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學共富村
窮則思變要干要革命
賀普霄
我們是主張自力更生的。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
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體軍民的創造力。
——毛澤東
縱觀中華民族五千年聞名史,在世界史上是輝煌盛世的時代。但到近代卻落后了,特別是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入侵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時,已經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名副其實的“一窮二白”。“窮”——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文化水平、科學技術都不高。但從毛澤東思想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出發,在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下,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人民,這兩條缺點對我們都有好處——窮則思變,要干要革命;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工、農業戰線上的兩面紅旗、大家都在學習的大慶、大寨就是榜樣;劉莊、南街村、龍泉村、韓村河、興十四等這些共富村,都是窮則思變,要干要革命而干出來的不僅讓中國人自豪向往,而且也讓包括歐、美、日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內的世人刮目相看的光輝典范。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這些共富村原來都是比較窮,或者很窮的窮鄉僻壤之地。且不說大慶是在帝、修、反卡我們脖子和國家經濟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靠《兩論》起家開創的讓我國摔掉“洋油”帽子的大油田。僅以七溝八梁一面坡的大寨,過去有人窮,地窮,村子窮的“三窮”和當長工打短工的多,負債欠賬的多,討吃要飯的多,賣兒賣女的多,尋死上吊的多的“五多”,窮則思變成農業戰線學習的榜樣,還出了一位只拿村上工分,不領國家工資的副總理陳永貴;江南兩大寨之一的上旺是“四周環山一條溪,荒山禿嶺無良地,十戶人家九戶窮,挑腳抬轎做長工”,經過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而迎來了86個國家領導和元首踏上這“四面環山”的偏僻之地參觀學習。劉莊是黃河岸邊“方圓十里鄉,最窮數劉莊,住的茅草房,糠菜半年糧”而有名的“長工村”;京郊十佳數第一的韓村河也是“幾條橫溝村穿過,墩臺上邊搭土窩,天災人禍經常有,窮村破家常挨餓”的“寒心河”……這些村的人民牢記新中國剛誕生時,毛主席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講的:“中國人從來就是一個偉大的勇敢的勤勞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這種落伍,完全是被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反動政府壓迫和剝削的結果……我們面前的困難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我們確信:一切困難都將被全國人民的英勇奮斗所戰勝……我們就能在經濟戰線上迅速地獲得勝利”。(《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5~6頁)要改變這種貧窮落后的面貌,在當時帝國主義對我們封鎖禁運和國內外反動派顛覆破壞,沒有機械化、先進勞動工具和外援的情況下,不能等,也不能拖,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即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學習發揚戰爭年代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依靠組織起來的兩只手,用華北老愚公的工具向窮鄉僻壤要地、要糧,先解決溫飽的同時,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大寨人將七溝八梁一面坡,硬是用镢頭、锨、肩挑成一臺一臺的人造梯田而成為農業戰線上的一面紅旗和全國學習的榜樣;上旺人學大寨精神,在11座癩頭山上開辟了560畝新茶園,還建造了4 座地下水庫、11 座高山水庫、造了150多畝“大寨田”;劉莊用20年時間將1.5平方公里黃河灘變成旱澇保收的良田,不僅棉花產量在全國奪魁、育成了幾個新品種,而且率先實現了小康的“中原首富”村;韓村河的高中“老三屆”靠簡單的泥瓦工、木工工具開始搞修繕、建筑,并用其賺來的錢裝備農業;南街村靠大家集資、黨員干部義務打工掙錢辦面粉廠、磚瓦廠,“從玩泥蛋起家到玩面蛋發家”;興十四村由山東移民到黑龍江,用人拉犁開荒……沒有這樣的艱苦創業,就不可能有今天產加銷一條龍、農工商一體化、幸福祥和的農村都市生活。盡管上旺于1982年搞了包產到戶,現在還未吃“后悔藥”,但這并不是上旺人的錯誤,而是形勢所迫;沒有那二三十年集體的艱苦創業,包產到戶時則無良田和茶園可包,也無房向社員可賣。就是現在的劉莊、南街村、北徐莊、韓村河、興十四村等還不斷地經過二次、三次艱苦創業。盡管現在創業的艱苦性與建國初期不同,但創業總是艱苦的,否則就會垮臺,富了,也會返窮的。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因地制宜 發揮優勢 綜合發展
