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高明
7月21日,有自稱國內生物學家的柯貝先生,為力挺轉基因主糧商業化,在南方周末撰文《對轉基因的無知與偏見》,有下面的文字,對筆者實施匿名人身攻擊。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蔣高明,外界以其任職于科學院而以為他是專家。其實他不是。對于轉基因的基礎科學——分子生物學,他并不太懂。
他反轉基因有更基本的理由:反對用科學改良農業。如果不分析其基本理由,就看不清楚他反轉基因只是表面現象。
蔣高明的原話是:“中國打贏糧食戰爭是靠9億勤勞的農民。‘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死’、‘治田勤謹’(墨翟)。美國就不具備這個優勢,才發明了化肥農業、除草劑農業、無機農業、轉基因農業等,來解決吃飯問題。中國耕地能夠連續應用數千年還不退化,所仰仗的就是‘人勤地產’的生態循環農業技術,這樣的技術在全球都是最先進的。”
他的基本邏輯是:中國靠農民人多來解決糧食問題。中國應該永遠保持以人多來種田的優勢。此邏輯的自然推論,等于說因為中國農民多,如果改良了、增產了,要導致農民失業。表面上看,對農民真是很關心,而且為政府著想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
按照這種邏輯,中國農民應該繼續兩千年前的生產方式,無需農業機械化,而應該退回刀耕火種,因為那樣需要的農民人數會更多。通過廣大農民以數量龐大的勞動力來堅持“全球最先進技術”,可以供養蔣高明在現代城市生活。
柯貝先生的上述話,如“反對用科學改良農業”、“增產導致農民失業”、“農民回到兩千年前”、“回到刀耕火種”時代、“無需農業機械化”,完全是對筆者主張的生態農業進行故意曲解和誣蔑。他的眼里只有轉基因技術,除此之外,他忘記了筆者也是主張科學改良農業,種地也是需要機械化的,要減輕農民勞動力,更是為了保護農民健康和農民利益的。
在山東,我們堅持“六個”不用,成功將低產田改造成了噸糧田,我們沒有用化肥、農藥、除草劑、添加劑、農膜、轉基因,但是我們用了聯合收割機、拖拉機、旋耕機、拌料機、噴灌設備。與工業化農業所不同的是,我們減少了生產與使用化肥、農藥、農膜帶來的環境污染,保護了種地農民健康,保護了城市消費者健康,減少了轉基因帶來的食品安全隱患。
可能有人會說,我們在山東的實驗是小規模的,能不能推廣還是個問題?這里,筆者又有了新的發現。
在中原某省,我們指導某企業家,用我們主張的生態技術,拒絕農業“六大害”,在3000畝地上初步實現了我們的科學設想。
這一大片土地屬于中產田,周圍老百姓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種植的小麥產量在600-700斤/畝,而我們用生態技術種植的小麥產量當年達到638斤/畝。如果有機肥跟上,將來產量超過800斤非常有希望。目前我們能夠使用的有機肥是沼渣、沼液, 將來則將秸稈轉化為有機肥返回大田,產量提升是指日可待的。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化肥、農藥、農膜和轉基因技術主導農業地力越來越低,產量也會越來越低,而有機農業地力越來越高,產量也會逐步上升,直到高產穩產并可持續發展下去。
請問柯貝先生,刀耕火種時代有這樣的技術嗎?拖拉機耕種、聯合收割機收獲、除草機除草、大型噴灌澆水、沼液除蟲、沼氣貯糧、有機食品設備加工......
我們的實驗還將進行,在全國,生態農業抑或有機農業的做法,在得到消費者充分理解后將會在更大范圍內推廣。柯貝先生如不信,就將我們各自的產品標識銷售:有機食品和轉基因食品,看誰最終勝出?
在生物技術專家眼里,只有他們自己搞的轉基因才是科學,而經典的生態學就不是科學,這樣的狂妄也近乎無知了。實際上,提高農業產量,種子僅是八分之一的因素啊,而傳統育種也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科學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