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ivilmedia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代表著臺灣社會中一股徐徐涌動的進步力量,它始自校園、延至社會。身處這個經濟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的逐利性愈發明顯,大學教育的公共性正在變質,轉變為少數人謀利的工具,這些青年學生或許注定要站在逐利的學校管理者的對立面,站在一切壓迫和剝削的對立面。
作者 | 林深 山谷
美編 | 太子豹
微信編輯 | 侯麗
一場居心叵測的停招
2019年元旦前夕,臺灣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下簡稱“社發所”)的學生正在討論新一年的招生策略,所有師生都積極發動各自的人際網絡,將社發所2019年的招生信息傳遞給臺灣、大陸的年輕人。
社發所里氣氛緊張,因為他們聽到學校的風聲,說是由于“招生不足”,社發所可能要被迫停招。為避免校方以這樣的理由裁撤系所,大家必須努力提高2019年的招生率,這樣“我們跟學校爭,就更有力量了。”社發所教授陳信行說,“當然不排除校方無論如何還是要硬干,拔掉我們這個眼中釘。”
最不想看到的情況還是發生了。
2019年1月2日,離社發所招生截止時間還有將近1個月,一場校務會議粗暴地打斷了一切。會議上,在沒有通知社發所教職員的情況下,世新大學相關單位發出提案,討論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班是否停招。最終,會議以舉手投票的形式23比9票通過該項議案。如果這個議案被教育部核準,那么社發所從2020年起將不再招入新的學生(注:2019年招生不受影響)。這意味著,這個二十多年來不斷為社會輸送進步力量的高校陣地,將面臨“滅頂之災”。
此舉立刻引發多方抗議。在會上,社發所的夏曉鵑離席以示抗議;校園內,學生舉牌抗議,并大撒印有“我要說話”的冥紙——這句話是世新創辦人成舍我的著名遺言,學生以此抗議校方惡意關所,指責其喪失世新辦校精神。抗議行動迅速擴散到整個臺灣學界:臺大、東吳、勤益、東海、亞太、北學聯等臺灣的學生自治組織,以及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STS)學會、臺灣人文學社等學術團體都發聲明聲援社發所。
圖片來源:civilmedia
按照校方的說法,停招社發所的是為了應對不景氣的招生形勢。1月3日,世新大學校方發聲明表示,社發所雖然是世新的特色系所之一,但過去兩年注冊率只達50%,且休退學比率偏高,畢業率亦屬最低,辦學績效不理想。“面對險峻的招生環境,并以整體校務發展與長遠經營為規劃重點,故決議于2020學年度停招社發所。”
然而,陳信行教授卻向土逗表示,“招生不足根本不是校方決定停招的真正原因,在世新大學,招生狀況比社發所糟的研究所還有很多。”
對于校方這種“其心可議”的做法,社發所的學生絕不容忍。他們很快做出反擊,據理力爭。
抗議者首先指出,校方“在險峻的招生環境中無力支持獨立所”的說辭充滿漏洞。誠然,“少子化”問題的確對臺灣整個高等教育體系都產生了壓力,但陳信行教授明確表示,“招生問題并未給世新大學帶來多大壓力。”招生不足產生的財務壓力主要威脅的是那些排名靠后的大學,而世新大學2018年的注冊率是93%,在私立大學中數一數二,也超過了26所國立大學。
即便這樣,校方還是以“市場壓力”為由,奉行績效主義,強推KPI(關鍵績效指標考核法)。“這是很荒唐的,這就好比在大陸,北大清華這樣的一級學校說其他大學招不到學生,所以自己卻要推績效考核、要‘減員生效’。”而世新大學雖是私立大學,自負盈虧的壓力大一點,但世新這樣的績優大學每年都有大量的政府補助。也就是說,停所這樣的行為,實在是沒有必要。
其次,退一步說,即便學校真的因為社發所“招生不足”而“無力負擔”,校方也無權逾越程序,直接停招。
根據《世新大學增設調整院系所學位學程辦法》第4條,世新院、系、所、學位學程的增設調整,應是由下而上發出的,先由系所提出,然后才是經院務會議通過。此外,根據教育部規定,如若真的招生數量不足,也該先“減招”。
可是,世新校方卻在社發所沒有提出任何停招申請的情況下,直接在校務會議中安排停招議程。社發所師生指出,這屬于校方行政權逾越民主程序。抗議者警告,此例一開,將來校方就可以不受相關法規程序約束任意裁并各系所。
圖片來源:風傳媒
最后,社發所的辦學效果是不是真的像校方說的那樣不理想?
