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岡鄉調查[1]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
毛澤東
一切蘇維埃工作的實際執行都在鄉蘇與市蘇[2],這是人人了解的,但鄉蘇、市蘇應該怎么樣進行他們的工作,卻有很多人不了解。而不了解鄉蘇與市蘇的工作,簡直就不能真正領導蘇維埃工作,就不能真正去解決“一切蘇維埃工作服從革命戰爭的要求”這個問題。現在上級蘇維埃工作人員中我們遇得到這樣的情形:發得出很多的命令與決議,卻不知道任何一個鄉蘇、市蘇工作的實際內容。同志們!這是不行的,這是官僚主義,這是蘇維埃工作的障礙!
我們的任務是提出了,從擴大紅軍到修橋筑路的許多計劃也發布了,問題是怎樣動員群眾去完全地實際地實行這些任務與計劃。異常緊張的革命戰爭,要求我們迅速地普遍地解決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腦子里頭想得出來的,這依靠于從動員群眾執行各種任務的過程中去收集各種新鮮的具體的經驗,去發揚這些經驗,去擴大我們動員群眾的領域,使之適合于更高的任務與計劃。
現在許多地方的蘇維埃機關中,發生了敷衍塞責或者強迫命令的嚴重錯誤,這些蘇維埃同群眾的關系十分不好,大大障礙了蘇維埃任務與計劃的執行。另一方面,無數的下級蘇維埃工作同志,又在許多地方創造了許多動員群眾的很好的方法,他們與群眾打成一片,他們的工作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上級蘇維埃人員的一種責任,就在把這些好的經驗收集整理起來,傳播到廣大區域中去。這樣的工作,現在應該立即在各省各縣實行起來。反對官僚主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拿活的榜樣給他們看。
這里收集的長岡鄉的經驗,限于時間與報告人的材料,僅是他們若干項主要工作的概略的總結。但這種總結已足引起我們的極大注意,已足使我們鄭重稱贊他們的工作為“蘇維埃工作的模范”,因為他們與群眾的關系十分密切,他們的工作收得了很大的成效。發揚這些經驗,收集更多的經驗,供給一切落后的鄉蘇、市蘇以具體的榜樣,使他們的工作提高到先進鄉蘇、市蘇的地位,團結千百萬群眾于蘇維埃的周圍,爭取一切蘇維埃工作適合于粉碎敵人“圍剿”的要求,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政治區劃及戶口
長岡鄉屬于江西省興國縣之上社區,是從本區榔木鄉劃出來的。
上社區工作的等第:長岡、榔木第一,楊澄第二,合富、秀水、塘石第三,仁田、上社第四。
長岡鄉分為長岡、塘背、新溪、泗網四村。
戶口:
一、全鄉四百三十七家,一千七百八十五人,出外當紅軍、做工作的三百二十,在鄉一千四百六十五(短夫及區鄉工作人員在內)。在鄉人口中,中農貧農一千二百八十六,工人、雇農、苦力一百零二,地主富農七十七。
二、出外當紅軍、做工作的:
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二年當紅軍,八十;
一九三三年當紅軍一百三十九。
在游擊營,七;
調縣以上工作,三十四;
調后方醫院工作,二十四;
調當長期夫子,三十六;
共三百二十。
三、地主富農:
原有地主二家,五人;
原有富農十一家,七十二人;
八月查田查出地主之妻女與工農結婚的,六人。
從這六人收回土地三十六擔六斗,沒有查出別的富農地主。
代表會議
一 會議情形
