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發(fā)表過《解散人民公社后,老家的變化》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04/142312.html
昨天見到了老書記的一個晚輩,60多歲。相談甚歡。
也了解了更多當初的情況。這里大致談?wù)劙桑?BR> 60年代每個工一般1元多,最高曾達到2.5元。70年代一般0.7-1元。
因為緊靠鞍山市區(qū),主要收入是向城市賣菜和雞蛋(公社養(yǎng)雞場)。60年代,社員的確非常富。一般一年180-200個工(東北天冷,只能一年種一季),每個勞力每年平均二三百的收入,和新工作的工人差不多。因此,對招工進城,興趣都不大。最高的年份,每個工2.5元,每個勞動力平均收入500元。在當時的購買力,那相當富裕了。
70年代,工值下降,不是因為社員不努力了,也不是糧食產(chǎn)量下降了。原因主要5點:
1、社隊企業(yè)開始冒頭。公社辦了磚廠和玻璃廠。投資多了,分配肯定少了。這就如上市企業(yè),可能利潤很高,但決定擴大投資,分紅反倒可能比以前少。
2、社員到70年代初都有些積蓄了,開始蓋新房。公社的磚廠和玻璃廠以虧本價供給社員(主要是福利性質(zhì)),到70年代末所有社員都蓋完新房,至少是3間的大瓦房。
3、開始給點自留地,一般房前屋后有個1畝左右,另外,在不適合機械化的地方,也拆成一小塊一小塊平分給社員種菜。---當時主要考慮:大棚蔬菜品種有限,給社員點自留地,可以種自己喜歡吃的菜。平均每個勞工力約0.6畝。這樣,集體的地少了,但社員的收入并沒減少。
4、大規(guī)模水利化主要是六十年代。70年代機械化開始推廣。買機械也要花錢的,當然分配的就少了。到70年代末,已經(jīng)完成半機械化。如果公社不解體,至多10年,肯定完成機械化。
5、很多東西直接分,沒折算成錢。比如各隊的池塘,除了賣魚,還會分一部分給社員。
總之,工值減少,但生活水平并沒減低。除了每年200元左右工分收入,自留地的菜、果、家畜、家禽,除了自己用,還可以到市場上換錢和糧票。(當時測算過,如果自己都不吃,全部換錢,平均每個勞力能200多元)。到70年代末所有社員的房子全都蓋好了(這個按10年分攤,每個勞動力又相當于200多元)。因為東北天冷,所有家都裝了雙層玻璃,有些社員還裝了土暖氣。
也就是說,即使70年代大規(guī)模投資工業(yè)、農(nóng)機,社員的生活水平仍比60年代高1、2倍以上?。?!
而且到80年代初,農(nóng)機基本采購?fù)戤叄辉傩枰笠?guī)模投資了。社員房子已全部建完,不再需要貼錢供應(yīng)磚和玻璃。這部分收益可以直接分紅,每個工值絕對有把握在3元以上?。。?!再搞幾年,達到5元,沒任何問題?。。。?BR> 再考慮到82-84年糧食收購價提高49%,良種的推廣。每個工8元10元絕對不是夢想!!??!
也就是說,82年不分,堅持到85年底,每個勞動力平均收入起碼1500-1800一年,超過城里工人1、2倍?。。?!
更為可惜的是,80年都有了更宏偉的發(fā)展計劃:
1、馬上上生豬養(yǎng)殖場和奶牛場
2、建蔬菜大棚,冬天也可以生產(chǎn)。
3、八五年左右上肉制品加工廠、水果加工廠、罐頭加工廠、豆制品加工廠......
4、擴大磚廠。準備上灰磚項目(就是建高樓用的那種)。已經(jīng)和鞍鋼談了,人家免費提供煤灰(正愁沒地方放吶),成本幾乎沒有。利潤高的驚人,市場也大的驚人。
5、成立建筑工程隊。農(nóng)閑時,拉出去,賺幾個月錢。
當時真的,馬上就要過好日子了!??!
結(jié)果,被“不換腦筋就換人”強分了。不過聽老書記說,也不怪上邊。上邊是受了更上邊的壓力,如果他不違心地讓我們解散,他就要被更上邊“不換腦筋就換人”了。
我們占了地理位置便宜,離市區(qū)近,就隔一個公社(那個公社更富)。遠一點的公社,窮些,但最低的,每個工也是4、5毛以上。沒聽說更低的了。
東北是共和國長子,工業(yè)發(fā)達,工人待遇很高,購買力旺盛。養(yǎng)豬、養(yǎng)奶牛、冬菜的市場根本不成問題,在那短缺經(jīng)濟的時代,只要產(chǎn)的出,就能賣得出!