對此,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陳瑞麟撰文認為,無論在學術、教學還是社會服務上,社發所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學術研究方面,世新社發所在陳信行、陳政亮老師的帶領下,在科技與社會領域(STS)的學術研究貢獻在全臺可列入前三;就教學而言,世新社發所二十多年不斷培養在社會運動、社會工作領域的活躍力量;而在服務方面,世新社發所的師生投入各種社會活動,如在高教工會為高等教育工作者爭取權益、為弱勢勞工提供權益保護服務、投入農民運動等。
根據政策,這些方面都是臺灣教育部為大學提供財政支持的重點依據。陳信行戲謔道,“就算把開大學當生意來看,留下社發所是會賺錢的——不是賺學生學費,而是賺補助款。”
由此看來,學校的說辭與事實自相矛盾,其停招社發所背后的真正動機就更加值得揣測了。
社發所何以成為校方的眼中釘、肉中刺?
師生們抗議,世新大學校方表面上以招生數量不足為由撤銷社發所,實際上卻是在“公報私仇”,有意打壓進步學生力量,排除異己。而事實上,這也并不是世新校方與社發所首次爆發沖突。長期以來,社發所師生一直在監督學校、批評學校的不當作為,陳信行認為,停招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此。
隨著市場化的深入,教育商品化日益嚴峻,從90年代中期開始,臺灣大學擴招,大學生的學費持續升高。政府對私立大學的財政投入嚴重不足,而學校又試圖將財政壓力轉移到學生身上。使得學生除了未來要在職場受到剝削外,還要面對教育體系的剝削,在還未成為正式的社會勞動力之時就要開始打工,甚至被迫預支了未來的薪資。陳信行觀察到,“像世新的學生,有人從高中就開始打工,大學四年也是半工半讀。”
圖片來源:苦勞網
近幾年,世新大學也是調漲學費行動的主要戰場之一。2013年以來,世新大學幾次跳過與學生溝通等民主程序直接向教育部送出學費調漲的申請。去年5月,世新甚至向教育部申請將學雜費調漲2.5%。按照校方的計算,調漲學費后,世新學生一學期教育生活支出將近13萬,求學四年勢必超過100萬,而畢業學生的起薪也不過每月3萬。
面對這種情況,社發所學生不同意。有社發所學生參與的世新校內學生自組織——勞動權益小組多次組織抗議。他們曾召開“降學費,得永生”記者會;曾聯合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反教育商品化聯盟等團體,共同反對世新校方不按教育部規定的程序擅自調漲學雜費;曾發文質疑學校教育經費使用的合理性,抨擊學校“一邊裁撤攻讀、取消獎學金,一邊砸錢搞不必要的外觀裝潢”;還曾發布近800位學生的反漲學費聯署書,要求教育部擴增教育經費、促進教育公共化。
在學費問題之外,世新大學的校內勞動條件也令人堪憂,校方除了大量聘用兼職教師,也時常壓榨學生。長期以來,學生助理、工讀生不被當做勞動者,享受不到勞動保障,薪水經常延遲發放。
為此,世新勞動權益小組多次發起集體行動,質疑校方,為勞動者爭取勞動權益。這些進步學生不僅多次發動校內倡議行動,還試圖借用社會力量督促學校。
他們積極參加高教工會舉辦的“學生是勞工,還我勞健保,還我勞退金”記者會,并加入工會發起的實名檢舉行動,要求勞動部對那些未依法為學生助理提供勞保的大專院校,進行勞動檢查,同時發出聲明,希望世新校方,遵守《勞基法》,而非規避雇傭關系。最終迫使世新大學正式為學生助理繳納勞動保險、提撥勞退金、按時發放工資,讓基本勞動保障成功在大學中落實。
數名學生前往勞動部檢舉校方違反《勞基法》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在每一次為弱者爭取權利、抗議學校的不公正行為的行動中,社發所的學生都扮演著馬前卒的角色,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檢舉學校。
這些學生的擔當與行動力離不開滋養他們的土壤。與傳統社會學的學院派風格不同,世新社發所強調學術訓練是為了更好地反思并解決社會實踐中的困難,招收的學生也以基層群眾、組織工作者為主。在研究所內,課程的設置、老師的聘用都由師生共同決定,同時,每位社發所學生也必須走出校園,到國內外基層NGO去實習,學習與各式各樣的基層民眾協作。在社發所,“有學有術、實踐基層,回歸理論、再造社會”這句話,不只是口號。