議事日程經常是:(1)開會,(2)報告,(3)討論,(4)其他,(5)散會。拿紙寫好貼起來。每次討論的具體問題,則只主席自己開在紙上,不貼起。“報告”,首先主席報告開會理由,講二三十句。接著區蘇的“參加同志”報告(差不多每次都有區蘇的人參加:部員來的多,十次有五六次;部長來的少,十次有二三次;主席、副主席不常來,十次只有一次),內容是政治形勢與工作情形。“參加同志”沒有說到的,主席與支書補充。“討論”,均是具體問題,例如十一月八日開的一次會議,討論了下列各項:
(一)軍事動員。又分為:1、擴大紅軍。長岡村代表答應擴大五人,塘背村代表答應四人,新溪村代表答應三人,泗網村代表答應三人,共十五人,限十一月三十日做到。2、優待紅屬。決定要模范耕田隊與勞動互助社一齊動員。3、歸隊運動。本鄉有七個開小差的,決定要宣傳隊(鄉的,村的)、突擊隊(紅軍老婆組織的)進行工作。4、慰勞紅軍。每村答應毛巾四條;黃麻草鞋與布草鞋,長岡答應一百一十雙,塘背一百雙,新溪九十雙,泗網一百雙。
(二)經濟動員。又分為:1、經濟公債。本鄉承認銷五千四百五十六元,收到了谷子八百二十二擔,值四千一百一十元,又收到現洋一百二十七元,共收了四千二百三十七元,尚差一千二百一十九元沒有收齊,決定要各代表“拿出精神來”做宣傳,限十一月二十五日收齊。2、合作社。消費合作社過去只區有,現在鄉組織支社,還只集股一百零幾元,但群眾已承認了三百五十元,決定要各代表進行收集的宣傳,宣傳隊也要出發。3、節省運動。決定多種蔬菜以備春荒,把谷米節省起來。
(三)修整河堤道路。決定限十一月二十日至三十日十天內,修好通江背洞之六里長的大路,修六尺寬。修好后再修他路,四尺寬。選舉籌備員五人,于路修好后修那個一丈寬被水沖壞了的河堤。至于那座大木橋,則與榔木鄉合修。
(四)“擁護區蘇”。為了對第三次全區蘇維埃代表大會十一月十二日的開會表示全鄉群眾的擁護,決定贈送紅匾一幅,一尺四寸紅布,寫四個字。十二日復動員全鄉群眾十分之九整隊去區蘇,要打爆竹。(結果群眾去了十分之八,打了五六千爆竹,都是群眾自己買了去打的。)
后二項是放在“其他”一項議程內討論的。此次討論的各問題,都是選舉大會中選民的提案交鄉蘇討論者。
二 檢查制度
兩次代表會議之中,一次是討論問題的,另一次是檢查工作的。
每次檢查工作的會議之前,各村值日代表召集所屬代表開檢查會,由值日代表以其結果在代表會議上作報告。報告后,討論未曾做到的及做得不好的如何做到及改正。
此辦法開始于榔木鄉,長岡從榔木劃出之后采用這個辦法,后來楊澄鄉也采用了。最近區蘇召集了一個全區工作檢查會議,要各鄉都采用。
三 值日代表
各村代表數:
長岡村,五百多人(分田時人數),十四個代表。
塘背村,四百九十多人,十四個代表。
新溪村,三百多人,十三個代表。
泗網村,四百多人,十四個代表。
各村工作等第:長岡第一,塘背第二,新溪第三,泗網第四。
每村一個“值日代表”,輪流充當,每人每次值十天,九月起實行的。九月前是“代表主任”制,指定一人專任。行了兩年后,以主任制有缺點,責歸一人,余人不便練習工作,輪流則免此弊。但值日制(實是值旬)也有缺點,代表弱的不能領導一村。
四 常委會
蘇維埃成立以來即有常委會。
主席、副主席、文書、中共支書、少共支書,共五人。必要時,值日代表參加。
五 代表領導居民
每個代表管居民二十幾人至五十幾人不等,如長岡村的代表李求應,他就是管五十多人的。
每個代表手中有一個居民冊,冊上分為男成年、女成年,男少隊(可當長夫)、女少隊(可當短夫),男兒童、女兒童。男成年中又分為在赤衛軍的(可當長夫)與不在赤衛軍的(可當短夫),女成年中也分為在赤衛軍的(可當短夫)與不在赤衛軍的(可優待紅屬)。
六 代表的變動
