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小崗比拼,南街勝利了
小崗村分田單干,被中國“精英”奉為農(nóng)村改革的典型,然而,三十年后,小崗村舊貌依然,在此嚴峻的現(xiàn)實面前,改開“精英”們就是死不認賬,依舊高舉改開大旗,拒絕走“回頭路”。明明自己的改革走了回頭路,明明撞了南墻,卻不自知,這樣的官僚“精英”,怎么能夠讓人信服,怎么能夠讓人尊重,怎么能夠讓人看得起?
南街和小崗,是今天中國兩個非常明顯的典型,一正一反的典型。一個在夾縫中求生存,一個頭頂上套著眾多的光環(huán),光鮮亮麗,結(jié)果卻是那樣的絕然不同。
南街人民在王宏斌班長的領導下,創(chuàng)造了一片燦爛光明的新天地,今天的南街,百業(yè)興旺,經(jīng)濟發(fā)展,住房整齊,村容整潔,環(huán)境優(yōu)美,民風淳樸。
南街村實行的是“工資+供給”的分配制度,村民們免費享受水、電、氣、面粉、節(jié)假日食品、購物券、住房、上學、醫(yī)療等多項福利待遇,生活上無后顧之憂,全體村民居住在30多棟配備齊全的花園式的現(xiàn)代化公寓里,人人安居樂業(yè)、家家生活幸福。
南街村大辦公益事業(yè),相繼建起了一系列公益設施。街道寬闊平坦,道旁綠樹成蔭,路燈彩燈交相輝映,廠房住宅鱗次櫛比。成立了藝術(shù)團、軍樂隊、盤鼓隊、門球隊,建起了文化園、圖書館、檔案館、醫(yī)院、康壽樂園等。同時,大辦教育事業(yè),投巨資建起了現(xiàn)代化、高標準的幼兒園、中小學和高中,還辦起了報社、廣播站和電視臺。(南街村網(wǎng)站)
到過南街村的人,除了少數(shù)別有用心者,對南街村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探索共產(chǎn)主義建設的做法無不給予高度評價和稱贊。
小崗村是什么樣子呢?小崗村黨委書記沈浩去世以后,新華社記者寫了一篇報道,《“請讓我們?yōu)樗⒆裣瘛薄彺宕迕褡窇洿妩h委書記沈浩》,文章這樣寫道,
【69歲的五保戶韓慶江患有肺結(jié)核,沒錢醫(yī)治,是沈浩把他送到鎮(zhèn)醫(yī)院住院治愈,沒讓韓慶江花一分錢。韓慶江說:“要不是沈書記,我這條命早就沒了?!?nbsp;
?。担岸鄽q的關友林全家6口人,4位智障,生活十分困難,他告訴記者,沈浩對他特別照顧,自己的被子、衣服都是沈書記送過來的。
困難戶韓德國的孫子出世后,母乳不夠,家里又買不起奶粉,找到沈浩,他二話不說就從自己口袋里掏出1000元。
?。罚皻q的毛鳳英家境貧寒、常年生病,她兩次找到沈浩都沒空手而歸,一次1000元,一次500元……
追憶起沈書記,村民們無不動容。86歲的邱世蘭哭著說:“沈浩真是好人啦!要是能用我的命把這好孩子換回來就好了!”她頓頓手中的拐杖?!斑@拐棍就是他回省城給我?guī)淼?,說碰到我時發(fā)現(xiàn)那根爛了,不好用,怕我跌倒摔著了!”
2005年一天深夜,小崗突降暴雨。困難戶徐慶山突然聽見有人喊門。探頭一看,光著腳的沈浩滿腿爛泥、渾身透濕站在門外。原來沈浩擔心徐慶山住的房子是危房,經(jīng)不起狂風暴雨,幫他找好臨時居所后,連夜來喊他立即搬過去。……
村民們告訴記者,沈浩剛到小崗村時,小崗很窮、很亂。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低于全縣平均水平,村集體欠債3萬元,人心渙散,村里連續(xù)多年沒有選出“兩委”班子,村里亂建房、亂倒垃圾普遍,環(huán)境很差。這與“中國改革第一村”的名氣相比十分不相稱。
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上級也曾多次下派干部到小崗,嚴俊昌說,這并沒有給小崗帶來多大改變,村民們對下派干部不抱太大希望,沈浩2004年剛來時,大家也認為他是來“鍍金”的,并不信任?!?/p>
現(xiàn)實就是這么無情,要知道,小崗村是獲得了政府、企業(yè)和社會等大量無償援助的,但是,自私自利,父子反目,兄弟鬩墻,信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信條的小崗村人就是糊不上墻的爛泥巴,三十年過去了,小崗村依然貧困。南街村和小崗村,差別是如此分明,簡直猶于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是說,實際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嗎?究竟誰對誰錯,誰好誰壞,誰優(yōu)誰劣,為什么就不能拿來檢驗檢驗?今天的政治勇氣呢,政治智慧呢,還有哪怕一點點嗎?難道說,所謂的實際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過是用來打人的棒子?不過是用來否定一個時代的工具?
中國有許多很好的成語警句諺語,“實事求是”,“吃一塹,長一智”,“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些曾經(jīng)教中國人民聰明起來,被中國人民奉為信條的東西,難道在講究科學發(fā)展的今天,反而失去了意義?豬撞了南墻都知道回頭,人卻不知道回頭,難道人連豬都不如?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