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和土地流轉”解決不了三農問題
于卿
·
2011-11-23
·
來源:烏有之鄉
關于三農問題的病根,農民代表說得好:“集體所有制與個人使用權并存的制度已經不適用了”。對于城鎮化,農民代表說: “政府不能簡單地建新房,然后把農民安頓到那里去。”看來農民不大喜歡那些官僚和專家的越俎代庖,也不相信城鎮化和土地流轉可以解決三農問題。由此,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城鎮化和土地流轉”可以解決三農問題是個偽命題。三十年來,農民們親身體驗到資改派們治療三農問題的藥方都是假藥,用心并不在他們身上。農民們現在真的搞清楚了,專家們假借惠農富農之名,處心積慮地推行城鎮化和土地流轉,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推行土地私有化,復辟資本主義制度,禍國殃民。
有人經常走南闖北,鞍馬勞頓,看似用心,玩的是仙人出游,霧里看花,一頭霧水,結果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只好聽任身邊的專家忽悠,制定的政策如同隔山買牛不著邊際。三農問題靠城鎮化和土地流轉來解決,不僅得不到妥善解決,反倒徒增許多就業困難,制造出更多的城鎮無產者。以為一實現城鎮化和土地流轉,三農問題的解決就可以順理成章、萬事大吉、高枕無憂,不過是資改派們的夢囈罷了。
資改派們總是自以為是,總是覺得農民不懂政治,總是覺得自己比農民高明。于是在涉農問題上,通過走馬觀花式的調查研究和閉門造車,想當然地開出了一個城鎮化和土地流轉的爛藥方,想一勞永逸地解決三農問題。遺憾的是,由于背離了群眾意愿,違背了發展規律,三農問題盡管有上層文件的七擒孟獲,最終還是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
三十年的經驗教訓證明,資改派們治理國家沒有什么新奇的招數,只會跟在資本主義后邊亦步亦趨。開拓創新,對于他們來說比登天還難,千萬別指望他們推行的那一套方略能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那就太天真了。
解決三農問題的最好方略,還是毛澤東指引的集體化,就是壯大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道路,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唯一道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農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實現農業產業化,即走農業集約化發展道路。單干在中國實行了幾千年,濤聲依舊,共同富裕還在夢中,說明單干是沒有前途的死胡同。壯大發展集體經濟的道路,完全可以解決三農問題。正反兩個鮮明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小崗村——號稱中國改革第一村,三十年沒有實現共同富裕,還要靠國家財政扶持;南街村、華西村等集體經濟發達的村,完全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現了全體人民群眾的共同富裕。兩種體制孰好孰壞,自然分明。我就是不明白高層頻繁外出調研,就是看不到南街村、華西村的諸多優點,偏偏移情別戀,選中稀泥抹不上墻的小崗村,偏要霸王硬上弓,不厭其煩地宣傳這樣一個壞典型,強迫全國農村走他們設計的城鎮化和土地流轉的路,明明知道不可為,非要為之,居心何在?城鎮化也好,土地流轉也罷,目的只有一個:私有化。這是一條不歸之路,是造就千千萬萬無產者之路,也是資本主義制度為自己培養掘墓人之路。
資改派們口口聲聲造福人民群眾,可放著集體經濟的光明大道不走,放著那么好的共同富裕的經驗不加推廣學習,偏要走資本主義的獨木橋,他們是真想讓全國農民實現共同富裕嗎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