沒有新劃行政區時的榔木鄉(七村,三千人),去年十一月選舉代表七十多人,候補代表十一人,共八十多人。其中女代表十六個,男代表六十多個。到今年十一月一日改選時,原選男代表只剩下五個,多數當紅軍去了,少數調動了工作,紅五月一次就去了二十九個。每一代表去時,先天召集所管群眾選舉一人,名曰“代理代表”。
七 代表的政治表現
最好的百分之六十。
中等的百分之三十五。
最差的百分之五(四個)。
這四個最差的是兩男兩女,很笨,又不積極,十次會只到四次,到了也不聽事,更不發言。對群眾態度“粗”,群眾不喜歡這四人。七月把他們改選了。
八 女代表
十六個中:
最好的八個,尋工作做,又做得好。
中等的六個,不知尋工作做,交給工作就做,做不很好,要人幫助。
最差的兩個,交給工作也不做。
長岡鄉代表會議有許多好的創造,如常委會、值日代表、代表領導居民、檢查制度等,都是別地可學習的。但常委會應改為主席團(大鄉七人,小鄉五人);值日代表應改為代表主任,擇最好的代表一個月或兩個月一任,十天一換太頻繁了。會議討論的問題也很實際,但那個空洞的五條議事日程應取消,為什么不把那張開列了具體問題的單子貼出來呢?長岡鄉的檢查制度是很好的,工作的完全執行與爭取速度,依靠這種辦法。最壞的代表應早些撤換,八個月后才改選,太遲了。代表調動了工作,即刻補選是對的,但不應稱為“代理代表”。
此次選舉
一 選舉委員會
九人:中共支書,中共婦女干事,雇農支部長[3],手工支部長[4],貧農團主任及另一人,大隊長,鄉代表二人。支書為主任。九月組織的。
縣蘇原定九月底選舉,兩次改期,第二次決定十一月初。
二 選舉宣傳
講過去階級未分清楚,現分清了,故要選舉。還講了為打破“圍剿”,為檢閱工作使之更進步,故要選舉。
三 選民登記
四村各造冊,由代表負責登記所管居民,交于選舉委員會發榜公布:有選舉權的一張,十六歲以下無選舉權的一張,地主富農等無選舉權的一張,前二張紅,后一張白。四村及鄉蘇門外各貼這樣的三張。選民冊九月本已造好,但把工人家屬不算作工人成分,上月改正過來,重新公布。對于工、農選舉代表標準的分別,群眾中有生疑問者。正確了解“工人領導”這個問題[5]的,全鄉不足十分之一。
四 選舉單位
四村每村一選舉單位,另一工人單位。
五 工作報告
分兩天開選民會(十月十九、二十兩天),第一天兩個村,第二天兩個村。
主席到長岡、塘背兩村報告,分兩天出席。副主席(支書兼)到新溪、泗網兩村報告,也分兩天。報告分軍事動員、經濟建設、其他工作,共三項。
報告后,選舉候選名單。也曾提出要到會群眾批評鄉蘇工作,但無批評者。
六 候選名單
十月十九日支部干事會開會,各村都有人到(共到十一人)。按照各村工農人數比例,擬定一張五十五人的名單,恰如應選代表之數。然后提交各村黨的小組會、工會、貧農團去討論,由各小組黨員在作工作報告的選民大會上起來提議,經大會通過,省去了選委準備名單的手續。
名單公布,四村及鄉蘇門外各貼一張。
公布后三天即選舉。
七 選舉大會
時間:十一月四日。
工人在鄉蘇開會,到了百分之九十,余是病的,未到。農民分四村開會,到了百分之九十三。上午開會,選民進門簽一“到”字于寫好了自己名字的一張表上(表二十四格,縣蘇印發,寫二十四個選民的名字)。一人守門,門外有小孩子看,也有進來的。地主富農知道沒有份,無來者。
程序:選舉委員報告,鄉蘇主席報告,區蘇參加同志報告,問選民有意見沒有(沒有),依候選名單逐名介紹、表決(無否決者),討論提案(有人提議全鄉十六歲到四十五歲無疾病者全體上前線,多數通過。此外,如十一月八日代表會議所討論的“軍事”、“經濟”、“堤路”各案,都是此次選舉大會提議的)。
上午十時到齊開會,下午四時散會,“精神很好”。
八 代表的政治表現
五十五個代表中,最積極的三十六個,中等的十九個,最差的尚未發現。
