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風華正茂

我是工農兵!——一位當代知青的成長紀錄

小臧 · 2017-09-09 · 來源:人民食物主權論壇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在成長的道路上,她既會深陷于現實的壓力和困擾,剪不清理還亂,又能認真地做好具體的實踐任務,琢磨怎么做才是更好的方法,還能不斷地從具體的事務中抽身出來,將思考延伸到更高層面的思辨中來,面對現實仍堅持自己的理想。年輕的“工農兵”戚莉霞就是這樣一位豐富立體的當代知青!

  導語

  25歲的戚莉霞雖然瘦瘦的但特別有精神,說起話來既穩重又透著股爛漫的理想主義氣息,內里有種韌韌的勁兒。我和她同在一個志愿者微信群里,不過對平時低調少語的她并不了解,只是簡單地知道她在云南的滇緬邊境支教。直到有一天,她用一個剛拍下來的炮火紛飛的小視頻在群里向我們解釋為何沒能按時完成志愿任務時,我才猛然意識到,這位姑娘不簡單!在戰火中支教啊!是什么促使她做此選擇并堅持了下來?

  直到認真訪問了她,我才發現,她常常提及的和在她心中刻下深深印記的,并不是那些讓人震驚乃至害怕的緬邊槍炮,而是她帶教的學生們,以及透過學生們,她所理解的邊境地帶的社會特點。

  從今年9月開始,莉霞成為中國農業大學“農村發展與管理”方向的研究生新生。既是教師也是學生的莉霞則更喜歡稱自己為“工農兵”。“工農兵”,這個年代久遠而又親切的名字讓人想到,9月屬于學生和老師,9月更蘊含了對一位偉人的追思……

  正文

  一、“如果沒有高中時感受到的城鄉落差,我可能就不會報考涉農專業了”

  莉霞說,那年,學習不錯的她考上了陜西省寶雞市里最好的高中。這個被人承包了的高中,由董事長說了算,在學校就讀的學生大多來自寶雞市區,能從縣里考進去的學生很少。而莉霞就是為數不多的從農村考進市里的學生之一。

  “讀高中的時候,我特別自卑。從踏進校門的第一天起,當我用一口方言跟普通話很自然流利的同學們講話的時候,當我面對一份十幾塊錢的飯菜望而卻步轉而退向一碗3塊錢扯面的時候,當我大冬天仍然穿著單薄的校服而與大家五顏六色的羽絨服格格不入的時候,當我用手捂著信息采集表偷偷寫下我是農村戶口爸媽是農民的時候……所有這些數不清的細節都會被不自覺地引起同學們的好奇、驚訝,甚至直接來一句:‘你是縣里來的吧’,這讓滿載憧憬剛踏入校園的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壓抑感,并且猝不及防,很多次我當場就面紅耳赤感覺羞愧難當,甚至在心里偷偷責備自己的父母為什么是農民!這種城市與農村之間、市區與縣鎮之間落差讓我的思想經常開小差,上課的時候經常翻日歷算算還有多少天放長假可以回家、算算一天吃什么最省錢、想想找什么理由拒絕聚會逛街之類的活動。如果說以前我可以靠學習成績來彌補物質欠缺的話,那么當時我實在是沒有辦法再用同樣的方法來彌補了,因為我覺得撇開平日的開小差縱使我再珍惜時間使出渾身解數也難以躋身佼佼者的行列了。”久而久之,莉霞開始變得不像以前那樣愛說話那樣陽光開朗了……

  偶然有一次,一直感受著城鄉差異的莉霞正好看了中央臺“面對面”訪談節目,那一期的受訪者是大學生村官張天然。“我到現在都對她的名字記得非常清楚!”——第一次聽說“大學生村官”的莉霞覺得這個職業特別棒!張天然帶領村民挖水渠、修橋、引來養雞養鴨項目建設村莊的事跡讓她對自己內心的思緒和想法理地更順了些。于是,高中時期的莉霞就希望以后能學習農業方面的專業,畢業后當上大學生村官,建設農村家鄉。

  后來有一天新聞聯播里播放了胡主席五四青年節視察中國農業大學的新聞,“我心情異常激動,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居然還有農業大學,大學里面還能種地養牛,乍一看就很對眼。”

  “如果沒有高中時感受到的城鄉落差,我可能就不會報考涉農專業了。也會像其他同學那樣報考金融、經濟、法律、外語等專業,這是我身邊的同學們報的比較多的專業。”

  在填報高考志愿的時候,莉霞發現,中國農業大學文科方向正好有農村區域發展這個專業,分數也剛好夠得著,雖然家里人不太贊同她選這個專業,覺得以后上了農大就意味著并沒有跳出農門,但最終還是支持莉霞報考了。

  “那段時間,只有我爺爺的想法例外,我覺得年近古稀的爺爺他的思想好像比其他親戚要先進。爺爺說,現在的社會不一樣了,美國人都是一個人種幾百畝幾千畝的地。哪像我們現在的農民是這個樣子(還是有點落后),你的專業也好著呢會有前途的。”莉霞又笑呵呵地接著說:“為什么我會選農村區域發展這個專業?剛上大學什么都不懂嘛,但是上農大就是為了搞中國農村發展的!”

