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議抗旱
李定凱 2009.2.11
一、 臨渴掘井與臨旱挖河
北京一冬無雨無雪,整個冬季的天氣預報表明華北、黃淮地區、西北都沒有什么像樣的降雪。一個月前我在家里嘀咕:“今年要大旱了,恐怕夏糧要遭災。”
終于,上星期電視上播出了抗旱的消息,溫總理出訪歸來就急奔抗旱地頭,看苗情,談信心。隨后每天新聞聯播的電視畫面上都有各地旱情和抗旱的鏡頭,其中有幾幅畫面讓我心驚。一幅是有個地方的土地上滿是一道道干裂的口子,麥苗都黃了;另幾幅是軍民用臉盤端水往地里灑水,推土機在干涸的河道里推土,希冀打通多年失修的河道,引水抗旱。
有句成語叫“臨渴掘井”,說是蠢人到口渴的時候才去挖井,比喻平時不準備,事到臨頭才想辦法。現在我們臨旱挖河,真的中了“臨渴掘井”這個先人告誡要避免的古訓。
面對這樣的大旱,靠用臉盤端水澆麥子,連杯水車薪都談不上,只是做做樣子而已;等河挖通引來了水,恐怕只能對秋糧有用。報導這樣的新聞,說明新聞從業人員很無知,徒使人民失去信心。
治國要有方略,施政要有預見,官們要各司其職,一國總理不能只當“救火隊長”。
二、 解放軍不能代替農民
人民解放軍真是人民的子弟兵。遇到水旱災害,山崩地震,他們的身影總是出現在危、難、急、險的第一線,依然保持了“戰斗隊、工作隊、宣傳隊”的光榮傳統。
人民解放軍是一支有高度政治覺悟和組織紀律性、裝備精良、能打硬仗的武裝隊伍。遇上水災、地震這些自然災害,要有效地挽救和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解放軍就能派上大用場。對次要的后果,如淹了莊稼,倒了房屋,那也顧不得了。
可是抗旱這種事應該另當別論。解放軍是一支精兵,總人數不過二、三百萬。受旱的土地成億畝,就是把解放軍全派出去,地里的軍人也只是星星點點,管不了大用。中國有幾億農民,其中勞動力千百倍于能出動的解放軍,打井修渠、擔水灌溉這些事,根本上還要靠農民。但是電視上說了,單家獨戶的農民無能為力,只能望地興嘆。這是目前中國農民組織程度極端低下的必然結果。
毛主席發明了“人民戰爭”,通過共產黨、人民軍隊,把舊中國一盤散沙的農民組織起來,就成了浩浩蕩蕩的革命洪流。日本鬼子怕“三戰” – 麻雀戰、地雷戰、地道戰。蔣介石軍隊的美式裝備也敵不過淮海前線上百萬老百姓的手推車。后來人民戰爭的概念又被用到建設上,于是產生了七八萬座大大小小的水庫、紅旗渠、淠史杭工程這些造福后代的奇跡。
總而言之,解放軍不能代替農民,農民要組織起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