和城市的距離越來越大,不僅物質文明方面如此,精神文明方面亦然。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三十余年來的改革開放史,其實是一部農村逐漸遭到拋棄的歷史。
縣鎮建院線,“破百億”就不在話下
貴報12月7日“社評”《“年度電影票房破百億”成算幾何》對我國電影市場提出了忠告。其實,如果中國的電影市場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票房破百億簡直就不值一提。
據我觀察,自從1990年代初期電視開始在中國普及,基層電影市場江河日下。即使人口過萬的集鎮也都看不到電影了,可以說現在鄉村電影市場幾近于零。一些縣城的電影院處境也好不到哪里,沒有放映過任何一部大片,連國產大片也沒有光顧過小縣城。
難道一個常住人口超過十萬的縣城湊不夠百來個電影觀眾?縣城電影院的票價從二毛升到五塊,要說漲得不算離譜,五塊也不算貴。但為什么就是沒有人去看電影?沒有新片是一個關鍵因素。那么為什么新片到不了縣城?
據說現在大城市電影票價都是50以上,20元就算特價。這個價格縣城居民顯然無法接受,個人經濟收入跟大城市差好幾個檔次呢,縣城的大眾消費價格當然應該比大城市低很多,而電影就是大眾消費品,當然應該隨行就市,“入鄉隨俗”。我的意思是,如果誰以為電影票價應該像圖書一樣統一價格,我就啥話都不用說了。您懶得費心思,硬是忽略全國數千個縣城以及數萬個鄉鎮七八億潛在觀眾的市場,您就不要抱怨中國電影市場規模比不過歐美了。
曾經有人說,由于基層電影院沒有納入院線系統,放映新片不利于維護版權,也不利于票房分賬管理。這話是不是太小兒科了?把縣城電影院納入院線系統,無論在技術方面還是管理方面,我看都不存在多大困難,無非是有關方面不舍得投入。畢竟要在數千個縣城都建立院線系統,需要的投資巨大,誰付得起?但市場潛力就是票房保證,有投入就有回報。退一步來,在部分地區先期試點,逐步推進,不值得考慮?我認為,小型化的縣級電影院納入院線系統后,可以在不同地區放映不同電影,使更多小眾化的電影也擁有機會,必將有利于電影多樣化、多元化,可以避免“大眾”電影扎堆看的局面。
我國正在推進小城鎮化,所以我認為中國電影發展不能忽略縣鎮電影市場,而且應該抓緊時機培育縣鎮電影市場,中國電影市場必將成為更誘人的“大蛋糕”。馬長軍(河南 教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