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代,農民大叔陳永貴當上了副總理,文化人可能有意見。但是解決農村問題還就需要懂農村的人。今天,三農問題的總根源就是小崗村的大包干。當然事物發展都是由弱變強,再由強轉衰的。不能說當年大包干都不對,在一定時期還是有效果的。今天也不能全盤否定。但今天解決三農問題還就點從改變大包干政策做起。
好在在大包干環境下,還保留些象南街村這樣的集體經濟。三十年下來,南街村變成了市場經濟下的樣板,成為新農村的楷模。南街村的領路人王宏斌確實有一套辦法,值得農村提倡:比如以毛澤東思想教育群眾鼓舞群眾,以外圓內方適應市場發展,以供給制和全套的保障制度搞共產主義小社區,以信仰毛澤東主義抵擋各種牛龜蛇神,以批斗心靈私自一閃念來推動大公無私的教育,以對待兄弟一樣對待外來務工人員,以農業資源盤活工業基礎建設等等,南街村確實是農村發展的方向,尤其是市場經濟下發展的方向。在市場競爭條件下,個體農民做大做強很難,除非是官方特意樹典型,各方面都扶植,那被支持者也不是農民了,該是類官員了。因此扶植個體農民,永遠無法解決農村共同富裕。這其實也是通過實踐證明:在農村讓一部分先富起來帶動大家致富是行不通的。尤其是象小崗村當年的帶頭包干嚴小崗,很清晰地說出他發展的硬道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靠這樣的人帶動致富,只能是讓別人窮下去,才能讓一部分人富起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貧富差距拉大的現實,也說明當年的道路已經走不通了。而王宏斌的道路,卻剛好相反,就是大公無私的干部與群眾才能讓共同富裕落到實處。這才是共產黨人的追求方向,那么王宏斌的道路就有了全國的意義。
軍隊里能帶好一個班的班長,也能帶好一支部隊,這是簡單復制的道理。同樣,推舉王宏斌當副總理,在一定時期有其實踐意義。當然,什么事情都不能一下子說死,就象當年的大包干一樣,重新發展集體經濟也不能大躍進,但走什么諸如股份化的道路在農村也可以嘗試,但關鍵不在這。關鍵在于是自私自利還是大公無私支配干部群眾,如果是前者你搞什么激勵措施都是虛的,都難以把事情辦好,都難讓民心聚集,尤其是可持續性上是不行的。如果是后者,則不一樣,即使回到人民公社,也能把三農問題都化解。因此解決三農問題關鍵在于解決民心的信仰問題。
如今基督教在農村大發展,大家都在為他們心中的主服務。但一涉及到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他們的主就放到第二位去了,這就是現實。真正在中國有前景就是毛澤東思想信仰。這個思想不但解決人心,還解決利益問題。王宏斌的價值就在于讓這種精神與物質利益有機的結合,人民才信,也才擁護,也才具有在農村推廣的價值。當然,我們今天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市場條件下,本身就是發展私心的,采取南街村的發展模式,就會出現村與村的劇烈爭奪,因為每個村子分別是一個共同體,而共同體之間如果協調不好,其實依然是私有制大發展,除非最后全國農村變成一個村、一個共同體,但在自由市場下,沒有千八百年是做不到的。因此,王宏斌當副總理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讓各共同體之間是有機的整體,而不是劇烈競爭的矛盾體。這又回到了計劃。這是個難題,回到計劃前提是人心都是大公無私的。這其實也是政府的難題,按照自私自利的市場發展,中國沒出路,按照大公無私的計劃經濟發展一部分人又不愿意。那在現階段,就只能采取讓愿意集體化的村子去與自私自利的個體農民去競爭,個體都將破產,最后他們變成壯大的集體經濟的職員。這種確實是悖論的難題。但中國農業要發展,三農問題要解決,非得南街村道路不可。因此王宏斌當副總理就是指導愿意集體化的村子去參與市場競爭。政府也扶植更多的王宏斌去建設更多的南街村。看到小崗村也開始集體化了,但他的道路還是建立在引進外資和自私自利基礎上,那富了的還是少數人,因此不可取,政府要真是代表人民的政府就是扶植南街村道路的壯大發展,為了這條道路能走好,就讓王宏斌當主管三農問題的總理。那么就會在未來諸如醫療、教育、住房、民風等系列問題上得到大改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