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大學生,疫情期間從右轉左,有一些感悟和問題,想和大家探討。希望認識更多有思想深度的同志,也歡迎就此文章進行批評。
我轉向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找人生鑰匙的過程。高中時代擁有幾位人生導師類型的老師,在他們的耳濡目染下,我最快樂的事情就成了追求真相與真理。第一個思考的問題是“人生閉環”,就是我們的人生是一眼能夠望到底的——小初高大,就業結婚生子老去,仿佛有一雙無形的手支配著我們的人生。身邊很多擺脫閉環的同學,結果就是淪為社會混子(沒有貶義色彩)或是啃老族,我反感這種出路的單調性。第二個思考的問題是人生目標的同質化,大部分人只是單純為了活著與物質上的活好,跟長輩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之后被教育了一通。第三個思考的問題,來源于一部電影,《搏擊俱樂部》。由于高三長期緊繃的精神,我覺得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像個男人,我甚至幻想也能有一樣的發泄方式。“拋棄一切才能獲得精神自由。”這句話始終縈繞在自己腦海里,很多人被物質奴役了。但讓給我痛苦的是,電影的結尾并沒有給出解決方案,而是一種無政府主義性質的漫無目的的破壞。在當時,我有一個特別要好的中產學姐,她總是能夠在我自己給自己找了一大堆問題陷進去然后痛苦的時候,給出我一些自己的見解,我也養成了尋求更高階的視角看問題的思維習慣(找比自己更強大更成熟的人聊),很多成人成了我的朋友,但和同齡人卻漸行漸遠,自己的愛好也逐漸和他們脫節,以至于現在基本脫離低級趣味,自然而然喪失了同齡人之間交往的大部分話題,身邊也就沒幾個朋友。
初入大學的那一剎那,自己對大學的意淫夢就破滅了。經過半個學期的感性認知,我認為大學生身上有三座大山:官僚形式主義,理論知識脫離生產實踐與就業市場,績點帶來的內耗性競爭。這半個學期我過得異常痛苦,一者經管類專業對數學要求很高而我沒有太多數學素養,所以別人學一倍時間我要花三倍時間,被學業牢牢栓死。二者,我碰到了大學的種種問題,一直在痛苦中反思,當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時,我就來知乎尋找理論支持。在幾名“勸退派”大v的影響下,我開始對大學有了自己的認識,但總感覺他們沒有說到最點兒上。最后呢,馬克思給出了最能讓我信服的答案:資本對教育的異化。我神奇地發現困擾自己將近十幾年的問題都解決了,資本對勞動力的異化導致“人生閉環”;“人生目標同一化的問題”我不再考慮,因為很多人活著就不容易了;996問題,大學生研究生跳樓問題,種種問題,我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更為精妙的是,我發現自己對大學問題的探索,遵循教員《認識論》的過程。而且我反思的大學教育的種種問題,教員在五十年前已經給出精辟的分析了,《決裂》這部電影以及馬尾巴的故事讓我拍案叫絕。五十多年前的問題,至今依舊存在,反而變本加厲。
隨著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我意識到這是教育路線之爭。大學教育的本質是資產階級法權的體現,教育路線是“關門辦大學”,采用的是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管理方法。授課呢,不是教授的主業,碰到好老師只是個概率問題,所以大部分人都被倒逼去自學(這是一種無奈之舉,我們延續的還是高中應試教育的學習方法,所以美其名曰素質教育,大學實則是高中的延續)
這種脫離實踐的二十多年的純粹理論性學習實在讓人無力。我知道豆瓣上有個九八五廢物引進計劃,個人猜測是這種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高理論的低能兒。再看看我們的大學生成天在干什么,總體能用五個字概括:吃,喝,睡,學,玩。這不就是一座把學生圈養起來的動物園嗎?把大量理論知識以一種不減于高三的學習強度灌輸給學生,然而這些只有百分之二十能用到將來的職業生活中。可大部分人是沒有做題家天賦的,所以我們都被牢牢拖死在學業上,一天下來,還要應付水課,已是精疲力竭,我已無暇顧及興趣愛好,更別說學習自己想學的東西。
我開始反思,或許大職規老師自己就沒有職業規劃呢?或許馬院的老師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講的東西呢?或許......