  二、“話說得太多了就會覺得不對勁,就覺得應該多做些事”

  2010年進入中國農大學習之后,莉霞很快就融入到了北京高校社團熱火朝天的氛圍里。莉霞說,上大學前她就聽說大學里有學生社團,搞很多活動,這讓她特別向往。另一方面,一開學,所有社團都開始招新,讓她很快就接觸到了很多社團。

  “我當時也報名參加了學生會,但是好像沒干什么事情,后來也就自動退出了。其他的社團也就報了一個運動類的跆拳道社團,這個社團的活動挺好的,但是花錢比較多,一個學期之后就不再參加了。我主要參與了‘新青年學社’,還有‘恰同學少年讀書會’,聽說這兩個社團是09年成立的。在我上高三的時候,有一部電視劇《恰同學少年》正在熱播,當時特別火,這個電視劇播出之后,據說引起了高校建立社團的一股高潮。我們剛入社團的第一個活動就是一起看這部電視劇,一起像電視劇里的青年毛澤東他們一樣說著激情澎湃的話。當然有時候也看一些紀錄片,反映窮人和富人的問題的,關于中國貧富差距的等等。整體而言,搞這些社團活動主要是在表達我們覺得作為青年人不應該沉迷于網絡,整日頹廢,應該起來做點事情,發揚五四精神。”

  莉霞話鋒一轉:“可是,時間長了,就會覺得,光說激情澎湃的話了,并沒做什么事情。”

  后來有一次,在“新青年學社”的帶領下,莉霞參加了一次探訪建筑工人、為工人們放電影的志愿活動,“我特別高興并且愿意參加這樣的活動,因為我爸爸就是一名建筑工人。”漸漸地,莉霞覺得做點這些事情會比天天說那么多昂揚的話充實許多。

  除了依托社團平臺“多做些事”之外,莉霞還特別喜歡聽講座。清華“求是”社團曾舉辦過一個系列講座,其中就有“中國在非洲”的講座,這對莉霞的觸動特別大。同一時期,她也聽了同一議題其他學者做的講座,然而,不同學者的觀點,并不相同。于是,在“互助合作”、“合作共贏”、“新殖民”這些關鍵詞中,究竟應該用哪組概念來描述中國和非洲之間的關系,成了在她腦中一直打架的問題。本科時期在學習和實踐中積攢起來的各種問題促使她決定繼續求學。不過,在讀研究生之前,她先走進了云南臨滄市的鎮康縣。

  三、滇緬邊境的生活

  莉霞和另外三位農大同學于2016年8月開始了他們在云南臨滄鎮康縣的支教工作,這是農大共青團負責組織的研究生支教活動。在這之前,她還曾休學兩年,參軍當了通信兵。莉霞實誠地說,讀大四的時候,學校有各種保研的方式,她的本科成績比直接保研的同學略遜一些,所以選擇了去云南支教一年回來再讀書的方式,同時,也是向著她“工農兵”理想繼續邁進。

  鎮康縣以傳統的農業為主,地處云南的最西邊,和緬甸果敢接壤,社會文化環境非常特殊。鎮康縣就處在邊境線上,國門就在縣城里,離開學校也就一公里的距離。國門的另一邊就是緬北的果敢特區,緬北地區有自己的軍隊,叫同盟軍,類似我們以前的紅軍,經常打游擊戰,成為武裝割據勢力,和政府軍總會發生沖突。

  莉霞說,她查閱了資料,緬北果敢地區的緬甸人也是漢族人。她聽緬北的果敢人說,清軍入關之后,南明末代皇帝永歷帝帶著一批不愿投降滿清的漢族文臣武將逃到了緬甸,緬甸吐司把他收留了,但最終清軍大將吳三桂攻入緬甸,亡國皇帝最終被獻出來并被逼死在昆明一個叫做“逼死坡”的地方。有這樣的歷史淵源,所以果敢人的傳統、習俗,都保留了漢族的特點。1886年《中英緬甸條約》簽訂后,英國人就在那片土地上種植鴉片實行毒品貿易,這片原清朝附屬國的國土從此也就脫離了中國。然而今天的緬北人民仍然保持了對漢族,對中國的強烈認同,他們那里的一些漢族傳統比中國內地的還重,比如,學生上下課或者見到老師一定會鞠躬問好。莉霞說,她剛開始遭遇學生向她鞠躬時,感覺特別不自在。

