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毛澤東在湖南一師讀書期間,不是那種孤獨清高、孤芳自賞的迂腐書生,而是一個廣交天下奇杰的熱血青年。在他看來,人不可能單獨一個人取得成就,交結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奮斗,是至關重要的大事。他不但重交友,更為特別的是交友之奇,朋友間不談金錢,不談男女之事,不談家務瑣事,只愿意談論人的天性,人類社會,中國,世界,宇宙!他認為,這樣的人不在官府廟堂之上,也不一定在自命不凡的精英圈子中,那些一無所有的貧寒學子,那些被看不起的下層百姓,往往隱匿著一些非常之人,能做非常之事,能創非常之業。一師畢業時,毛澤東周圍真地聚集起一批奇友,看起來無特別之處,但卻個個胸懷遠大,有救苦救難、救國救民之志。這些年輕人雖然人生道路各異,卻以改變中國和世界的偉業永載史冊。
為慶祝建黨百年,我們連載昆侖策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王立華同志著作《一師毛澤東 要為天下奇》中“交奇友”部分內容。該系列文章內容精彩、領悟獨到,既可從中學習中國共產黨早期的歷史,也可得到刻骨銘心的事業人生啟迪。已發第一至十九篇(見文后【相關閱讀】),此為第二十篇(終結篇)。
學子毛澤東奇友之二十 ——周曉三、葉兆禎、傅昌鈺
【新民學會會員長沙合影(毛澤東位于后排左4)】
周曉三
周曉三,又名明締、名弟、筱顏等,湖南湘潭人。
他小毛澤東兩歲,考入一師時間晚一年。
1917年9月,毛澤東發起一師湘潭校友會,得到他和羅學瓚等湘潭同學的贊同。年底召開成立大會,毛澤東報告籌備經過及宗旨,并提議選周曉三為湘潭校友會總干事。在一師求學的湘潭先進青年,因此有了一個集合同志、創造新環境的初步組織。
【湖南一師湘潭校友會合影(毛澤東位于二排左3)】
同年10月,毛澤東被選為第一師范學友會總務后,接辦工人夜學,安排周曉三擔任乙班理科教員。
【湖南一師的工人夜學】
幾個月后成立新民學會,他是參加首次會議的12個“圣人”之一。在一師附小開會,討論會友向外發展問題,他也是與會者。同年秋會員在毛澤東帶領下,北上到北京準備留法勤工儉學,他是少數幾個選擇了另一方向的會員,成為赴日留學會員之一。
1919年,周曉三考入日本東京高等師范學習。
后輾轉東南亞,終身從事教育工作。
葉兆禎
葉兆禎,又名瑞齡,湖南益陽人,一師學生,與毛澤東同歲。
畢業前一年,毛澤東主持辦工人夜學,他是參與同學之一,擔任甲班國文教員,他還負責“實驗”事項,既學生的入學測驗。
【毛澤東題寫的《夜學日志·二號·紀事錄》)
1917年11月19日晚6時半,長沙天將黑時,毛澤東精心策劃的夜學開張。晚餐后教職員陸續到學校,學生們也逐漸報到。他們先參加測試,分為兩個班,每人發一張紙。葉兆禎等把題目寫在黑板上,出了以下三道題:
(一)書街名五個
(二)寫住所及職業
(三)寫姓名【1】
那天,參加測試的學生,有清楚不誤全部寫出者,有略寫街名二三個及姓名住所者,有的連姓名也不能寫好。交卷后將他們導入禮堂靜坐,一小時后評卷完畢,成績好的為甲班,共44人;成績差的為乙班,共41人。分班后,整隊向國旗和孔圣行三鞠躬禮,職員和學生互行一個鞠躬禮。一師學監主任和夜學主任分別致詞,介紹各位教職員,說他們都能寫能算能做,會盡心教大家。
之后,毛澤東逐條解釋上課說明書。他說,今夜開學了,分了班,你們就是這夜校的學生了。再過兩天,到下禮拜一日(即陰歷9月28日)便要上課。今將各事說明如下……
毛澤東還特意告訴大家,講義和筆記本由學校發給,每次上課時衣服聽便不必求好,學校已與警察聯系保護,來往只管放心。
有這些熱心學子的精心組織,一直辦不成功的夜學,終于又有條不紊地辦了起來。
這年底,他們開始討論建立組織。葉兆禎參與發起新民學會,是參加首次會議的12個“圣人”之一。但不幸的是,他也是去世最早的會員。
學會成立兩個月后,他們就從一師畢業了。葉兆禎回家途中遇熱,因沒得到及時救治,到家即病逝,終年25歲。
毛澤東在學會報告中評價他:
“為人和平中正,有志向學。”【2】
【1918年湖南一師八班畢業照(毛澤東位于四排右2)】
傅昌鈺
傅昌鈺,字海濤,湖南瀏陽人,小毛澤東3歲。
他是一師學生,曾與毛澤東一起謀劃成立新民學會。但與眾不同的是,學會成立時他不在國內,卻仍是第一批會員。學會成立前,毛澤東曾發動同學好友赴日本留學,并起草了赴日求學計劃,傅昌鈺是第一個響應者,并于1917年東渡日本,1918年入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就讀,是學會第一個留洋學子。
關于傅昌鈺的史料極少。只知他1921年2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隨后參加中國共產黨,是最早的黨員之一。1923年毛澤東創辦湖南自修大學,他在附設的補給學校當教員。1928年任中共上海滬南區區委書記,期間曾在《布爾什維克》雜志上發表文章,講上海法界及滬南區群眾斗爭。
后來,在黨的地下工作中犧牲。
新中國成立后被認定為革命烈士。
【新民學會史實陳列浮雕】
注 釋:
【1】《毛澤東早期文稿(1912.6-1920.11)》,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101-108頁。
【2】中國革命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編:《新民學會資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頁。
【相關閱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