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1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重點研究了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問題,并全面部署了2011年農業農村工作,提出2011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大興水利強基礎,狠抓生產保供給,力促增收惠民生,著眼統籌添活力。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陸學藝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預計明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將以農村水利建設為主要內容。事實上,此次農村工作會議還專門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討論稿)》。
年前部分股有望一飛沖天! 秘聞!行情近期將出現逆轉 機構資金流向已發生巨變! 主力資金正密謀全新布局 會議除了要求繼續大幅度增加“三農”投入,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外,還要求毫不放松抓好農業生產,切實保障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大力改善農產品流通和市場調控,努力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的農產品營銷網絡。
農村水利建設亟待加強
陸學藝認為:“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我覺得現在已經晚了,我們已經吃了多年合作化的老本。”他介紹說,目前全國有8萬個水庫基本上都是1958年合作化后由集體經濟組織興建的。然而,多年過去了,分散的農民和縣鄉政府興建的水庫不多,而原有水庫中3萬個中小水庫需要維修。
因此,“我們必須還賬。”陸學藝表示,水利設施建設好了,可以促進糧食生產,還可以降低成本。而且這項政策不僅對明年有利,對以后都非常有利。事實上,今年農村工作會議系統部署今后一個時期水利發展與改革,就意味著中央開始著手解決水利等影響全局的薄弱環節和重大問題。
陸學藝表示,連續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已經從“面面俱到”改為每年側重解決一個具體問題。預計2011年將重點解決農村水利問題。他表示,中國農業生產面臨最大的自然威脅就是干旱。
2010年,我國干旱、洪澇、山洪災害覆蓋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災害損失之重,為1998年以來之最。“洪澇災害頻繁仍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農田水利建設滯后仍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水利部部長陳雷向新華社表示。
據陳雷介紹,“十二五”期間,水利部將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強水利重點薄弱環節建設;加快解決民生水利問題;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推進水利改革。而此次會議也強調增加對農田水利設施投入。
此次會議提出,明年“三農”投入要做到“三個重點、三個確保”——財政支出重點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用于農業農村的總量、增量均有提高;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重點用于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總量和比重進一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重點投向農業土地開發、農田水利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足額提取,定向使用。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向新華社表示,“三個重點”進一步明確了中央支農資金的投入方向,而“三個確保”則表明了支農資金如何落實到位的具體手段。這些表述體現了國家支農政策的連續性、協調性和針對性。
宋洪遠解釋說,這些表述進一步明確了支農投入的重點和方向,在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的同時,更加注重強化強農政策,大幅度增加生產性投入,并突出政策的針對性。
明年糧食增產目標極為重要
2010年,中國全年糧食總產10928億斤,增產312億斤,實現了半個世紀以來的首次“七連增”。2011年中國的糧食生產能否繼續保持這一增產勢頭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而且尤其是通脹背景下,糧食生產更具有全局性。此次會議也指出,明年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目標極為重要。
陸學藝對明年糧食增產持有信心。今年陸學藝走訪考察了八九個省,他表示,以農業為主的地區農業生產形勢都比較好,而且國家的政策和資金都能落實到農民頭上。陸學藝認為,中國糧食生產還有很大潛力,他預計明年糧食還能增產。
此次會議提出,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是明年“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要確保穩住糧食播種面積,努力提高單產。要加快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實施進度,抓緊制定實施全國粳稻生產發展規劃,加快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下大力氣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堅持大生產大流通,繼續利用好優勢產區的生產能力,同時加大銷區就地生產和就地供應力度。
另外,規范和降低集貿市場攤位費和超市進場費。強化農產品市場監管,規范糧棉油糖等主要農產品收購秩序,嚴厲查處發布虛假信息、惡意炒作、哄抬物價等不法行為。運用多種調控手段,努力穩定農產品市場。
不僅如此,還將加強農業物資技術裝備建設,強化農業發展基礎支撐。抓緊制定實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力爭到2020年新建8億畝高標準農田。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建設,力爭2011年完成在全國普遍建立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機構的任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