各代表中,老代表連選連任占十分之六(三十多個),新當選的十分之四。
九 選舉后的代表會議
選舉后第二天(十一月五日)上午,開第一次代表會議,選舉主席、副主席、文書,選舉出席區大會的代表(十人)。區蘇有三個同志參加這次會。第四天(十一月八日),開第二次會議,討論選舉大會的提案(見前)。
長岡鄉此次選舉的缺點:(1)宣傳沒有指出,蘇維埃是群眾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政權,選舉蘇維埃代表是群眾最重要的權利。(2)候選名單人數恰如應選人數,沒有比應選人數增加一倍,因此群眾對于候選名單沒有批評。選舉委員會在組織候選名單問題上沒有起什么作用,只有黨的活動。(3)工作報告會議上沒有盡力發動群眾對鄉蘇工作的批評。除了這些缺點之外,其余都是成功的。
鄉蘇下的委員會
以下是群眾團體。
分村、鄉兩級。村五人,主任即為鄉之委員。鄉五人的多,因村有委員會,但七人、九人、十一人的也有。
一 擴大紅軍委員會
七人,內三人是代表。討論“擴大”、“優待”、“慰勞”、“歡迎”。
慰勞隊(七人,有隊長,內四人是代表,一男三女,其他三人一男二女)挑著花生、豆子、蔬菜、草鞋去醫院,去縣城,有一次去黃陂小布,慰勞紅軍。
二 土地委員會
七人。九月查田運動[6]時還開了幾次會,對前月查出的三十六擔田加以處理。后來沒有開會了。
應改為農事試驗場管理委員會,場內附設農產品展覽所。
三 土地登記委員會
五人,每村一人,主任常駐。七月組織的,做了兩個月,登記完畢,取消主任的伙食。
辦法:到各村問各代表,登記起來。代表不曉得的,便到那家去問。八月不明表格內容,登記不完備,延長一個月,登記好了。
四 山林委員會
五人,主任外,每村一人。管種植、保護。
種了些樹,山壞,不發達,應種在河旁、路近、屋邊。
私山如砍樹多,要問過山林委員,少則不問,沒有規定尺寸。
五 建設委員會
五人。指揮“水利”、“橋梁”兩委員會。
六 水利委員會
五人,主任外,每村一人。
七 橋梁委員會
五人。管橋路之修理。應稱橋路委員會。
八 國有財產委員會
五人。雖有,不了解做什么工作。
九 倉庫保管委員會
三人。管公債谷及紅軍公田谷之保存。
備荒倉亦歸它管,將沒收的三十六擔田的谷拿來備荒,共十多擔。
十 沒收委員會
三人。管罰款、捐款。
九月起罰地主九元,捐富農二百二十五元(十一家,多的捐四十余元,少的十元)。
過去把富農田地、山林、房屋、耕牛、農具一概沒收了,只分了些壞田、破屋給他們,沒有分山。現富農耕牛、農具需向人租。富農的現款過去“罰”的也有,現在“罰”的也有,無所謂捐。現在富農家況比雇農差。
(應該指出:長岡鄉對富農的政策是錯誤的。)
十一 查田委員會
九人。現沒有了。
十二 教育委員會
九人。
十三 衛生委員會
五人。四月組織的。
十四 防空防毒委員會
五人。十月組織的。開了四五次會。
十五 籌備委員會
為開紀念會而設。
長岡鄉的村委員會(許多的委員會在村都有),使蘇維埃聯結了更廣大的群眾,這是蘇維埃工作發展到高度時的很好的創造。因為村有了五人的委員會,鄉的委員會許多也只要五個人就行了,而鄉的每個委員會的五個人,其中四個就是四個村委員會的主任,這樣把工作組成了網,對于鄉代表會議的工作的幫助是極大的。但長岡鄉同志把這些委員會看做如同工會、貧農團等一樣的群眾團體,而不知其是蘇維埃組織的一部分,這是不妥當的。其中建設委員會可取消。土地委員會在興國這種土地斗爭深入了的地方,應改為農事試驗場委員會。此外應增加“糧食”、“戶口”、“工農檢察”、“赤色戒嚴”等幾個委員會。這些,在中央政府頒布的地方蘇維埃組織法上面,已經規定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