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代抗旱親歷記(之四)——軍民修渠(2)
石鏡 2010.4.27
西南干旱,牽動億萬人民的心。據人民日報載,至4月8日,云、貴、桂、渝、川5省(區、市)耕地受旱面積1.01億畝,2088萬人飲水困難。又據資料,新中國成立之前,全國僅有大中水庫23座,新中國成立后,截至2006年底,全國已建成水庫85849座,其中95%以上是1977年以前建設完成的。近30年來,“全國多數農田水利設施老化失修,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溉條件”(人民日報)。西南大旱,人們又想起毛主席的名言“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方知30年農業是吃了毛主席的老本啊。
我在毛澤東時代當過人民公社社員、工人和解放軍士兵,美好的青春是與工農兵聯系在一起的。現在回想起來,在那激情燃燒的年代,我當知青時曾同社員們一起抗旱,當兵時參加過地方的水利設施建設。今天憑著記憶和日記把它們寫下來,雖然是一星半點,但一葉而知秋,一滴水可見大海,千千萬萬個人的歷史匯聚成共和國的建設史。
1973年至1977年初,我在河北、山西當兵。那時軍隊遵照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解放軍學全國人民”的指示,除完成戰備工作外,也要抽出力量積極支持地方老百姓學大寨興修水利設施的活動。我翻出塵封的軍中日記,日記中難免有那個年代特有的語言和風格,但不失為毛澤東時代的一個真實寫照。現照錄如下。
1976年11月15日
今天中午通知我和汪勇到沙城執行任務,時間兩月。應堅決、完美、妥善完成好黨交給的任務。
1976年11月26日
昨天下午,官廳修配廠的一個女同志來接我們。今天中午坐11點半的火車去下花園。這位女同志姓張,個兒不高,挺健談。在火車上逐漸拉熟了。她告訴我們,是去支援洋河大渠水利工程。這是懷來縣上馬的主要工程。從69年動工,至今已六七年,還未完工。我們主要幫助焊渡槽(在部隊我是焊工)。此大渠全長250華里,如完工后,將能使20萬畝土地自流灌溉,5萬畝土地提灌澆地。懷來縣共50萬畝土地,這樣可使50%的土地受益。目前縣委書記,武裝部政委親自抓這項工程。到了工程指揮部,見到縣計委李主任,很熱情。本已吃過午飯,又非張羅吃不可。
1976年12月5日
昨天,12月4日始,我、小汪、小張、小高奉命組成小分隊去16號渡槽突擊任務。坐拖拉機去,回來吃飯。16號渡槽工程巨大,橫跨山谷。兩山之間,渡槽10個拱眼,全長300多米,最高處離地面30多米。下午停電,我們穿越10號隧洞,沿著渠道走去。渠道寬達4米5,高3米5左右,全是石頭、水泥抹成,沿著山脈彎彎曲曲伸向遠方。令人想起林縣紅旗渠,甚是壯觀。
今天,上午由于安排不妥,民工未能把預制石條吊上去,窩工一上午。下午緊張干活。我焊的地段相當危險,正是渡槽邊緣上,最危險時系上保險帶干。工作量大,有橫焊、立焊、仰焊,正是火線練兵的好時候。不覺天色已傍晚,民工催促下班,舍不得離開。
我們坐上拖拉機,一路歡笑,一路順風。
1977年1月17日
下午,小汪、小張師傅陪著我又一次登上雞鳴山,沿著大渠走去。我們攀山崗,穿隧道,跨渡槽,遠眺遠處秀麗景色,嘖嘖稱贊水渠的雄偉壯觀,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同時惋惜自己再也不能為這水渠出力了。我們走著、看著、談著,甚至摸黑穿過一道長長的隧道。走到32號隧道,才往回走。從公路上望30號渡槽,特別壯觀,上面題著一首詩,紅漆大字,分外醒目。大意是:波濤滾滾穿隧道,銀水滔滔過渡槽,懷來山河換新貌,全靠毛主席領導高!
晚上,我們小屋子里,爐火正旺,然而工人同志們的心誼呵,比爐火還旺。小張師傅、李師傅、陳師傅、小史等許多師傅都云集我們小屋,親切的問候,令我感激不盡。二胡拉起來了,笛子吹起來了,歌聲飛揚。呵,親愛的同志們呵,我,一個普通戰士向你們致以軍禮!
明天早上趕回連隊。
一點感言
毛澤東時代抗旱親歷記(之一)深山看水、(之二)荒灘造地、(之三)軍民修渠(1)、(之四)軍民修渠(2),陸續于今日寫完。我想,這些小小的畫面,實實在在反映了那個火紅的年代:工農兵群眾響應黨和毛主席的號召,為了解決吃飯問題,為了中華民族的長遠和根本利益舍身忘我、不計報酬、埋頭苦干地大修農田水利設施。我的青春時期曾經躋身為其中一員,至今是不悔的。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回到河北省懷來縣洋河大渠上走一走、看一看。當年的洋河大渠,還是那么雄偉壯觀嗎﹖還在繼續為農業抗旱奪豐收發揮作用嗎﹖今天面臨西南大旱,看到“全國多數農田水利設施老化失修,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溉條件”(人民日報)的現狀,不禁想起彭德懷元帥怒斥左傾教條主義“崽賣爺田心不疼”的激憤之狀。改革開放30年來,農村集體經濟瓦解,重新退回到小農經濟。毛主席的老本吃光了,一旦遇到大災,分散的小農只有望天、望政府、望社會。
毛澤東時代過去了,我親身經歷了改革開放30年的全過程。30年來,我從積極參與改革開放到后來逐漸在頭腦里出現3個大問號:一是農村集體經濟退回到小農經濟;二是國企改制退回到私有制為主體;三是資本家入黨。只要認真面對社會現實,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是,中國雖然發展起來,但貧富兩極分化嚴重,社會思想道德急劇下降,資源環境過度透支,外資逐漸蠶食中國經濟,這些難道與我們當初改革開放的初衷相符嗎﹖黨的領導層,改革理論家們,經過30年的實踐,難道還不能對改革開放的理論、方向、路線、效果進行認真的正視和反思嗎﹖改革開放30年,我們黨把市場和資本從魔瓶里放出來,我們有能力駕馭市場和資本這兩個魔方,而不改變共產黨的性質、社會主義的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性質、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的性質,而真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富強國家嗎﹖
毛澤東時代,是中國5000年來唯一推翻了剝削制度、建立了公有制的時代,是勞動人民翻身解放、當家作主、揚眉吐氣的時代,是億萬人民群眾自覺斗私立公、社會道德風尚最好的時代,是工、農、兵、知識分子忘我勞動為社會主義大廈打基礎、添磚瓦、構骨架的時代,是給偉大祖國留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兩彈一星和青山綠水的時代,是中華民族在國際上贏得尊嚴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時代。我生于、長于并貢獻于偉大的毛澤東時代,是為之自豪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