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改革設想(2)
第二篇農業生產的規范化和農業的經濟核算方法
A 、農業生產的規范化
一、農業生產的十個方面
二、土地應當建立檔案制
三、農家肥漚制應科學化
四、對種子管理的設想
五、農作物產量和自然資源關系
B、農業生產經濟核算的基本方法
一、各種農作物用工數量和投入收入核算
二、各種農作物經濟核算比較
三、500畝農田的經濟核算
四、平均每人折合收入核算(純土地收入)
五、500畝農田實際容納的勞動力
C關于上述核算的說明
A 、農業生產的規范化
一、農業生產可概括為十個方面:
(一)、氣象,天氣變化的規律性,包括光照、氣溫、降水量等。這些天氣自然現象有它們的規律性,農作物的生長和這些現象緊密相關,掌握這種自然規律,才能為農業生產服務。
(二)、土:包括土壤性質、土壤肥力和土地的平整。土是農作物生長的基礎,搞好農業,首先應掌握土性。
(三)、肥:包括農家肥、化肥、微肥、菌肥等。肥料是農作物的“糧食”。農作物得到優良的生長,首先應有充足的肥料和合理的施肥。
(四)、水: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有了充足的、合理的水源保證,農作物才能正常生長。因此,水利設施達到農業生產的灌溉和排水的需要,是奪取農業豐收的前題。
(五)、種子:優良品種是奪取作物高產的重要保證。優良品種包括品性、密度、相適應地力、產量等。優良品種得到適應的栽培,才能達到高產目的。
(六)、輪作:合理輪作,可使土地肥力得到合理利用。不同的作物,有各自吸取不同肥料的能力,進行合理輪作就會使土地肥力得到充分利用。同時輪作可起到防治雜草、害蟲、病害的作用。
(七)、兼作:兼作套種,充分利用資源,即溫、光、氣、水、肥等。是向土地多投入,充分利用資源,得到最好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八)、病蟲害防治:預防和消滅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是農作物正常生長的保證。因此,掌握各種病蟲害發生的規律性和進行有效預防和消滅方法,是農業生產者應具備的基本知識。
(九)、管理:應做到適時管理、及時處理。即不失時機的進行各種管理工作。包括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等。同時,遇到自然災害時應及時做出挽救。或制止措施,把危害限制到最小程度。
(十)、收。適時收獲。農作物的成熟有其最佳收獲時期。收的早了,可能會使質量或數量達不到最好成果;晚了,也會影響質量或不利收獲或影響下茬農作物的種植。因此,適時收獲也是取得農業豐收的一個方面。
這十個方面是農業生產的基本內容。掌握這些基本知識,才能有效的、高效率的進行農業生產。精通這十個方面的知識,就能成為一個管理農業生產的行家。
二、土地檔案制的必要性
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基礎,土質的性能與作物的生長緊密聯系。因此,要使農作物生長達到人們預想的目的,必須把握土質狀況。
表層土壤是作物吸取肥料的主要來源,其含肥量變化也比較大。變化因素主要是人們的施肥量和作物的吸取量以及揮發和流失的數量。定期驗查以利于根據作物需要施入應該的肥量。達到合理施肥。(即耕作層)
深層土質(表層以下)是作物根系能夠生長到的地方,其質量含肥量同樣對作物生長是直接影響。不過沒有表層土壤變化大。
土質的性能是有差別的。比如:沙質土壤易小苗生長,肥含量易流失;粘質(俗話:煤土地)土壤小苗生長沒有沙質土壤的好。而粘質土壤含肥量則不易流失。等等。掌握土質性有利于適時施肥、合理施肥、澆水和農作物輪作。
定期驗查與合理施肥能使人們在現有的生產能力情況下,達到最好的勞動效果。
一塊一塊的土地,就像工廠的一部部機器,工人能熟練的使用機器,對機器的構造和保養、維修是了如指掌,使工人的勞動有效進行。因此農民對于每一塊土地也應當是了如指掌,再加上掌握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和生長需要,對土地進行合理的投入和適時的管理,農作物的生長就能達到人們的預想目標。
土壤成份表(土質、土壤含肥量表)
土質 |
表層20cm |
|||||||||
20cm以下1米 |
||||||||||
測量時間 |
土壤含肥量 |
施肥數量 | ||||||||
施肥時間 |
表層 |
深層 |
農家肥 |
化肥 | ||||||
年 月 日 |
氮 |
磷 |
鉀 |
其它 |
氮 |
磷 |
鉀 |
其它 |
農家肥畝方數和質量 (氮、磷、鉀含量) |
每畝斤數 化肥名稱 |
地塊畝數
定期(一年或一季)用五點抽樣法或其它方法測驗
如果更詳細的話,還應當有土地的平整度。因為坡度大的地(下游)底半部比高半部地力肥,而較平穩的地差別小
普及測量土壤成份的設備,應是普及科學種田的一項關鍵問題。這種設備就象醫生的聽診器,醫生沒有聽診器,就失去了對癥下藥所需要掌握的證據,就會治不好病。農民要種好田,必須掌握全面的根據。有了測量土壤成份的設備,就能夠根據農作物所需要的肥量合理追施各種肥料。每茬農作物收獲后,測量一下地力含肥壯況,又可根據下茬農作物所需各種肥量作對照,確定應該施什么肥,施多大量。依此保證下茬農作物的最高產量。這種方式循環往復,應是農業生產的基本方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