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文中圖片/數據均源自網絡
近日和朋友小聚,其間聊到各自的職業以及面臨的工作問題、工作壓力等,發現大家進入職場后都或多或少面臨著晉升難、人際交往難、工資低等問題。在大學時期,我們依靠父母的庇護,校園的庇護能夠過得比較舒適,不太會面對租房貴、飯菜貴等問題,可一旦邁出校園許多現實壓力便撲面而來,往往讓許多未經世事的年輕人壓力山大,感到十分的緊迫、焦慮,尤其是獨自一人面對困難時,常常會想得腦袋疼痛、整日窩在家中,飲食也極不規律。
我想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普遍現象。
1
畢業即失業
從前,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工作是由政府分配的,而不是像如今的畢業生將自己當做產品推銷出去,還要接受公司的重重考驗。新中國成立前夕畢業生也是自謀職業,而那些官僚士紳子弟可以利用父母親朋的關系順利就業,但大部分畢業生畢業即失業情況十分普遍。那時,毛主席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問題,經黨內決議下發了相關文件,于是從1950年暑假起,全國高等學校畢業生大多數由政府統一分配工作。這一決定,得到國家機關與建設部門的支持和絕大多數畢業生的擁護。
只是后來這一政策被取消了,高校畢業生們又回到了畢業即失業的狀態。目前,許多畢業生只能是“被就業”,在大學中學到的知識不足以應付面試官的拷問,也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和目標,在校園招聘中迷失了方向,最后只能是草草了事,先隨便找到一個公司應付學校的就業數據統計。可是畢業生們依然迷茫,在沒有理想追求的工作、生活中平淡的度過一生。
2
租房占一半工資
對于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首要問題就是租房,租在哪里,租金如何都是需要考慮的,而其中更重要的恐怕還是租金貴的問題。據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租房人口數已達到1.94億,租金總量約為1.2萬億,人均租賃金額達到6185.5元。可以說,房屋租金成為了當下年輕人的主要支出之一。
調查顯示82.1%的受訪年輕人坦言租房給自己帶來的經濟壓力大;20.7%的受訪年輕人稱每月房租占其月收入的一半及以上。
在北京,一個事業單位的員工,與人合租,每月租金占據其收入的近一半。外表看來是風光的事業單位,實際卻是妥妥的月光族,每月收不抵支。
在深圳,一個營銷工作者表示,整租往往比較貴,但她身邊很多人又不愿意合租,很難找到滿意的房子。而且由于房租上漲過快,房租壓力越來越大,工資漲幅低,物價和租房價格卻從來沒有低過。
由此看來,就算是表面風光的大學畢業生、白領也很難積累到資金,在租房問題上就花去一半工資,再加上吃飯、交通等費用,在西安拿到2000元工資的畢業生只能基本維持生存,成了一枚妥妥的月光族。
3
加班會累死,不加班會窮死
2015年某知名公關公司做了一組“北京加班大廈TOP10”榜單,細數北京燈火通明的“加班樓”。隨后,各種不同版本的“北京加班樓”陸續涌出,吐槽聲此起彼伏,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緊隨其后。
小王是北京某知名互聯網公司員工,他告訴記者:“加班是公司的常態,每天最少平均加2個小時的班,晚上8點之前,很少下班過。”他坦言,這種現象幾乎成了公司約定俗成的習慣,而擁有這種習慣的企業遠不止他們一家。《智聯招聘2015年白領8小時生存質量調研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白領上班時間沒有任何運動,三分之一的白領每周加班超過5小時。
最近有代表呼吁恢復五一長假,還有代表建議延長春節假期、全面推行每周休2.5天、隔周休三天,都接連登上熱搜,引起熱議,可就現實情況來說這樣的假期其實根本就是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即。
許多網友都表示:
