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和小崗的不同實踐證明了同一個真理
宋公明
相信大家都知道“木桶理論”,就是木桶能裝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片木板所決定的。這個理論也可以說是一個真理,而且似乎并不需要用實踐來證明。
類似于這樣不需要用實踐來證明的真理還有很多。例如“舉重明輕,舉輕明重”的理論就是。檢查視力時,先從最底下一排認起,如果最底下一排都能看見,那么就不必再試上面的了。同樣,如果最上面那個最大的符號都看不見,那么也就不用再向下去試了。只有傻瓜才會用全面實踐來證明一下,這就叫舉一反三。現實生活中,人們常說,連路都不會走,還能跑嗎?貪污了幾千萬都沒判死刑,何況貪幾百萬的呢?連法律都不能遵守的人,還能當老師嗎?所以某學校校規中寫上教師不準強奸學生的規定,是個大笑話。
毛澤東說過,中國人連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這也是舉重以明輕。而當時的大寨大隊,就是不怕困難的典范。大寨地處窮山惡水,虎頭山,狼窩掌,七溝八梁一面坡,自然環境和生產條件之惡劣,可以說是世界罕見。然而大寨人卻在這樣的條件下,硬是靠自身的力量,克服了難以想像的重重困難,戰勝了歷史上罕見的水災和旱災,不僅解決了自身的溫飽問題,而且還向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糧。所以農業學大寨的意義就在于此。連條件如此惡劣的地方都能做到糧食自給有余,那么其他地方還用說嗎?如果做不到,能不感到羞愧?所以當時農村都以大寨為榜樣,爭相上綱要、超綱要,糧食自給有余的地區越來越多。到七十年代初,中國已經解決了吃飯問題,被世界稱為奇跡。很多國家政要來華都要到大寨去參觀。
大家知道,小崗村則是另一種典型。他們是連死都不怕,卻害怕走集體化的道路,是寧愿單干死,不肯集體活。據說,他們是連親戚都不肯互相幫助的人,卻能為了單干而冒著生命危險團結起來了。這種奇怪的邏輯雖然令人難以置信,但是人家說,這是實踐證明了的真理。為了證明集體不如單干,小崗村的宣傳資料上是這樣講的:小崗村過去以“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三靠村”而聞名。“大包干”第一年,小崗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全隊糧食總產13.3萬斤,相當于1955年到1970年糧食產量總和。有人據此替小崗算了算帳,說小崗的畝產只有幾十斤。小崗村地處淮河平原,自然條件比大寨要好得多,而產量卻如此之低,這是為了說明集體生產只能養懶漢。而小崗村的懶,恐怕也是天下少有。
那么小崗村的產量如此之低,為何在三年困難時期沒有餓死,能活到1978年去按手印呢?因為人家是“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三靠村”。據說,他們從1955年到1978年吃返銷連吃了23年。在下當年也親身經歷過農村救濟,就是在每年青黃不接時,經過自報公議,生產隊匯總后上報,救濟糧款很快就下來了。當時的流行語是,反正共產黨不準餓死人。像小崗村這樣人均四畝多地,自然條件又是如此之好的地方,都可以獲得國家的長期返銷救濟貸款,那么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說了吧?
大寨,在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嚴重的自然災害下,沒有餓死人;小崗,在極端懶惰產量極低的情況下,也沒有餓死人。所以,大寨和小崗證明了同一個真理,就是困難時期全國餓死三千萬之說根本就不成立。據說,小崗村至今也沒有富起來。那么自然條件如此之好的地方都富不起來,那么條件更差的地方豈不是更沒有指望了嗎?
大寨和小崗證明了在極端情況下,也可以不餓死人,但是并不代表就一定不發生餓死人現象,但是那一定是有特殊情況。在下并不否認那時確實有包括餓死在內的非正常死亡現象存在。例如有的地方領導,在1958年搞浮夸風,牛皮吹得太大,所以不敢向上申請救濟,反而向下強行征購。或者是因為壞人當道,反攻倒算,故意用饑餓來逼迫農民反對共產黨,甚至把農民吊起來拷打,想逼迫農民反共。但是這只是極少數現象,而且當時的農民沒有一個肯就范,他們心里十分清楚,這樣做的人決不是真正的共產黨,更不是毛主席的指派。所以他們寧死都不肯反共。而且一直到現在,廣大農民也沒有因為三年困難時期的苦難而反毛反共。不信可以到農村去問一問經歷過那時代的老人。而當時搞浮夸整農民的人,后來被平反,成了大英雄,不是正好說明了誰才是需要和制造餓死人慘劇的元兇嗎?
2010-9-2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