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退檔后決定補錄兩名河南考生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北大退檔事件,讓我們看到了制度背后的暗箱操作,也看到了所謂某些精英對底層的深深惡意……
我們都不想像哪吒一樣,命運掌握在他人手中,可一旦觸及現實利益,才發現一切都是做夢。
被退檔的程覃臨做了個癡心妄想被中國頂尖高等學府——北京大學錄取的夢,而我們一群吃瓜群眾做了個妄想通過高考改變底層命運的夢。
每一個都是如泡沫般的幻影。
如今,最新消息稱北大已決定補錄程覃臨以及另外一名被退檔考生,看起來似乎是皆大歡喜的結局,但當我們回顧整個事件,卻發現了不少尖銳而普遍的問題。
01
北大被退檔考生自愿放棄背后
“憑什么我奮斗幾十年,比不上一個投機取巧的家伙,呵呵!”
以上評論為北大同學評論
我們很難想象一群北京大學的高材生在面對一個被退檔的貧困生時,嘴里蹦出的竟是充滿著傲慢與偏見,充滿著官老爺式作風的話語,他們和當年五四時期的青年相比,竟從為底層發聲而轉到了對立面:為權貴發聲。
令人唏噓。
他們不但對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的程覃臨嗤之以鼻,也對一眾考不上985/211的網民滿含鄙視,似乎只有他們才是天之驕子,才配上北大,其他那些“非權貴”給北大提鞋都夠不上。
更有人認為這是按鬧分配,不合理不公平,靠輿論扭轉事態局面,甚至有人提出要給程覃臨開個輔導班。
我們且不說這其中制度的漏洞和暗箱操作,難道就因為程覃臨在知乎上詢問“被提檔又退檔怎么辦”,到后來輿論發酵替他感到不公,就認為這是考生和網友在胡亂鬧嗎?
這本來就是北大違規操作在先,而程覃臨只是按照既有的報考規則填報志愿罷了,就算在知乎上提問也只是不明白這個操作流程而已,難道你在高考填報志愿時不會上網問人嗎?護校護成這個樣子也真是吃相難看,壓根不講自己錯,全是別人背鍋。北大的學生如果都這水平,高等教育恐怕沒什么希望了,培養出一群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當一眾線上吃瓜群眾都能輕易感受到其中滿滿的惡意時,更何況是一個剛18歲的學生,程覃臨在面對采訪時喃喃道:“我個人意愿也是放棄,不上了,無所謂,不能連累人……老師對我特別好,校長都挨批了,老師也是,不想因為自己連累其他人。”
他不斷重復類似的陳述。
在輿論能“吃人”的今天,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程覃臨必然面對著老師、同學的另類眼光以及陌生人的唾沫星子。很難想象一個性格安靜、穩重,成績優異的孩子被逼到了什么份上:在聊天中眼神不停躲閃,或抱著墻柱子,或揪著周圍的樹葉,狀態較為緊張。
02
貧困縣還能再出幾個清北?
曾經,寒門出身的你只要成績優異就能上清華、北大,可在如今教育產業化、教育精英化、教育資源少數人壟斷的情況下,你不能了。
教育產業化
所謂教育產業化,就是鼓吹要像興辦工商業一樣興辦國民教育,要像辦企業一樣辦學校。企業講投資講回報講利潤講分紅,學校也應講投資講回報講利潤講分紅;企業搞股份制,學校也可以搞股份制;國有企業搞改制,公辦學校也可以搞改制;總之凡是企業可以搞的事情,學校也大體這樣去做。在他們眼里,教育與經濟、學校和企業并沒有什么本質區別。
在市場化的浪潮中,教育也深陷泥潭,剝離了自身的公益屬性,完全投身經濟收益。我們的家長恐怕是體會最明顯的:
就拿西安的民辦學校來說,自2019年秋季學期起,學費都會有不同幅度的上調,此次學費的漲幅遠超以往。
在2012年以前,比較優質的民辦學校收費大都在5000元/學期,2012年重新進行調整,優質學校學費調整為8000元/學期,2019年西安市民辦校學校再一次調整,邁入“萬元時代”。
對于學費上漲原因,有媒體透露是為了維持辦學,如果不調價,辦學質量有可能下降。
對于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家長們簡直是嗤之以鼻。
本來學費就已經占據家庭支出的極大比例了,如今還要再升高,簡直是不想讓人活呀!想想孩子的上學條件:要西安本地戶口,要學區房,沒有的話只能借讀,要收取比普通學生高4-5倍的借讀費(我小時候的水平),要想孩子進好學校還得托關系交上萬(甚至更多)的擇校費,順便欠了個人情債,實在是令人叫苦不迭。
教育產業化將教育變成商品來謀取高額利潤,還打著不能降低辦學質量的鬼話,堂而皇之的高收費、亂收費,讓家長為孩子上學投入更多的金錢。
如果教育產業成了盈利性產業,經濟效益第一;學校成了學店,利潤第一;教師成了店員,創收第一;學生成了顧客,有錢第一;知識成了商品,暢銷第一,那么,我們的教育將走向何方?我們的社會又將走向何方?
