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錯的不是我們是世界》:80后的精神紀錄★郭松民 我和《錯的不是我們是世界》的作者尹帥軍早就認識,不過當時他叫牧川,我也一直認為他就是姓牧名川,直到收到他這本新書,才知道牧川是他的筆名。 牧川是80后。但在我的印象中,他好像沒有那么年輕,他留著山羊胡子,再加一頭亂蓬蓬的卷發,老是讓我聯想起蘇俄早期的革命家托洛斯基或斯維爾德洛夫一流的人物,他也確實在烏有之鄉的一次紀念
本文選自尹帥軍著《錯的不是我們,是世界》,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5月出版。購書鏈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3700490.html 導讀:一個人可以平庸,可以空虛,可以沒有理想和信念,我們不能強求每個人都是理想主義者。但是一代青年不能沒有理想和信念,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理想和信念。 理想和信念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是一個民族之所以前進的動力。沒有理想的民族,
2015年5月12日,貴州高校舉辦了紀念“五四青年愛國運動”96周年學術講座。講座由魯保林博士主持,劉明國、楊經華、湯韻旋三位博士分別主講了《論人性——人與物和動物的異同》、《大學精神——<大學>導讀》、《論當代大學生的修養》。參加講座的有貴州大學、貴州財經大學等高校師生。 魯保林博士開場講:96年前的中國大學生們,為了中國獨立富強
《少年英雄與抗日戰爭》主題講座 講 稿 主講人:李崎 都江堰市長征歷史文化研究會 2015年5月 同學們,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悼念抗戰期間犧牲的中國軍民,成為各地紀念活動的主題。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火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口卷入其中,作戰區域2200萬平方公里,
【原標題】錢昌明:一個真實的朝鮮是怎樣的?——出游社會主義朝鮮的見聞與感受 妖魔化朝鮮的傳言何其多!一句話,都說它是個民不聊生的“悲慘世界”。 抱著親眼去看看“朝鮮究竟是什么樣的?”的想法,4月22號踏上了由烏有之鄉組織的赴朝之旅。 旅游團從北京出發,整個日程為7天6夜。我們到過平壤、元山、開城等城市;也去了檜倉郡的志愿軍烈
一個青年學生的愛國,真有如一個青年姑娘初戀時那樣的真純入迷。 ——方志敏《可愛的中國》 我們依然要面對消費式的愛情、面對活著的死亡、面對主義的勢微、面對理想的掙扎、面對良知的沉默,面對、愧對千千萬萬毛岸英一樣的烈士的詢問:喂,你們過得好嗎?你們幸福嗎?你們的靈魂安寧嗎?你們還記得昨天的炮火嗎?你們知道昨天烈士的犧牲,是為了讓你們今天更幸福、更有
綜觀毛時代的文藝景觀,可以看到其深厚的民族風格:在審美上,呈現一種素樸中和、積極明快而又凈麗含蓄之美;表現上明白曉暢,通俗易懂,避免隱晦、荒誕的手法;整體散發著濃郁的抒情性和昂揚雄健的浪漫格調;以勞動者為主要表現和接受對象,關注現實社會和歷史題材,著力于塑造典型環境和典型形象,突出思想本質和政治、道義主題;重視文藝的群眾參與性和接受效果;由此,在文藝的功能上,激濁揚清,批判落后,贊頌崇高,關注現實政治和歷史發展,注重對人思想修養、人生境界、思想認識上的提高,引導人們積極參與現實生活、生產、政治活動。
這些,既是繼承和再造了一個浴血重生的民族的優秀傳統,同時又有不同于以往任何時代的進步性。文藝從少數貴族、精英的消遣娛樂而變成全民的精神財富,知識分子從文化占有者成為“文化工作者”,為人民服務。它的面向大眾的全民性、普及性,從而它的實踐性、政治性,是最突出的特點,也是理解毛時代及其前后文化發展包括各種沖突、糾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