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讀高中的同志給我發來這么一段信息。
他說:“我是在初二下學期的時候,也就是20年初接觸到了共產主義思想。那時我的學習成績很不好,但我在了解了這些思想以后,或許是因為當時比較幼稚的原因,覺得自己多學一個小時就可以多改變幾個窮苦人的生活。
于是我學習很有動力,用偉人們的話來鼓勵自己,學習累了就聽聽紅歌,讀讀毛選,從年級將近兩百名考到了年級第三。可以說,我學習上的進步都是這些思想帶給我的。
那段時間是我最自信最驕傲的時光。
但是在上了高中以后(2021年8月后),了解的東西越來越多了,社會上的負面新聞也越來越多,逐漸感覺自己做不了什么,越來越悲觀,很迷茫,學習也沒有動力,以前那股沖勁也沒了,我現在是眼睜睜看著自己頹廢下去。
我未來打算學習法律,也有成為公務員的想法。希望您可以給我一些解決方法,謝謝您了。”
同志的這段話,其實揭示了當代年輕人面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為什么而讀書?
在一百多年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明朗的。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那個時候,清廷腐朽,外族入侵。中華民族從歷史上最先進最文明最富裕的民族,墮落成世上最落后最愚昧最貧窮的民族。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我們甚至連被長期殖民的印度都比不上。
用偉人的話講就是:“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人類有了幾千年的文明史,學會了說話、穿衣、吃熟食,但說到底,還是沒擺脫弱肉強食的獸性。一個國家如果弱小,必然會被強國欺負。
所以被列強按在地上摩擦一百多年的中國人,深知強國的重要。民族不獨立,國家不富強,個人想過上好日子,那是妄想。
于是,在這種悲愴的情緒下,強國,成了那幾代中國人的共同心愿。中國人寧可勒緊褲腰帶少吃點,都要造出原子彈,造出自己的工業體系。
伴隨綜合國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增強,我國遭遇大規模外敵入侵的風險已經大幅降低。并且在世界格局上,美蘇達成戰略上的均勢,亦降低了世界大戰爆發的可能性。一個總體和平的時代已經到來。
當生存的緊迫性威脅解除后,人們便更加關注個體幸福。“強國”開始讓位于“求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逐漸被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取代。
對那時候的學生來說,讀書與其說是為了民族崛起,不如說是為了改變個體貧窮的命運。而其中的佼佼者,也確實做到了這點。
在改制的時代大潮中,由這些時代精英上演了無數令人炫目的造富神話,但同時也帶來了過度自由競爭下觸目驚心的底層悲劇。
40多年過去,最早享受到改革紅利的那一批人已經坐穩了自己的優勢地位,自由競爭成為過去,壟斷成為現實。
曾經要求松綁的人,成功地把繩索套在了別人身上。懸殊的貧富差距每時每刻都在損害著社會公平??梢哉f,貧富差距,是當前消費低迷、低生育率、內卷躺平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的總根源。
如果換一個詞形容上述現象,那就是“階級固化”。
因此,若要說現在的人該為什么而讀書,我認為是為了公平而讀書。而想要實現公平,必須改變游戲規則。
那么能改變規則的是什么人呢?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規則的制定者,另一種是規則的優勝者。
所以對這位灰心的同志,我的答復是,“正是負面的事情越來越多,才顯得你的努力更有必要。你要為窮苦人而成才,去奪取更多社會資源,造福更多的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