世新社發所從課程內容、教學方式、所務治理、師生關系到我們可以想到的各方面,都盡可能地打造出一個民主的教育情境,把學生當成能夠貢獻于集體求知過程的成年人。
——陳信行
社發所繼承了世新敢于批判的創校精神,也確確實實為社會進步輸送著新鮮血液。在學校時,社發所的學生思考著課堂里外的事理,反抗學校的壓榨;走出校園,他們則分別投入了不同的基層工作,成為了站在社會運動前線的那群人,積極為受壓迫者發聲。
圖片來源:社發所碩士班招生視頻截圖
社發所代表著臺灣社會中一股徐徐涌動的進步力量,它始自校園、延至社會。身處這個經濟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的逐利性愈發明顯,大學教育的公共性正在變質,并轉變為少數人謀利的工具,這些青年學生或許注定要站在逐利的學校管理者的對立面,站在一切壓迫和剝削的對立面。
解決社會問題的年輕力量,不應被消失
正如社發所學生陳崇真所說,世新大學校方這次的舉動是“不愿解決問題,只顧著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校方將社發所視作反對意見的煽動者,卻忘記了,誰才是引發問題的縱火者。
當商品化成為解決教育困境的流行話語時,當學校慣于用漲學費、欠勞保來緩解財政壓力時,社發所師生的一系列抗議行為,不僅不是罔顧學校利益,而恰恰是試圖在市場化的教育體系中另辟蹊徑。
就拿“少子化”一事來說,針對高校招生、經費不足的問題,以社發所為代表的一批社會機構(包括由社發所教授陳政亮擔任要職的臺灣高教工會)提出了更為民主的、公平的方案:
第一,將大學的師生比增加到1990年代的水平,修正1990年代中期以后大學浮濫擴張造成的教育質量下降;第二,逐步把高等教育的財政國有化,以稅收來支付學校的主要支出,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學校得從學生身上收高學費,來支付辦學費用;第三,既然財務要由國家出,學校監理就必須公共化、透明化。
實際上,社發所要培養的絕不是單純的反對者,而是能夠提出改革方案的社會實踐者。這種“批判社會、改造社會”的種子自社發所創建之時就已經埋下了。在臺灣社運風起云涌的80年代,社發所創始人成露茜從美國返臺時即抱著這樣的初衷:“臺灣經濟掛帥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非常多的問題,有性別的、移民的、生態的、環境的。我們需要新的思維來探討這些議題。”
圖片來源:報道者
到了今天,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席卷全球,同樣也洗劫了臺灣年輕人的生活,社發所學生這種以改革社會為己任的精神更顯珍貴。曾在80年代親身參與社運的陳信行教授也看到了年輕行動者的潛力,他對新一代青年滿懷希望:
“80年代的時候,大學生畢業后的出路穩定,精英的地位自然會培育出精英心態。如果關心社會,更多是‘以天下為己任’的那種關心。而現在不管是大陸、香港、臺灣乃至歐美各國的大學生,都跟工人階級的社會距離要近得多。現在的大學生比起前一代,活得要辛苦很多,基本上跟一般工人階級差別不大。要談工人階級的困境與出路,他們最能夠感同身受。
所以要關心勞苦大眾,更能夠以一種同階級的兄弟姊妹的態度,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知識分子的良心’。我期待這一代關懷社會的大學生,能夠變成工人階級自己的知識分子。”
當高校教育的市場化、私有化成為趨勢,校內的勞動者、學生已然成為受害者。在大學里,如果立足基層、抵抗資本的校園民主力量也消失了,那么“環境險惡”、“績效不佳”、“經費不足”等說辭可能會繼續成為高校施加高層意志、實現私人盈利的借口。而在社會上,也正是因為社發所師生代表的這種抗衡力量的永續存在,那些沉默的大多數才不會被任意踐踏。
正如社發所教授夏曉鵑所說,“仗還沒有打完。”社發所的抗爭還在繼續,也必將繼續。
參考文獻:
1、趙宥寧:回歸理論、再造社會——我是世新社發所新生 我要說話!
