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重回蘭考
何慧麗
重回蘭考已有年,
昔日星火可燎原?
萬民心系南馬莊,
焦桐情牽綠家園。
聯社兒女志躊躇,
協會翁嫗舞翩躚。
放眼華夏多鄉建,
神州大地漸春暖。
(注:此詞曾得到新鄉市紅旗區委組織部部長齊慶民的批評指正,特此表示謝意。)
我受組織委派,于2007年年底,回到曾經于2003年始就進行新鄉村建設試驗的蘭考縣,主抓全縣的鄉風文明與合作社建設。屹今已過了兩個年頭。早期所搞的村級合作社、文藝隊、老齡協會等零星試驗,現如今已經開花結果、蔚為大觀了。
讓我們看看實際情況吧——
南馬莊農民以合作社的制度安排方式,生產出了讓消費者放心的大米。市民朋友們不但積極地以公平貿易的心態去買米,而且通過此舉進一步地了解到“善待農民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澳像R莊”成為“合作”、“生態”的一個符號,成為廣大城市居民消費者所心怡的地方。自2006年起,就有北京、東莞等地的市民朋友們,在南馬莊以合作社為載體,進行“購米包地”;2008年,鄭州的市民朋友就在南馬莊村舉行過“城鄉互動聯誼會”。
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同志,于上個世紀60年代,帶領全縣人民以“農桐間作”的方法,有效地治理了曾經存在的“風沙、鹽堿”問題。人們緬懷焦書記,親切地稱泡桐樹為“焦桐”。如今,蘭考縣的干部群眾,也在繼承歷史的基礎上,以“農民合作”、“城鄉互助合作”的方式,探索使家園變得更“生態”、更適于生活的可行途徑。在2008年“五一”勞動節期間,北京“綠家園”志愿者協會組團來參觀新農村建設。那“焦桐”林里跳著歡快舞蹈的農村婦女,就好比“萬綠叢中飄動的紅“,成為最能激起他們情感和記憶的亮麗剪影。
此外,我們還有兩大進展——
一個是農民生產合作聯社的成立和發展。2008年7月8日,儀封鄉已經注冊的13家合作社聯合到一起,成立了鄉級農民生產合作聯社。鄉級合作聯社的成立,是具有當代中西部農村發展特色的新探索。它希望在大多數村莊只剩下“老人、婦女、兒童”的情況下,解決單個的專業合作社解決不了,解決不好,解決起來不劃算的現實問題。在聯社的影響和帶動下,農民合作社的統購、統銷和規模生產的項目,比如反季節大棚蔬菜、優質小麥種子繁育、優質辣椒、農資等項目,均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了。不但這樣,聯社還經常搞一些與合作社相關的政策法規、合作社管理、項目技術等培訓,用以提高農民素質。面對未來,聯社的理事們充滿了信心。
另一個是農村老齡協會和鄉村文藝隊的廣泛發展。 在各級黨和政府的主導下,在“中國滋根”等組織的支持下,在全社會力量的參與下,我縣的老齡協會和農民文藝隊建設,有了長足進展。全縣各鄉鎮有規模、有實效的老齡協會50多個,而在更多的村莊,“尊老”現象蔚然成風。全縣包括秧歌、腰鼓、盤鼓、高蹺、地方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上水平的鄉村文藝隊有156支。農村老齡協會和農民文藝隊,作為相互交叉的、相輔相成的組織,成為建設“鄉風文明”的良好載體,是對21世紀中國鄉村精神的有效發掘和培育。在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看到老齡協會和文藝隊融為一體的場景:那年邁的老太太、老大爺,他們在表演活動中,都興高采烈,喜氣洋洋,呈現出幸福而滿足的神采。
值得慶幸的是,我神州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在400萬個自然村落里,到處都有一些可貴的鄉村建設景象:有探索農民經濟合作為基礎的本地生產和本地消費模式的;有發揚豐富多彩的地方性文化形態的;有保育天人合一的可持續生產、生活方式基因的……這些,都是我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
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的資本文明階段,它的優越性和危險性同時展現。人類以資本為武器,以突飛猛進的工業化和信息化為表現形式,其優越性表現為創造出了有史以來令人驚嘆的巨大的社會財富,這是大部分國家義無反顧地追求現代化的原因。然而,其危險性卻始終伴隨著現代化的歷程。從上個世紀初以來,就表現為周期性產生的全球經濟危機,它導致了全球性的經濟衰退、社會動蕩、文化沖突和生態破壞。去年所發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以及其所導致的嚴重后果,現在還沒有激化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問題。處于發展快速道上的中國,是否有應對21世紀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可行辦法?
2008年的冬季過去了,2009年的春季要來了,衷心祝愿,這不只是大自然節氣的更替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