  雖然鎮康縣是邊境地區,而且國門外就有擦槍走火的危險,但兩國人民穿越邊境的行動并不受限。鎮康縣人的戶口登記的是中國邊民,果敢人登記的也是邊民,他們俗稱這類身份登記冊為紅本本、藍本本,邊境地區兩國老百姓可以拿著各自的紅本本、藍本本在早八點到晚八點國門開放時間天天進出國境,非常方便,當然抄小道跨越國境的也非常多。

  莉霞剛到的時候,緬北比較和平,到了2017年2月過年的時候,緬北的局勢又緊張了起來,同盟軍和政府軍打得很激烈并持續了很長時間。很多難民想方設法甚至掏車費從緬甸逃到鎮康縣來,莉霞帶的班有三分之一是緬甸學生,因為打仗,一些家長們很難正常地跨越邊境來看孩子,只好打電話請莉霞照看他們的孩子。莉霞說,那一次她感覺到了害怕,不過,后來天天都聽到炮火,也就習慣了,因為無論是政府軍還是同盟軍,都希望和中國政府搞好關系,但意外總是會有的,國門那邊的流彈飛炮有時候可能會落到中國境內,幸好,這類意外發生的頻率并不高,國境內還是很安全的。不過,莉霞說,緬北打仗期間,她并不敢和家里人說打仗的事,這些都是等她結束了支教工作,回到家里,才和家里人說的。

  莉霞想了想說,最讓她害怕的并不是聽到戰火,也不是看到流彈飛落屋頂,而是毒品。莉霞笑著說,因為自己太瘦的緣故,還曾被人誤以為她也吸毒。當地的老師們對他們幾個支教的小老師特別照顧,在他們剛到時就叮囑他們如何自我保護,避免被毒販子盯上的方法,所以,幸運的他們并沒有真正見過毒品,也沒見過吸毒的人。然而,透過她帶教的中緬學生們,她仍然看到了毒品的陰影。

  四、學生家庭關系中的復雜性、社會性

  據莉霞介紹,鎮康縣有“中緬友誼對外漢語培訓基地”項目,這個項目允許緬甸的學生來鎮康縣上學,和中國學生享受一樣的待遇。莉霞覺得兩國學生在學習表現上的差異并不大,或者說,學生在學習生活上的差異表現并不取決于國籍。體現在國籍上的差異主要有兩點。一個是,因為緬北戰事,緬甸學生在緬北時的學習生活總是會被打斷,所以,基礎不太穩固。新生軍訓之后,莉霞讓同學們寫軍訓感想,有位緬甸同學一句話里,十個字有八九個字是錯的,莉霞一開始覺得不可思議,后來才認識到,這和他從小不穩定的生活環境有關。另一點是,緬甸學生來中國學習,并沒有考大學這個概念,只有學得特別好的同學會被推薦到昆明華僑學院并最終成為中國留學生。所以,中緬學生對自己的期待也有所不同。

  莉霞在和學生的接觸中發現,家庭關系對學生影響很大。無論中國學生還是緬甸學生,如果父母關系穩定、和諧,那么學生也比較勤奮好學。如果父母做生意或者在外闖江湖,夫妻關系很多是不穩定的,學生的問題就會比較多。再一種情況是,如果父母中有人沾染毒品的,那就會因吸毒導致貧困、逮捕,家庭分崩離析,影響學生的成長。莉霞帶的班有54名學生,其中十幾個學生都生活在單親家庭或者重組家庭里,時至今日還有家長因為家庭糾紛打電話過來讓莉霞不要把孩子的學籍信息交給另一方。在家庭關系不穩定的環境里成長的孩子,什么都不怕,沒有可敬畏的人、事或者原則。要么性格非常孤僻一句話都不說,要么異常好動以至于很長時間所有師生都懷疑是智商問題。莉霞覺得,“問題學生”這樣的標簽有些歧視,但每個所謂“問題學生”的背后,都存在一個問題家庭。

  莉霞說,由于管理班級非常辛苦,很多老師不太愿意當班主任。她剛到學校的時候,趁著年輕人的熱情勁兒,毛遂自薦地成為了初中某班的班主任,于是,她和學生以及家長的接觸就多了起來。

  莉霞說,她覺得挑戰最大的是,她作為班主任,想把學生管住,但實際上又很難管住。她一面想讓每位學生都能乖巧懂事,好好學,考高分,可認真的她同時又在心里糾結、矛盾:我即便管好了他們,讓他們成為順從聽話的孩子,并考上了大學,然而這又能怎么樣呢?他們的未來會好嗎?尤其是緬甸的學生只能讀到高二,他們讀完了高二,又能怎么樣呢?——在學校里好好讀書,是否等同于保證了學生一輩子的發展?

