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車到山前必有路,胖到極限就會瘦。夸!
反方: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腹三層非一日之饞 。噴!
最近,清華北大關于“夸夸群”還是“噴噴群”好的辯論賽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其實,從今年三月初,“夸夸群”便在各大高校風靡。不少人抱著“續命”的態度打開夸夸群。后來又出現了“噴噴群”,顧名思義,它與夸夸群相反,當你提出一件事情的時候,群里成員會努力懟你。現在,夸夸群不僅僅出現在各大高校,還有不少社畜也紛紛登錄夸夸群。
舔狗的魔幻快樂:滿天彩虹屁與虛擬的滿足
“舔狗”在百度里面的解釋是:指代那些不顧一切去討好他人的人。在知乎上,有3718人關注了“舔狗”這個話題,其中精華討論就是“舔狗到底有多么的卑微?”、“舔狗到最后一無所有”。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來舔狗的特點:卑微的態度、卑微的地位、無望的結果。
在現實生活中,“舔狗”似乎更多的指的是在人際交往中處于弱勢地位,需要依靠別人完成某件事情而不得不阿諛奉承的人。比如:小組作業的時候,你要“舔”組內大佬;你要畢業,就要“舔”導師;你要找工作,就需要“舔”面試官;你要保住工作,甚至升職加薪,就要“舔”老板;你要結婚,甚至要繼續“舔”丈母娘。以后有了孩子,孩子又要上學、找工作、結婚……
而“夸夸群”的出現,讓我們從“舔狗”變成了“被舔”。自前幾年喪文化的興起,到現在渴望被夸贊的瘋狂。這似乎是“喪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反彈”,我們已經喪到了谷底,需要一些來自于外界的心靈慰藉與正面反饋。這是現在社會壓力巨大,前景微暗下所尋求的“心靈庇護所”,是極度壓抑下的發泄。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屬性。何為社會?“社”是古代祭祀的場所,可以代指社會活動。“會”即是開會。簡單來說,人需要集體活動、需要具有話語權。但是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在學校、職場、家庭中存在的等級壓制都使得我們喪失了“說話”的權力。并且,忙碌于考研、工作的 “大學牲”和“社畜 ”也并沒有時間去維系人情關系。
可以說,我們雖然生活在社會中,但是卻缺少了管理提議、交際往來的內容。而在虛擬的網絡中,我們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他人的附和,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社會”交往的需求。而無論是“夸夸群”還是“噴噴群”,從本質上面來說,都是人們發泄壓力的工具,在里面,可以獲取關注度。和傳銷組織一樣,頗有一種“一方有難,八方來夸”的意味。
而且,“夸夸群”中滿天夸贊會讓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被罵的一無是處的人產生一種幻覺:我確實很棒。這種自我膨脹會讓人有種階層上升的幻覺,仿佛從“社畜”變成了“精英”,從“大學牲”變成“學術大佬”,好像放個屁都是香的!
為快樂買單:精神鴉片也要錢啊!
有夸夸群就需要有人去夸,而有人就從其中發現了商機。“買的是尊嚴,成為您的舔狗。”這是某寶店主對自家188元高報價的解釋。在某寶一搜索,有不少關于“夸夸群”的訂單,五分鐘夸獎的售價,從20元到1314元不等,許多店主日接百單,甚至5天內收入4萬元。
可以說這是割韭菜的新姿勢了。撕蔥吃面包的圖片印到衣服上轉眼火爆;打著各種女權稱號的商家瘋狂圈錢。每一個新的現象的出現,最終往往都被消費捆綁。資本時代,我們生活中的每一部分都能被利用,從中攫取利潤。可真的算上是:予你溫暖,亦賺你錢。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夸夸群”的風靡其實一場狂歡,但是他又符合互聯網現象的另一特點:速朽。
原因很簡單:
跳出來“夸夸群”,你的課程設計有思路了嗎?你的畢業論文寫完了嗎?你考得上研嗎?你找到工作了嗎?你結婚了嗎?你買房買車了嗎?……
無論在“夸夸群”中如何狂歡,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還是根深蒂固,虛幻的快樂之后便是長久的虛無,你會反復地想要“吸毒”,但是我們可以預測一下之后的發展:將最高級的“夸夸群”送最高級的女朋友!教你花式夸老板/導師……精神鴉片不要錢的嗎?
“夸夸群”的風靡很可能只是一個短暫的互聯網現象,但是苦難是真實而又漫長存在的。比起互夸,我們更需要的是清醒——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處境,然后想辦法去改變。相比于“無腦吹”或者“無腦噴”,更珍貴的是現實生活中一個可以交心的朋友;相比于在網絡中抱怨導師、老板、社會的壓力,不如想一想:這個社會怎么了?為什么教育不能改變命運?為什么導師變成了老板?為什么現在大規模裁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