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主義
華生先生曾說:“中國在新世紀的發(fā)展第一位的矛盾是什么?主要矛盾是什么?恐怕還不是農村問題。最大的問題,最大的矛盾實際上是城鄉(xiāng)問題。要把城擺進來,這是主要矛盾。”這里講了辯證法,但是,只是講了半截,只談了主要矛盾,沒有進一步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或者說是直接就把“城市化”看成矛盾的主要方面。這個問題需要分析研究。
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確實是工業(yè)領導農業(yè),城市領導鄉(xiāng)村,就是說,工業(yè)化、城市化一直處于主導地位。以社會主義革命來說,也是工人階級為領導,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這是唯物主義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是正確的觀點。但是,列寧說過,真理哪怕再前進半步,就會變成謬誤。
辨證觀點告訴我們,什么事情都不能絕對。凡是知道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共產黨早期就是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把革命重點放在城市,放在工人運動上,結果屢屢失敗。為什么呢?第一,唯物主義的觀點被絕對化了,就變成了唯心主義,因為沒有聯(lián)系中國實際。沒有考慮雖然工人階級是惟一能領導革命走向勝利的階級,但是,當時的中國工人階級力量很弱,不能單獨同敵對階級較量。因此,第二,它就成了形而上學,不是辯證唯物主義,不懂得要把工人階級的先進思想同農民運動想結合,就像瞎子背跛子的故事講的道理一樣。是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工人階級先鋒隊領導下,由“農村包圍城市”,這條道路走通了,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今天,在我國經濟發(fā)展上,在解決我國的工農及城鄉(xiāng)矛盾上,又遇到相似的問題。許多專家學者不動腦筋,死背教條,走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老路,雖然不是讓農民破產后往城市里趕,但還是認為只有進城或城市化一條路。
他們沒有想到中國有13億人口,遠遠超過美、日、英、德、法、俄等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總人口之和。列寧89年前就說世界市場已經被帝國主義公分完了。上個世紀后期全世界已經深感生存環(huán)境的惡化。學者們想過沒有,12億人城市化意味著什么?
學者們也沒有想一想,現(xiàn)在還有8億在農村,城市里已經有1.3億(還是)農民工,就是說還沒有真正進城。這里要特別指出,有人曾經提出改變“農民工”這種稱呼,但最后還是決定不能改變。這不是僅僅叫法問題,而是沒有保證農民工實際就能轉變?yōu)槌鞘泄と说奈镔|經濟基礎;此外,還有許多政策性問題。
學者的毛病就是常常脫離實際。非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和馬克思主義者的區(qū)別,還在于常常只是向后看,說老一套的東西,現(xiàn)在主流經濟學家在這二十多年里,提出的改革,哪一樣不是原來的資本主義的哪一套?而且還只是一些教條而不具體的東西,不知道如何同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結果缺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色。馬克思主義者就不同了。他們先要搞清楚現(xiàn)實情況,分析研究它的可能的變化發(fā)展。
“最大的矛盾實際上是城鄉(xiāng)問題。”這是對的。但是,應當進一步分析,認識城鄉(xiāng)矛盾的實際是先進的城市和落后的農村、先進的工業(yè)和落后的農業(yè)、少數(shù)文化比較先進的城市居民和大多數(shù)文化落后的農民的矛盾;在不是一個“城市化”所能解決得了。所以,我贊成中央的“三農問題”這個提法,我認為,城鄉(xiāng)矛盾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農村;“三農問題”是影響中國今后發(fā)展的最大的問題。
解決“三農問題”不是要農民進城市,這是轉移矛盾,加劇城市的就業(yè)、住房、秩序、環(huán)境等等問題,降低城市生活質量,激化勞資之間、城市之間和國際的矛盾,使農村更加落后。
解決“三農問題”還是在于改變“三農”現(xiàn)狀,核心是把單純的“三農”多樣化,要亦農、亦工、亦商、亦學。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