今天的這些共富村——當年的窮鄉僻壤之地——翻身做主人的農民,遵照毛主席人民群眾有無限地創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亦農(包括林、牧、副、漁)亦工(辦工廠)綜合發展。在搞好農業基礎解決溫飽的同時,發揮本地天時地理和自己的優勢,搞多種經營。上旺人“以茶為主,全面發展”,先后建起了全縣最大的首家自營出口茶廠、規模不小的絲綢廠、紡織廠、羊毛衫廠、磚瓦廠、糧食飼料加工廠、畜牧場等。劉莊的奶牛場是由90元買回3 頭瘦小的奶牛犢開始發展起來的;機械廠是由三個半鐵木工,用手工操作開始的;辦藥廠無技術人員的關鍵時期,省上讓史來賀“農轉非”去新鄉市坐鎮副書記,他不但未“農轉非”,卻將上大學的大兒子“非轉農”回家當農民辦藥廠;今天劉莊的制藥企業已是全國最大的企業之一,肌苷產量已占全國一半以上,還是多種抗生素的生產廠家,產品出口幾個國家,年產值10多個億,美國人稱中國農民也在搞生物工程。韓村河人利用村上泥瓦工、木工多的優勢,由30多人的建筑隊,逐步發展成為集建筑、房地產、水利、市政等多元化經營為一體的有職工5萬名、擁有總資產38億、流動資金12億、年開工面積200萬平方米、產值20多億的國家特級資質大型企業——北京韓建集團;用企業賺來的錢裝備現代化農業和新農村建設,該村已成為京郊經濟發展十佳單位第一名。小冀鎮東街五隊從貸款500元打稻草繩,劉志華將剛過門兒媳婦結婚時親戚送的點禮金也拿去搞隊辦食品廠,現已建成有食品加工、化工、商業、集市貿易、房地產、旅游等11個經濟實體的京華實業公司,職工還可定期外出旅游。南街村靠“指山賣磨”建磚瓦廠平整坡岡地、干部帶頭集資辦面粉廠而成為以食品加工為龍頭的26個企業、一個現代農場(含養殖場)和旅游公司的國家大一企業,年產值穩定在十多個億,率先提出創建共產主義小社區,實行供給加工資的分配制度,其供給和工資的比例為7:3。北徐莊和南街村一樣,依靠河南這個產糧大省,特別是產盛產小麥的優勢,辦小麥面粉加工并將其副產品麩皮加工飼料、養豬及豬肉加工一條龍企業。興十四村在搞好農業的同時,林牧工多種經營全面發展,2005年被聯合國冠名“國際生態農業示范基地”。滕頭村用15年改土造田拔掉窮根,接著搞生態農業、立體農業,已有“全球生態500家”稱號……
我國富源遼闊,凡是有人生存的地方都能找出它的潛力和優勢,歷來就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說法,特別是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城市人口過于密集及其環境的污染,窮鄉僻壤之地山清水秀、空氣新鮮及其潛藏優勢有待開發。歸根結蒂,還是二學共富村那句話:土地是農民和國農生存發展之本,這個本越來越顯得重要了!
工農兵學商五位一體的農村基層組織
這些村在堅持公有制的基礎上,團結奮進,多業綜合發展,已建成產加銷一條龍、農工商一體化,毛主席希望的工、農、兵、學、商五位一體的農村基層組織。已經建成了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因此,當筆者去南街村、劉莊、小冀鎮東街五隊、龍泉村、韓村河等村參觀學習時,不少村民都說中央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準是根據他們村的情況提出來,有的甚至說,中央某大領導到他們村考查后才提出的。不管怎樣說,這些村依靠走公有共富的道路確實已經建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但未聽說包產到戶那些村中,哪一個已經建成了中央提出的20個字社會主義新農村,并能與這些共富村相比。就連號稱改革第一村的小崗村,現在竟然冒出了村領導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思想,就可見一斑了。小崗村村容村貌的形象工程都是靠國家投資和社會各界外援而建的。據此,筆者建議國家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20個字需要再加上“公有共富”四個字,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公有共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樣才符合實際。因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公有共富,社會主義新農村當然就不能離開公有共富而是私有和兩極分化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是指的整個村的生產發展,村民的生活寬裕,而不是個別老板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廣大村民給他當雇工的張家老板有錢億萬,99家給他打工的鄰居窮光蛋,平均起來算一算,人人都是張萬的用人均GDP來掩蓋私有制的兩極分化。至于“鄉風文明,村容整潔”那更是整個村了。總不能是老板、村領導房子多少幢,廣大村民是破房爛屋,甚至沒房住,就像多數村的富豪、村干部高樓大廈的富麗堂皇與周圍村民的窮家小舍形成明顯的對比。“管理民主”也是整個村上各行各業的管理民主,而不是老板剝削、克扣村民和農民工資還讓其逆來順受地受法律保護。
