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左右而言他——張佳寶研究員的評論方法
前一段讀了蘇拉密網友一篇《制度性干旱》的文章,覺得作者是從整體角度分析了我國北方嚴重缺水的原因。無論資料還是思路都是很值得重視的。即使里面有些值得討論的地方,但對于目前中國北方農業已經面臨水源枯竭的現狀,從子孫萬代考慮,從國家安全考慮,都是值得政府和有關研究機構認真注意的。但是,貧道又看到類似前年兩會時的水利部長對大西線南水北調的態度一樣,所謂專家不假思索地就對蘇拉密的看法采取徹底批判的態度。這樣,上去就把討論的可能性挽成死扣了。對這樣一類關系國家存亡的大事,權威機構上去就徹底否定,就可能給中國人帶來歷史性的災難。而且,這些問題看起來牽涉了政治因素,但本質無非是與掌握權利的一派學術觀點不同罷了。因為自己身居廟堂而壓制所有討論對中國人來講是可悲的事情。
“禮失求諸野”。說實話,貧道對目前廟堂內的專家們很懷疑,這不僅因為這些年確實沒有什么科研成果,而且對于“以科研經費為中心”的研究思路能否真正有利于國計民生很懷疑。在這種情況下,真正能站在國家民生立場上進行思考的人只存在于民間。
張佳寶研究員與科學時報記者的談話就可以看出現在的研究風氣。
對于《科學時報》的問題:“您認同《制度性干旱》一文中的基本觀點嗎?”張佳寶的回答就是所答非所問。
蘇拉密的“基本觀點”是,北方地下水嚴重枯竭的主要原因是農民放棄了中耕保墑,而地下水繼續枯竭會使現有灌溉農業無以為繼。如果不同意蘇拉密的觀點,就必須證明三點。第一,蘇拉密計算的有中耕保墑和放棄中耕保墑蒸發水分的差別是錯誤的,或者是夸大了。第二,目前地下水枯竭趨勢是別的原因,而且要計算或者指出是什么原因。第三,地下水枯竭的狀態和趨勢不會威脅北方農業。不說這三點,等于什么也沒說,也就是所謂顧左右而言他。
張研究員上去就說:“某些論斷有些極端了。”這本身就是放棄了回答問題。“某些論斷”與“基本觀點”不是一回事,恐怕張研究員自己也明白,記者也應該明白。
張研究員并沒有去論證蘇拉密關于鋤地與不鋤地對水分蒸發的數據,他的“之所以能得出一些令人觸目驚心的結論,是因為該文在計算各項水資源消耗量時有一些問題”的內容,是論證由于城市人吃大量的農產品,而農產品是農村生產的,這些農產品在生產中消耗大量水分。用以證明城市消耗水比蘇拉密計算的大。
這是偷換概念。蘇拉密論證城市消耗水不比農村高,是指出城市只會把水弄臟而不是把水弄沒。這是從水分蒸發角度講的。農村耗水生產的東西被誰吃了與這個論述沒關系。生產農產品耗水要么算在農村,要么算在城市,總量沒變化。難道城市人拉的大便小便含水量比農民少?張研究員上去就這樣說,無非是看到過幾本外國關于這方面的書,里面提到這樣的算法,以為這就可以駁倒蘇拉密。就是忘記了這是站在不同角度上論證不同的道理。
對于記者接著問鋤地能否保墑的問題,張研究員并不否認鋤地可以減少水分蒸發,他不同意蘇拉密的原因是“省水……完全可以用替代技術解決比如抗旱品種、覆蓋、新的栽培技術等。現在的水分利用率比過去高,已經證明這些替代技術是有效的。”這又是東拉西扯。蘇拉密的“基本觀點”是在論證北方地下水枯竭的原因,造成地下水減少的“蒸發”與種莊稼的“省水”是兩回事。省水種莊稼并不影響蒸發量。因此他沒回答記者的問題。
張研究員的結論是:“在過去中國歷史上,在刀耕火種時代,甚至在改革開放前,由于技術的落后,加上沒有什么其他產業,農民鋤地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措施。現在由于農業的比較效益低,再實施這種勞動密集型的模式不會有農民響應。”作為一個研究農業的專家,竟然對曾經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高單產記錄的中國古代農業得出這樣的結論,真讓作為外行的貧道驚奇。中國古代農業技術一直是世界領先。一直到1989年世界平均畝產才達到176公斤,達不到中國清初水平。古代歐洲只有撒播技術而沒有條播技術和農機,而中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條播農機。只有條播作物才可能中耕保墑。中國精耕細作的農業在單產方面一直領先世界,即使在60年代化肥在中國還沒普遍使用的時候,中國的糧食畝產水平就不比美國和歐洲低多少。到中國也大量使用化肥和良種后,中國谷物畝產水平領先世界。
現在農民不鋤地的原因確實主要是比較利益問題,但是為了保墑完全可以研制出很方便的中耕機械。而且,農民愿不愿意中耕保墑與“缺少中耕保墑使華北地下水枯竭”沒有關系。
記者也不是白給的,他的“華北地區地下水漏斗特別多,現在是入不敷出的狀態。未來前景不能不令人擔憂!”問題直指問題的要害。可張研究員怎么回答的呢?他說:“對某些地區,地下水下降也不完全是件壞事,關鍵是個度的問題。比如,在華北鹽堿土地區,將地下水下降到三五米以下就能消減鹽堿危害”。這段話回答了記者的問題了嗎?
后面記者就沒再提涉及蘇拉密文章主要內容的問題,貧道也不再評論。
貧道看完這個報道,總的印象是現在廟堂里的專家們好像研究什么都漫不經心,對待一些實際已經威脅到他們基本觀點的說法要么用“西方學者早就提出過”、“ ……不是一個新觀點,而是一個政府、學術界甚至廣大民眾都知道的一個事實”,要么用顧左右而言他的方法加以回避。治學態度與瘋僧、思聞差不多,甚至還不及云谷川。
中國北方地下水嚴重透支,而且呈越來越嚴重的趨勢,連張研究員自己都承認。可是別人一分析原因他卻想都沒想(所答非所問)就先跳起來批評,好像人家是在搶他的飯碗。大概現在的研究員與剁椒魚頭一樣,是帶著半截身子的,也就是伸到助理研究員里面了。以后需要再發明一個詞來定義他們,比如較“真正研究員”或者“貨真價實研究員”。
相關的兩篇文章: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0902/70267.html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808/49262.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