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按
4月22日晚,為紀念列寧誕辰150周年,激流網、旗幟時評、紅色參考、人民食物主權共同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網絡文藝晚會。本文為00后青年葉毅在晚會上的發言。
今年是列寧誕辰150周年,很榮幸在這次線上紀念晚會發言。在這里,我想從一個青年的角度,來和大家談談。我們青年人,不僅要學習列寧主義、列寧思想,更要在日常生活中,以列寧為榜樣,不斷做自我批評,領略列寧不同于常人的人格魅力。
列寧之所以偉大,不只是他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具體事實中,開創了一個時代的思想;更是在于,他把人類所向往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社會主義變成了現實——“革命家”這個稱號當之無愧,偉大導師這個稱號當之無愧。但是,當我們作為后來者把許許多多的光環加在列寧頭上時,絕不能把列寧看成是一個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無法學習的導師,如果這樣的話,我們承認的導師就成了一個無法學習的孤立的“神”。這不是無產階級的方式,是資產階級企圖用光環籠罩他們過去最可恨的“敵人”,來迷惑人民。我們每一個青年,每一個愿意為偉大事業付出的人,就應該對列寧持有這樣一個態度:列寧是從人民中來的,是和工人階級,勞動人民血脈相連的,是和俄國社會密切相關的,是從俄國人民反對沙皇專制政府、反對資產階級剝削漫長斗爭的經驗教訓中產生的人民領袖。因此,學習列寧就必須全面學習,從他的思想斗爭歷史中學習,不能只看到列寧被賦予的光環而看不到他的成長歷程。
那么,我們青年人需要學習和借鑒列寧的什么東西呢?我們青年要著重學習列寧早期同各類思想的斗爭史。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思想旗幟,各類思潮暗流涌動,互相攻訐,很容易讓剛剛有進步思想的青年陷入迷茫與無法適從。那么今天,我們就要從列寧早期的思想斗爭中吸取經驗。列寧在早期工作中,面對的是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沒有立足之地的社會。“民粹派”,“合法馬克思主義者”,“經濟派”等等思想流派在不同程度上誤導工人群眾,麻痹毒害了他們的進步頭腦。列寧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堅定捍衛宣傳了馬克思主義,通過斗爭樹立了旗幟,越來越多有覺悟的人聚集在他身旁。我們可以看到,列寧和各類思想的斗爭,既務實也務虛,堅持從小事做起,通過和底層群眾接觸,不斷堅定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觀,并通過對社會調查研究,不斷學習,磨練出了一雙“火眼金睛”,識破了各類思想的實質,從而在斗爭中加速了馬克思主義在俄國落地生根。
每一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點,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使命。列寧當時的情況和我們如今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我們現在遇到了新的情況。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不同思潮數不勝數,千奇百怪,青年在有受到影響后,能否不忘初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這些思潮下,很多青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當一些青年開始掌握科學理論的時候,他們首先做的不是應用到實際中去,而是把它作為標榜自己水平的招牌,不斷顯露自己的思想狀態引以為豪,來聲明自己的“特立獨行”,這是危險的做法,是毫無意義的做法。“書卷氣”“架子高”“一言不合扣帽子”“網上嘴炮”就是幼稚病的表現。那么,如何才能克服這些“幼稚病”呢?還得靠青年做自我批評,以列寧為榜樣。
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列寧。就像我開頭提到的,列寧之所以是偉人,是因為他的人格魅力與思想威力是相輔相成的。我們自然不可能都成為列寧,但是他對生活、對同志、對工作、對人民的態度我們需要學習。一,養好心態。我們首先要明白,精密細致的工作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它是一個漫長的不斷付出的過程。我們有的青年一開始一腔熱血,后來一被潑冷水,便退縮了,落后了。我們這時候就要看看列寧是怎么面對生活的困境的。列寧曾多次流放,幾乎一生都在歐洲大地上奔波,入獄次數也不少。盡管他多次身陷囹圄,但是他從未消極放棄,相反,他把監獄當作是一個特別的寫作環境,很多著作都是他在獄中完成的。為了了解外面的情況,他積極地使用巧妙地方法和外界建立了聯系,可以說,他盡管入獄,但工作從來沒有放下。他在獄中表現出永遠用不完的旺盛精力,他嚴格要求自己的作息安排,身體鍛煉也在計劃之內,并堅持從事科學研究。他很關心獄中的同志們,只要聽到誰焦躁不安,他就寫信去鼓勵,他那永遠不枯竭的飽滿情緒使同志們都振作了起來。當然,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培養好良好的心態,它需要在生活細節中慢慢鍛煉。我們有一些人,心態不好,走了極端,開始厭煩生活,這是不對的。我們反而需要更加熱愛生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使其充實,這樣才能更好地擔負起我們理想的包袱。“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二,做好小事。“少說些漂亮話,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青年們往往沉溺于厚厚的書本無法自拔,缺乏對變化的敏感。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建立與外界的聯系,尤其是建立我們所熱愛,尊重的那部分人的聯系。聽聽他們的心聲,放下讀書人的架子,和周圍的勞動者建立一定的情誼,這雖是小事,但卻是做大事的開端。我們要在這些事情中,學會和他們打交道,讓自己成為一個勞動者的朋友。最后,平等地和他人交流,要有一定的包容心。不是每個人的思想都能有一日千里的進步,更多的人是漠視,或者說是持有既不反對,也不贊同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青年急不可耐,仿佛自己的想法就是金子,如果你不接受,要么是愚蠢要么是屁股坐的歪,于是開始扣帽子。但是,這樣的做法好嗎?不好。這是孤立自己的方法,是畫地為牢的做法。我們需要有耐心,需要以平等的方式交流。我們需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我們需要爭取到今天的朋友,也要維系住明天的朋友。如果我們用扣帽子大法,那么可能連成為明天朋友的機會都沒有了。這是我們尤其需要注意的,不要當一個嘴炮,而是做一個謙遜和藹,樸實爽朗的朋友,一個能換位思考,既有原則又包容的傾聽者。
當然,如今青年遇到的困難很多,但我相信解決困難的方法會更多。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去借鑒前人的經驗,在經驗教訓中做自我批評,這都是大有裨益的。當然,我們學習列寧不是用強迫的方法,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耐得住孤獨,受得住批評,扛得住負擔,忍得住焦躁。這是殘酷的自我斗爭,但是我相信,收獲的會更多,進步的會更大。
我的演講到此完畢,感謝大家的傾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