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代抗旱親歷記(之三)——軍民修渠(1)
石鏡 2010.4.21
西南干旱,牽動億萬人民的心。據人民日報載,至4月8日,云、貴、桂、渝、川5?。▍^、市)耕地受旱面積1.01億畝,2088萬人飲水困難。又據資料,新中國成立之前,全國僅有大中水庫23座,新中國成立后,截至2006年底,全國已建成水庫85849座,其中95%以上是1977年以前建設完成的。近30年來,“全國多數農田水利設施老化失修,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溉條件”(人民日報)。西南大旱,人們又想起毛主席的名言“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方知30年農業是吃了毛主席的老本啊?! ?/p>
我在毛澤東時代當過人民公社社員、工人和解放軍士兵,美好的青春是與工農兵聯系在一起的?,F在回想起來,在那激情燃燒的年代,我當知青時曾同社員們一起抗旱,當兵時參加過地方的水利設施建設。今天憑著記憶和日記把它們寫下來,雖然是一星半點,但一葉而知秋,一滴水可見大海,千千萬萬個人的歷史匯聚成共和國的建設史。
1973年至1977年初,我在河北、山西當兵。那時軍隊遵照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解放軍學全國人民”的指示,除完成戰備工作外,也要抽出力量積極支持地方老百姓農業學大寨的活動。我翻出塵封的軍中日記,日記中難免有那個年代特有的語言和風格,但不失為毛澤東時代一個小小的真實寫照?,F照錄如下。
1975年11月29日
11月24日至29日,我們軍隊為了落實黨提出的“全黨動員,大辦農業,為普及大寨縣而奮斗”的號召,幫助駐地官廳公社鹿叫坡大隊修挖水渠。這條水渠寬約3米,長達3000多米,把官廳湖水引上山來,穿過座座險峰,預計完工后將灌溉2000多畝土地,是當前懷來縣第二大水利工程。在這六天里,我們每天6點起床,午飯在工地吃,下午5點收工,冒著刺骨的寒風,劈山挖渠。我們學習大寨人大干大變的艱苦奮斗創業精神,提出5天任務3天完。我們班甚至兩天就完成了5天的任務,又轉移陣地,新添貢獻。勞動中,戰士們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身拴保險繩,揮舞鍬、鎬、大錘、鋼釬,脫掉棉衣,只穿單衫,奮戰在險峰陡壁之間。貧下中農也和我們并肩作戰。官廳中學的革命師生還把開水送上工地,遞到我們每一個戰士手中。休息之余,為我們表演自編小節目。軍隊為人民施工,人民熱情支援軍隊。這種動人場面宛如當年解放戰爭中解放區人民踴躍支援前線的畫面一樣。
幾天來,所見所聞,親自實踐,勞動之余,欣然起意,試填詞幾首,以抒胸中情懷。
支農詞
晨風爽,
軍營沸騰早,
號角聲聲劃長空,
戎裝待發向何方?
修渠南山崗。
半山腰,
戰旗迎風飄,
鍬起鎬飛山欲墜,
汗滴錘落大地搖,
干勁沖云霄?! ?/p>
北風吼,
黃塵漫天舞,
揮汗如雨斗志昂,
一盞紅燈指航向,
何懼北風狂?! ?/p>
黨指示,
牢牢記心上,
全國普及大寨縣,
人民軍隊齊參戰,
人人比貢獻。
歌聲朗,
笑語滿山坳,
紅衛兵送水來解渴,
清水勝蜜暖心腸,
軍民情誼長?! ?/p>
學紅軍,
傳統要發揚,
我們修渠為人民,
人民支援永不忘,
同譜新篇章?! ?/p>
水渠長,
盤龍繞山崗,
今日大干大流汗,
換來明日大寨花,
盛開在山鄉?! ?/p>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