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志在今年的“七一”講話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那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應該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呢?作者在此僅就共同富裕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農業發展要走共同富裕之路,不能在農民頭上重新壘上一座大山,不能讓農民處于附庸的地步、不能讓農民處于被壓迫和被剝削的地位。
而我們目前有些地方在搞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推崇什么“公司+農戶”的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激勵相容的地方,但更多體現為一種利益的對立,公司利用自己的龍頭地位、壓低農民所售產品價格、在市場行情好的情況下給農民一點點恩惠,而一旦遇到市場行情不好、農產品出現過剩,或者受到自然災害,農民只有自認倒霉的份,結果是,賺錢的是龍頭公司,主要承擔風險的是農民。其實質,是在分散的小農民頭上新壘上了一座大山。龍頭公司不僅不會將加工、銷售環節的利潤與農民共享,而且還限制了農民發展——農民生產種植品種單一、銷售途徑被壟斷、生產模式固化這一切都限制了農民的進一步發展。
為了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我們不能再走這種“公司+農戶”的模式,而應該走政府扶持、農民互助合作的道路。之所以需要政府扶持,是因為,(1)農業是弱勢產業,(2)歷史的原因造成中國農民是弱勢群體,(3)農村人力資本、貨幣資本、以及社會資本都非常缺乏,僅僅依靠農村自我積累是很困難的(我們目前在探索農民專業合作社模式時,往往忽略這一點,以至于我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多徒有其名)。農民只有走互助合作之路,才能有效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才能有效提高農民在社會交換中的談判地位和獲取社會財富的能力、才能讓農民充分分享社會進步帶來的成果,從而實現城鄉共同富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