上層社會的孩子們自幼接受精英教育,學的是管理,學的是御人之術,可我們呢,在一節節水課與知識密度低下效益低下的專業課中耗盡自己的時光,每一節課,每一個活動,每一次考試,都是大寫的“無意義”,這種無意義感使得我異常焦慮。經過調研,我的同伴們有一半人對自己的未來規劃一片混亂,甚至有些學長到了關鍵期還不知考研保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顯然大學在職業規劃教育方面失職;再看北交通,北郵這些學校,大學生自殺事件層出不窮,大學在心理教育方面又是缺位的,他們甚至還沒有學會如何當好一個普通人。
我們像是一件件流水線上的產品,被批量生產出來,耗盡二十年的青春,只是為了獲得一個企業初步用人的門檻(985,211),而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還沒有這個門檻。本該是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的青春呢?本該是花季年華的散發著荷爾蒙氣息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呢,在我的記憶里都變成了一片灰蒙蒙。
回到大學,我的同伴們還在碎片化與童稚化中消磨度日;老師和學生還在表演一場雙向的行為藝術,一方假裝在講,一方假裝在聽;耗費我們生命的垃圾活動被批量化衍生出來;內卷與爭奪那幾個少的可憐的保研名額,讓學生們互相碾壓勾心斗角;還有那幫心智不成熟的大學生假官腔搞出來的學生會社團......
我看過電影《決裂》,系統學習過馬哲,正在從毛選中汲取養分,一種斗爭下去決不妥協的觀念在我腦海里產生,我要與這套教育制度決裂!
脫離寢室,因為自己一進去就瞬間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踹開保研,因為覺得把大學當做高四,高五,高六上容易出人命;放棄社團,因為干貨太少,耽誤時間太多;逐漸脫離了群體,以避免被無意識地裹挾,最終淪為烏合之眾。但我同時建立了自己的關系網絡與信息交換系統,有能在關鍵時刻互相幫助的朋友,保證學習強度學會專業課;我也盡力而為從物質和思想上去啟發,喚醒更多的熟睡著的同伴們,雖然大多數時間不被理解,我在學校算是個異端——同學們的自我意識很多尚未誕生,小資情結蔓延很嚴重,我覺得他們會在將來的工作生活中慢慢醒來。但不妨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幾名同志。
一句話概括之,我跳出了大學的游戲規則,玩屬于自己的游戲。把時間花在刀刃上,學習理論,歷史,哲學,改造自己的思維方式,多從道的層面突破。而大學教育恰恰注重器這一層面。我堅持兩點,路線錯誤知識越多越反動,如學校屁股不正的專家大牛們;不能用戰術上的懶惰掩蓋戰略上的勤奮。同時,我進行社會調研。在假期取得實習的實踐經歷,與職場的同事們交流,很多觀點看法一致,也獲得了忘年交。
我的問題如下,懇切請教各位同志
1.我對大學的看法和玩法,同志們有什么看法建議呢?或是批評指正?我覺得自己看遠了大約十年左右,對應著工作生活;自己又是實踐派,對學習生活感覺無聊,因此在大學很多時候是人到了但神還在十年開外(嘿嘿)
2.學業:經管類專業,我缺乏基本的數學素養,正在吃力地混及格,本專業,枯燥無聊,不太感興趣;但我知道,要想玩好這場游戲,器層面,經濟,法律都需要懂,研究生想奔向法碩方向,是否可行?身邊的同志想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馬哲的研究生,二者有什么區別,出路如何?
3.身邊的同志一直在線上交流,多在建政和打嘴炮。除了這些之外,我們還能不能做更多的事情?
4.自己做的事情不被大多數人理解,同時半脫離低級趣味,喪失了和同齡人交流的話題(如游戲,吃喝玩樂等),有時候會有孤獨感,如何處理?
5.一個人的思想是否能夠被徹底改造?一個人是否能夠真正脫離低級趣味?我用教員的故事激勵自己,逐漸熱愛勞動,辦事有毅力不認輸,但惰性依舊存在,早鈴也依舊起不來......
6.這個年代能否追求到一段周恩來鄧穎超,蔡和森向景予似的愛情呢?我身邊大部分的女生,無意性別對立哈男生也如此,整天做的三件事就是化妝,秀吃秀玩和自拍,我覺得很低級趣味,或是心智不成熟,因此有戀愛的可能性也一直沒談。
7.我們的同志遍布各個年齡段,各個職業領域,如果大家一起總結自己領域的斗爭經驗,匯集成冊,比如我可以寫寫大學方面的思想啟蒙;工人兄弟可以總結技術經驗,同違背勞動法現象合理斗爭的案例;職場姐妹們分享下同事關系,領導下屬關系處理經驗,摸魚經驗,我們聯合起來,構建一個溫馨的大家庭,我相信能對社會的認知更加清晰,少走彎路。同時為新的同志提供人生路線的指導,不知這一想法是否可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