南街村、劉莊、小冀鎮東街五隊、北徐莊、韓村河、龍泉村等不僅是產加銷一條龍、農工商一體化綜合發展的村莊,而且都有從幼兒園到高中一條龍的系統教育和村辦醫院,有的村還有中專、大專、業余教育等。讓孩子從小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為國家和村上的發展培養接班人打下好的德智體基礎,不斷提高村民、職工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技術水平。教育、醫療、住房、養老、就業等都由上統一解決。村容村貌不亞于現代化城市,有的比現代化開發區還幽雅的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真是不似療養圣地,勝似療養圣地。村上的民兵組織健全,訓練有素,既是農、工、商一二三產業一線的尖兵,也是村上集體財產和社會治安的保衛者。南街村的民兵還和漯河軍分區部隊一起參加抗洪救災的搶險工作,參加中央電視臺文藝晚會《我們的后備軍在前進》方陣;南街村、北徐莊的民兵每天24小時輪換在村上的《東方紅》廣場毛主席漢白玉雕像前站崗。他們的民兵按計劃操練,勞武結合。曾從南街村入伍的兩名青年,因在毛主席雕像前站過崗,有嚴格的訓練功底,入伍后首選在天安門廣場為共和國國旗站崗。
由于村上的各種企業均為集體所有,村民都是主人,個人都不占有生產資料,沒有老板,也沒有老板黨員,更沒有老板書記。人人都在自己集體企業的平臺上平等上班,人的勞動能力不存在天壤之別,因此其分配差距不大,且隨著生產的發展,村民人人都享受的福利(即共產主義的按需分配的因素)不斷增多,既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的原則,也有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因素。這樣的分配,村民皆大歡喜。村民由經濟上的平等促進了政治上的平等,村黨委和村委會的領導班子分別按《黨章》和《憲法》規定的程序進行選舉產生。史來賀去世后半年,村黨委給每位黨員發選票直選黨委書記,一次選舉成功,票數非常集中,除當選者未給自己投票者外,全體黨員都投了當選者的票,即上世紀七十年代村辦企業無技術人員的緊要關頭,由大學“非轉農”回家當農民,為大隊辦企業的史世領同志,稱得上受過高等教育的又紅又專的立志扎根農村的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的第二代農民領袖。如果當今我們的大學生村官中,有5%~10%的人能成為史世領同志這樣的村官,那就會加快中國農村綜合發展的步伐。由于村民政治上、經濟上的平等,生活上寬裕,村民無“新三座大山”之苦,也不受就業、養老加在一起的“新五座大山”之苦的后顧之憂,因而,村民和睦相處,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幾十年無刑事犯罪,更沒有人上訪了。僅這一點,連一些現代化城市都達不到。這就是連任四屆人大常委會常委,地委副書記史來賀同志,不去地委坐鎮而硬要在自己劉莊村當這個沒有油水,只有汗水和露水,一直干了51年村官之“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要建成一個“集體有,跟著走;集體富,大家富,走的才是社會主義路”的劉莊。據此,筆者推測,當年的毛澤東同志沒有去莫斯科參加黨的六大,以后也沒有去蘇聯治病,這并不是說參加黨的六大不重要,也不是說去莫斯科治病沒有必要。而是創建井岡山的星星之火比參加六大更重要;不去蘇聯治病,才有了長征的勝利。史來賀創建的劉莊,比坐鎮市委和在人大常委會辦公的作用和意義更大。
人們去這些村參觀、學習、旅游和晚上住宿時,非常放心,不操心人身安全。由于村民的集體主義觀念強,一心撲在集體事業上,即使有壞人來破壞、搶劫、行竊,只要有人發現立即會挺身而出去阻攔、制止和抓捕。有一刑滿釋放犯聽說南街村人富裕,村民職工樓的門窗都沒有防盜門和防護網,就去南街村工廠門口存車處偷自行車。然而,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竟被那些自愿為村上治安服務的小腳老太婆抓住了。從此,大家都以羨慕而敬佩地尊稱這些在舊社會受過苦的小腳大媽為“小腳偵緝隊”;有一天下午剛下班,有一歹徒持刀來南街村對一職工行兇,22歲的年青職工桂二偉立即沖上去,赤手空拳與其搏斗中獻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保護了受威脅的同事。桂二偉見義勇為的英雄事跡得到南街村黨委的高度重視,先后召開“向見義勇為好青年桂二偉學習動員大會”,并做出“關于開展向見義勇為好青年桂二偉同志學習的決定”。南街村集團20多個企業、村民開展了轟轟烈烈地學習英雄事跡,誓做優秀員工、村民的群眾活動。黨委研究決定,授予桂二偉“見義勇為好青年”榮譽稱號,獎勵20萬元,黨委一班人親臨桂二偉家對其父母進行了慰問和安慰的同時,接收英雄的父母為南街村榮譽村民,終生享受南街村村民享受的十多種福利。這就是共富村好事有人夸,壞事有人抓,對見義勇為英雄事跡和英雄的肯定,繼承和發揚。
這就是窮則思變,要干要革命而干出來的產加銷一條龍,農工商一體化,毛主席希望的工農兵學商五位一體的公有共富的農村基層組織——中國農民創造的現代化農村都市!
窮則思變,要干要革命!
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因地制宜,綜合發展!
公有是共富的基礎,只有在公有的基礎上團結起來才能共同富裕!
毛主席希望的工農兵學商五位一體的農村基層組織就是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