磚廠的項目也是非??尚械摹V饕浅鞘惺冀K在大規(guī)模建設(shè),需求很大。而鞍鋼免費提供煤灰,成本幾乎沒有。
建筑隊更是。結(jié)果因公社解散,這個事就沒人提了。當初提建議的那個木匠自己拉起了建筑隊,現(xiàn)在資產(chǎn)過億。---如果當初不解散,這個建筑公司是姓公不姓私,每年過千萬的收益將由幾千個勞動力分紅?。。?!---而且,公社最初的實力肯定比個人強很多,規(guī)模也肯定比現(xiàn)在做得更大??!
如果當權(quán)者再能給個5年左右時間,這一切都能完全實現(xiàn)。每個勞動力每年分個10萬8萬(按現(xiàn)在的價格)絕不是白日夢!
但歷史是無情的。沒有給我的家鄉(xiāng)這個機會。干部、社員頂了幾年,82年終于頂不住了。在秋收結(jié)束后,就開始丈量土地,分田單干。工廠和雞場也拆了,雞分了,連廠房的磚也分了。
大牲口呢?平均每戶一個牛腿--也就是差不多每4戶有一個大牲口。大家舍不得殺了分,只能抓鬮,抓到的拉走,給其他3戶適當金錢補償。
農(nóng)業(yè)機械咋辦?大家實在舍不得拆。但抓鬮也沒意義。每家那么點地,農(nóng)機根本沒任何用武之地......于是,就放著吧。風吹雨淋,生銹,當廢鐵賣......
那些花費了無數(shù)心血的計劃書,被公社干部撕個粉碎,扔到空中.......
站在拆毀的工廠前,書記那句“今后,個人顧個人吧”多年來久久在大家耳邊回響......
當初,要求分田,沒一個人不反對的。但頂不過上邊,還是分了。分的過程中,很多社員都哭了。大家一起干活,多好啊。馬上就要徹底過好日子了。為什么要分???!
據(jù)說上邊的說法:大鍋飯,養(yǎng)懶漢?!澳銇砦乙瞾?,抽煙帶打牌”---這純粹是胡說!每個小隊100來人,平均下來,每個小隊的懶漢還不到1個人。要打牌,至少得3人吧?!那懶漢跟誰打呀?!
而且,當時的狀況是,每次出工,隊長交代好今天要干完哪些活,分成幾個小組,干完,隊長檢查合格就收工。想偷懶?那就拖吧,反正不干完,誰也回不去。---怎么偷懶?!--當初,大家都是抓緊干完,回去擺弄自己的自留地。誰會去拖呀?!
當時干部、群眾一條心。黨員處處帶頭。我隔壁一個朝鮮族老頭,負責大隊牲口棚,一天一頭驢受驚,跑了,他楞是追出2公里,腦門上還挨了一蹄子,差點開蓋。哪天死個牲口,肉不夠分,絕對是先群眾,后干部,而且是困難戶優(yōu)先。很多水利工程,有時太急,群眾晚上回去,黨員、干部晚上全回來挑火把夜戰(zhàn),群眾也不好意思了,一個個陸續(xù)加入進來,那場面真是熱火朝天......這樣的事情數(shù)不勝數(shù)。
那為什么要分?理由呢?......
抗爭歸抗爭,分還是分了。
快30年了,家鄉(xiāng)還是那么窮。很有前途的工廠、雞場、豬場、奶牛場、加工廠.....全都沒了。建筑隊是個人的.......
高價值經(jīng)濟作物沒人搞,因為不敢。晚上看不過來,忙1年,白送小偷......集體時代,安排輪番守夜就好了。分田了,誰管誰呀?!于是大家一起窮著......
人民公社沒有任何稅費,解散后這稅那費全來了,越來越重。人民公社時存的錢,到90年代初已基本歸零了?。?!---還是聽聽李昌平老師的那聲吶喊吧:“農(nóng)業(yè)真苦!農(nóng)民真窮!農(nóng)村真危險!”......
大家都想一想:
我們?yōu)槭裁锤F?!---是我們懶?是我們笨?還是這套分田單干的制度根本就沒給我們富裕的機會呢?!
我知道小崗是個別現(xiàn)象,大多數(shù)公社絕不是那個樣子!那些游手好閑、好吃懶做的二流子代表不了全國廣大勤勞的農(nóng)民!
本人其他文章:
一比嚇一跳:如果計工分,現(xiàn)在農(nóng)民一個工大約多少錢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08/171763.html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考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6/156640.html
工人怎樣在國有企業(yè)中當家做主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1007/168205.html
如果當初人民公社全部保留,今天會怎樣?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06/161776.html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