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種糧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蔣高明
最近,我們采用有機種植的辦法,實現了低產田變噸糧田,即每畝收獲玉米小麥糧食之和為2000斤以上。得到這個結果是在完全不采用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添加劑、轉基因六大技術基礎上實現的,我們采用的是生態學技術,實現了“一大于六”的原初設想。
有網友關心我們得到上述產量的成本問題。這里,2010年,我組研究生在10畝實驗田數據記錄里,有一整年完整的用工記錄,不妨介紹如下(計算依據為10畝實驗田):
全年共雇人用來除草、播種、補栽、施肥、整地、澆水共59.37個工日,計60個工日。
其中,種玉米26.62個工日,是用工最多的,因為采用人工播種; 除草17.5個工日;種麥2個工日(機械播種),澆水4個工日(澆水費用承包給澆水人,這個工日是看護)。分項計算如下:
1)每個工日當地價為50元(男女老少一樣,我們用工以老人和婦女為主),此項開支共計3000元;
2)其中用機械拉糞、拉糧食用手扶拖拉機28車;24馬力拖拉機12車,拖拉機手不另外支付裝卸費,拖拉機手出人工,運輸距離小于500米(從農場到實驗田)。前者每車10元;后者每車20元,機械費520元;
3)聯合收割機收獲小麥每畝80元,共計800元;
4)澆水34小時,27元/小時,實際支付900元;
5)有機肥每立方米40元,每畝5立方米,10畝共2000元;
6)租地費用每畝300元,10畝共3000元。
這樣計算下來,以上共開支 10220,即每畝地實際成本 1022元。收獲2000斤有機糧食,以1元/斤計算,有機種植模式下,租地種植凈效益978元;如果有機糧食價格翻倍,則可收入1956元/畝。
如果老百姓用有機方式種植,農戶基本都有小型拖拉機,他不需要支出1) ,2), 6)項,這樣老百姓種植一畝有機糧食的實際成本只有370元,如果他自己養牛,則僅需要支付170元。
有機種植獲得2000斤糧食,以普通市場價算,農戶可保守收入 1630元;如果有機糧食價格翻倍,則畝可收入3260元。
有機種植模式下,農民自己留種,不需要買化肥、農膜、除草劑、殺蟲劑,主要花費是收獲和澆地費用,還有一點柴油費用,可忽略不計,因為國家小麥補貼約90元/畝完全可抵消種子和柴油費。
這就是有機種糧的真正成本。既然有這樣的好處,農民為什么不用呢?主要的原因,一是農民不相信不用化肥、除草劑、農膜、殺蟲劑能夠打出糧食來,他們將主要精力用于種植所謂附加值高的蔬菜作物,風險也很大;二是沒有理想的有機肥來源,大型養雞場、養豬場、養鴨場里的糞便都被污染了;三是如果優質無優價,即使理想狀況下收入1630元,辛苦一年才獲得,還不足以抵消進城打工一個月就能收入上千元的誘惑。農民憑什么要給城里人種地呢?四是目前的耕地被化肥、農藥、除草劑、農膜嚴重污染了,獲得有機產量需要3年左右周轉期,農民等不起。
市場上我們看到的有機玉米、有機大米價格為普通價格的10倍。這個高價位,嚇跑了很多城里人,如此高的價位并沒有太多道理。國外有機食品價格比普通食品高25~50%,這樣的價位消費者是能夠承擔的。當然,國外的有機食品并沒有我們的嚴格,他們還允許使用部分化肥。
需要指出的是,蟲害控制靠生物加物理方法,需要投入購買誘蟲燈和一點電費,折合每畝35元,因為收獲的蟲子有經濟價值,只要收獲10斤蟲子,即可變成3斤雞肉,得到約45元,抵消殺蟲的費用開支。待天敵恢復后,因為不用給益蟲益鳥發工資,這個費用更可節省下來了。
有機種植模式,需要政府的正確引導,需要城市消費者理智的消費。如果價格合理,農民嘗到了甜頭,在健康的環境下生產健康的有機糧食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