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82093?fbclid=IwAR30vah8J1sYZi8jXZWT6FEu8t9EgTBQOjwQQsAH8hnwkhuFyCSObqZs5KE
2、陳崇真:世新停招社發所!只想「鏟除異己」的學校,怎么對得起創校理念?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635?fbclid=IwAR22Ukl4n3uCdxQJAgcTkzUBv28_Zk8sOfpK1CDRoNJAL9LilnRLe-rMRWI
3、曾福全:世新校友反對停招社發所:大學有公共性 非校董說了算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92175?fbclid=IwAR3RlTOhb4RL264SouIUuqTexlK-1SfSv_-EYzyU0hRhRX5Qln2EWsk5Fkc
4、陳信行:世新社發所精神:我們的學生都是大人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shu-social-transformation-studies-professor?fbclid=IwAR2ETtRKklMRs5pC5I05CdJIcwJtL0kWxYMXYV4N9HcyCQe71EqCIPeN0oA
5、陳瑞麟:停招世新社發所是自毀門面與形象
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82101?fbclid=IwAR3fvudTtgzpEKfqjxInx0AinBClxQVdp7NKjqfvmyL1SyISetg3LgCCuVI
6、徐文路:廢了社發所,將賠上整個世新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644?fbclid=IwAR0fFA0941TqBOFRSwA3T7AvmZXf7TD0ZYAGU5TzdTupocVZfUOskoKAB2k
7、世新大學社發所擬停招引學生抗爭 校方發聲明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660383
8、謝青龍:哀世新大學“社發所”停招的囚徒困境
https://www.storm.mg/article/787277?fbclid=IwAR0buWzxqX3yIbmf_KsTrHEZuUQPGIpJe49IKFPw3UUgOiZPR_fgIl0cfqE
9、世新社發所停招引師生抗議 校方回應:辦學績效不甚理想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55197
10、世新校友反對停招社發所:大學有公共性 非校董說了算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92175?fbclid=IwAR3RlTOhb4RL264SouIUuqTexlK-1SfSv_-EYzyU0hRhRX5Qln2EWsk5Fkc
11、世新大學為學生兼任助理納勞保、勞退!確認教學/研究助理雇傭關系!高教工會世新勞權小組爭取有成!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80640
12、世新大學開學店學生窮到吃泡面——反對濫漲學雜費,世新學生拒當ATM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90894
13、批世新董事會圖利家族私企,近800學生聯署反漲學費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85420
14、臺灣左翼運動史
https://duoweicn.dwnews.com/zh/TW-2018%E5%B9%B4030%E6%9C%9F/10006396.html
15、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網頁
https://e62.shu.edu.tw/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