教育精英化
“保送生、三位一體、博雅計劃、高水平運動隊及高水平藝術團、筑夢計劃、領軍計劃、自主招生、自強計劃……-”
花樣百出、名目繁多的招生規則真讓人頭大,寒門學子恐怕聽都沒聽過,只能在夜晚的孤燈下苦讀。
曾經,文科狀元接受采訪時的一席話語驚四座:自己學業上能取得成績,來源于家庭優越的生活環境,和那些城里人的孩子比,自己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不得不承認,“寒門再難出貴子”在我們當今的社會正在慢慢變成現實。富家子弟享受著最優秀的教育資源、父母積累的優質人脈、多年良好教育得到的開拓視野,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和學習天賦,試問,這樣怎么可能不金榜題名?
而寒門學子因為受制于家庭經濟的壓力,父輩的人脈資源不夠寬廣,視野不夠開闊,學識不夠淵博等等,只能靠下苦工讀書,最后還無法競爭過那些少數人。
我們不禁要問:這是社會公平正義嗎?
“北大的輩出率是普通老百姓的52.7倍!
兩個班級九十名學生
只有一名來自普通民眾的孩子,
八十九名是官員及富豪家孩子!”
中西部地區重點中學目前就存在“掐尖”現象,又稱“衡水現象”。
這導致兩個問題,一是優質教育資源的過于集中,一個地級市基本只有一個省級重點中學,只有擠進去才能獲得考入好大學的機會,造成了嚴重的不平等。
二是鄉村文化氛圍的惡化,農村居民原來看得到身邊人能考上好大學有好工作有好出路,但今天大家突然發現再怎么讀也只能是一般學校、找不到工作,還不如去打工,就沒什么人愿意好好讀書了。
這背后也是高等教育產業化的結果,一味擴招,不為培養真正的人才,只為謀取巨額的利潤。如今的大學生連從前的中專生都不如,要技能沒技能,要經驗沒經驗,出了社會只能是投入無產階級的大軍。
現在一些央企、中央部委、以及大型跨國企業,許多只定向招聘幾個學校的畢業生,甚至只要北大、清華的學生,這樣的資源積聚使得壟斷結構越來越強悍,在精英教育體制下社會結構必然固化。
03
高考制度還公平嗎?
就目前來說,在很多人眼中高考仍是寒門子弟追求教育公平的唯一出路和最好出路,否則拼爹拼不過,拼媽拼不過,寒門子弟妄圖追求公平正義就更加成了笑話。
我們不難看出寒門與豪門早在一出生起就變得不同,兩者之間的鴻溝會越來越大,普遍不會因為有高考制度而出現巨大的轉折。那么高考也就不能作為社會公平的考量,畢竟有那么多權貴通過人脈資源和金錢將孩子送進頂尖高校,而寒門卻要承擔“可能因完不成學業而被退學”的退檔事件。
美國一些頂級“常春藤”名校不也被曝出有錢的家長涉嫌通過行賄為孩子購買進入名校的資格么。對于那些看了新聞的美國在校生而言,招生丑聞最令人憤慨的是權利不平等。大家都是擠過千軍萬馬才過了獨木橋的,憑什么你就能在高考時作弊,或者找個教練行賄就進高校?
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在網上發了一條諷刺性評論:“原來錢才是真正的平權行動!”
結語
我們為程覃臨被補錄而欣喜,卻也為整個寒門的困境而擔憂。
教育公平關乎每個人的未來,我們要的是平民化、大眾化的教育,絕不是為少數人服務的精英化教育!我們呼吁取消各種不平等的招生規則,給這個國家每一個莘莘學子一個公平的錄取機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