《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2015年報告》顯示超過60%的加班雇員是“自愿加班”,過半數加班雇員“自愿加班”的原因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經濟回報。記者調查發現,部分企業故意做低計件工資或基本工資,員工為了獲取較高的工資收入,不得已“自愿加班”。
超時加班,也并非是工作壓力大的白領專屬,工廠的工人們更是如此,甚至連加班都不是“自愿”的。從早上7:30準時到廠,“一口氣干到下午5:00”,在9個半小時的時間里,工人必須要站在流水線旁不停勞動。因為是“件值人員”,工資按完成的件數算,廠里也沒有提過“加班”,因此工人甚至沒有加班概念。計件拿錢,多勞多得,不分節假日和雙休。
如果說因為累想休息不加班,可是在工廠你有自由嗎?勞動法雖然規定每天工作8小時,不得強迫員工加班,可實際上工人根本沒有這一權利去選擇。有些廠在廠規里明文規定,擅自不加班,視為曠工處理,記大過并要罰款。或者暗地里給工人小鞋穿,天天安排不加班,讓工人拿最低工資;或安排一些累人的崗位,讓工人苦不堪言,不得不就范,老老實實去加班。
凡此種種,工人才不得不選擇延長工作時長去掙加班費。
4
他們的故事
筆者的朋友在一個繪畫培訓機構工作半年了,從一開始的2200元基礎工資到現在,依然如此,作為一個課程顧問,她每天要負責進行電話銷售,已經無法計算她打了多少通電話,被拒絕了多少次,甚至被電話那頭罵了多少次,但是目前她不能拒絕這個工作,因為公司老板待她很不錯,自己又面臨著租房、吃飯的壓力,再加上對未來的工作方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她只好繼續著日復一日重復的打電話動作。同公司的老師們也是叫苦不迭,工作了多年工資依然低的可憐,又很難向上晉升,口中都是滿滿對公司的吐槽、不滿,可又不得不為了維持生計而努力工作。
另一位男性朋友感嘆道:“如今在職場說白了就是你利用我我利用你,相互之間很難有真感情,我們在大學期間交往的朋友往往是值得珍惜一生的。我為了工作,也不得不去學會和領導打交道,和領導套近乎,這倒是個什么世道。”
還有一位大齡男青年,他工作兩年了,在常人看來他的工資不高,也沒攢到什么錢,一個一本畢業生混的著實不怎么樣,可他并不在乎,能做自己熱愛的工作,為自己的理想信仰而奮斗,他不覺得苦和累,反倒每天活力滿滿。只是隨著年歲增長,他不得不開始考慮找對象的問題,家中父母也開始催促,并不希望他再干這樣的工作,成天只知道為了理想,卻不考慮現實。
5
年輕人該往何處去?
當我們每個獨立的個體面對這個龐大的社會,不禁會感到自己的渺小、無力,我們究竟該往何處去?這讓我不禁回想起毛主席時代,那時的社會風氣優良,沒有那么多道德滑坡的現象,處于底層的勞動人民真正的當家做主,不再是奴隸。人民普遍沒有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人民的工作生活都感覺很輕松,犯罪率極低,出行十分安全。
那時是計劃經濟,每年,企業都要按國家計劃進行生產,每月都有計劃進度安排。那時也有加班現象,而且沒有加班工資,只是供頓飯吃,但工人卻沒有一聲怨言,只是為了建設好新中國。
那時的企業從幼兒園到中學都是配備的,也有醫院。上學、入托、看病完全免費,還會專門用大客車接送孩子和媽媽。每逢年節,都要給職工發放過節食品,這時全廠職工都喜氣洋洋,往家里搬運水果。
那時工廠各級工會都有一個“勞保”組織。這個勞保組織,除了監督和實施企業職工勞動保護之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協調工廠救助“困難戶”。對于生活困難家庭,負責勞保的工會干部,經常走家竄戶進行訪問,根據家庭困難程度,發放救濟金。
那時的人們是抱團取暖,誰家有困難都會相互幫助,社會福利也都落實到位,人們幸福感普遍很高,年輕人干工作的勁頭也十分足,大家都是為了建設好社會主義,所以不會感到迷茫,不會有那么多負面情緒,作為一個90后,我已無法經歷那個年代,可我還是不禁會暢想未來的社會是否還能夠出現那些場景。如今,我與友人只能夠小范圍的抱團取暖,去應對這個冷冰冰的社會,卻不知道其他的年輕人又該往何處去?
寫在最后
這樣的小聚恐怕在未來各自工作繁忙時會越來越難,筆者也非常珍惜和友人們的相聚,酒到深處情自濃,在這個冰冷的金錢社會,我們難能可貴的找到一群志同道合之人,曾經一起閱讀、學習、實踐,只愿將來走上各自的崗位也能不忘初心,追求理想,最終殊途同歸,我們還是同路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