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是中國共產主義建設事業的開端工程
1、20世紀60年代發生在中國中部地區的河南林縣人民自發開展的紅旗渠工程,是中國人民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成功實現了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積累并運用這一積累轉入共產主義偉大工程建設的開端;林縣紅旗渠是中國無產階級(中國農民在社會主義改造以后屬于無產階級)改造自然、完善自然的宏偉力量的歷史見證,是中國無產階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設計,不靠專家)進行偉大建設的歷史見證,也是中國無產階級偉大首創精神的又一重要歷史見證。由于以后的歷史原因,中國式的共產主義偉大工程建設陷于了暫時的停頓和退卻,但紅旗渠經驗,對于中國和世界共產主義偉大工程建設具有巨大的啟迪意義,這些偉大工程今后將在更大的范圍開展起來并不斷取得成就,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2、社會主義事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僅從社會政治意義上去理解是遠遠不夠的。解決社會政治問題,這僅僅是第一步,社會主義建設最終還要實現“兩個世界同時改變”——自然界更加完善,人自身也更加完善。
蘇聯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一國范圍內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主義,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兩者都有極為重要的“示范”意義,是回避不開也不應該避開的問題。
蘇聯時期產生過很多將共產主義作為偉大工程的設想,很多設想是非常宏偉的,而且實現了“太空計劃”,這些計劃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超凡設想的結果,不是資本主義的成就。蘇聯還有很多計劃后來被冷戰所耽擱,被塵封起來了。這些都說明,資本主義產生不了的宏偉的設想,社會主義卻能夠產生。
中國1956年至1958年前后,也產生了社會思想巨大的飛躍。特別是1958年,是中國歷史上社會思想發生質的飛躍的時期。一些思想上“做慣了奴隸還要別人作奴隸”(魯迅語)的“右”傾分子經常嘲笑當時提出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這樣的口號是激進的,確實產生了一些消極后果,但是,1958年前后中國出現的這種思想質變的積極意義是無可懷疑的。人們的思想突然地底氣十足,超凡脫俗,出現飛躍的特征。在這一時期幾年中,毛澤東個人的思想也更加活躍,對社會未來產生了很多大膽設想,這些思想在他的各次會議講話中和他的詩詞中有充分反映,如這一時期他的詩詞名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1956年)、“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高峽出平湖。”(1965年)等,非常真實地表達了他個人處在那種思想飛躍時期的思想狀態。
這些設想,與蘇聯早期人們在經濟建設開始后的思想解放,情況是很相似的。這種思想特征,是計劃經濟所特有的。
3、改變自然,使自然得以完善,是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應有之義。世界的未來是美的實現,人類自身這個“自然”也將通過自己的努力變得更加完善和完美。我們說,“蘇聯是人類社會主義事業的一次預演”,其中就是要認真對待蘇聯時期出現的各種特有的社會現象。美學是蘇聯后期唯一吸引社會的學科并勃發出生機,不是沒有原因的。
移山填海,完善自然。蘇聯早期人們就設想過按照社會主義原則建設城市街道、建筑樣式等各種工程藍圖,但是,在和平時期,蘇聯沒有來得及實施。可是,在衛國戰爭中這樣的工程卻產生了。前蘇聯元帥朱可夫在他的戰爭回憶錄《回憶與思考》中提到過,在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聯政府在緊急情況下動員莫斯科全市人民和周邊人民群眾,在很短的時間內,沿莫斯科外圍建起了巨大的戰爭防御工程,防御工程的宏偉,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比擬的,面對人民偉大的力量,德國侵略者無不為之膽寒!
60年代中國的紅旗渠建設工程,是中國農民群眾自己設計、自己開山鑿石,發揮勞動者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建設的社會主義的工程。這些都具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特征。紅旗渠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意義是巨大的、多方面的,馬克思所預想的歷史上產生的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歷史鴻溝能夠在社會主義工程建設中填平。
共產主義是社會主義更高的階段。但共產主義不是突然出現的。在社會主義時期,它就已經在孕育,有的時候還會偶爾露出一次,只是因為時機還不成熟,又不得不再次回到自己的搖籃中,這些,只是人們開始時沒有注意罷了。(2011。4。12)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