  莉霞坦言,絕大部分時間,都只能是簡單粗暴地將學生們管住,如果一個學生管不住,全班都管不住,因為學生們會不服氣,會學樣,憑什么那個學生可以例外,我就不可以?

  “比如,該穿校服穿校服,該剪指甲就得剪指甲,上課不要吵,聽老師的話等等。第一個學期都聽話,第二個學期就管不住了。后來事情過去了,我回想反思,覺得初中生的成長可能有三個階段,不同的階段,要用不同的方法。”莉霞開始娓娓道來,透出她對教育實踐細膩而深入的思考,有些問題或許很難找到一個正確的答案,卻應是持續探索的問題,所有關心教育,關心青少年成長的人們都應面對。畢生致力于青年培養和鄉村建設的劉老石曾說:“青年是用來成長的,老師是用來犧牲的。”莉霞既是一位青年,也是一位老師,她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奉獻,成長是為了更好地奉獻,奉獻的同時,也在成長。

  五、摸索著當老師

  “我們去云南支教的4個人,剛開始的時候覺得要用‘愛的教育’,用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給孩子們帶去那里沒有的思想,給他們開闊眼界。剛開始軍訓一周之后,我當班主任的時候才發現,和初一的學生好好說話、好好商量、相互講條件的話,他們就不把你當回事了。比如我和他們說,操練結束倒水喝一人一個杯子不要亂倒亂灑,喝完要把一次性的杯子整理放好下次再用,可是他們根本不聽,水灑的要多少有多少,杯子扔得要多亂有多亂。到了第二天,我就不以大姐姐的身份出現了,看見他們還是亂倒亂放就黑下臉來,向他們吼叫。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有效果,可是效果只維持了一個學期,這就是他們的第一個階段。學生們剛從小學進入初中,他們心里也沒底,他們也會想象初中的老師會如何如何。處于這樣過渡的年紀,你嚇唬他們還能嚇唬得住。因為他們對班主任比較認可,他們接受‘班主任應該管我’這一點。”

  “但是我發現到了第二個學期,完全不一樣了,他們熟悉了學校的環境,熟悉了同學們,也摸著了我的脾氣了,我就吼不住他們了,而且越吼越反著來。后來我反思了一下,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第一個學期的處理方式太簡單粗暴了,沒和他們說為什么要那么做的理由。第一個學期他們在我的簡單管理中比較壓抑。第二個學期,他們就不服氣了開始發泄出來了。比如,在衛生方面,當地的情形是,很少有公共垃圾桶,隨手扔垃圾比較普遍,所以在學校里、教室里,常常會出現這種現象。教室后面經常垃圾成堆,怎么說都沒用,后來即使我不讓課間下課,不讓他們去小賣部買東西吃,都沒用。我上課的時候會比較干凈,但是保持不了多久。后來我的方法轉變了,才見效。”

  比如,對隨地扔垃圾的同學,莉霞會告訴他們:“我朋友來看我的時候問我云南人的衛生習慣怎么這么差,飯店、街道連學校到處都隨手扔垃圾,所以你扔垃圾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說小了這是代表你個人甚至家庭習慣不好,說大了你的行為代表著云南甚至代表著中國。有的國家在旅游景點用英語寫“小心地滑”,但就專門用醒目的漢語標識‘不要隨地吐痰、不要隨地扔垃圾’的字樣,你愿意這樣被赤裸裸地鄙視么?”同樣的,對平時愛溜不打掃衛生的同學,就告訴他們:“你們6個人一起打掃衛生,如果你不做的話,你的活兒就要別人來做,那么別人會是怎樣的感受,你愿意和這樣的人一組嗎?——這個方法主要是引導學生換位思考,不要總是從自我出發,也要考慮到別人。后來班級管理就比較順了。雖然我們知道遇到學生不聽話可以找家長,但是我發現找家長并不解決問題,而且也很難真正找到家長,因為很多學生的家庭關系并不穩定,沒有人管。甚至有些家長也會認為,有些規矩沒必要遵守,都是太小的事情了。比如,不就是我的孩子不穿校服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后來莉霞和班里同學說:你們這個年紀的審美觀、價值觀還不成熟,如果讓你們想怎么穿衣服就怎么穿的話,可能就會有很多穿奇裝異服,甚至衣不遮體的現象了,這樣影響很不好;另一方面,不統一著裝的話,我們同學之間其實家庭條件差異很大,容易造成相互攀比,或者會讓大家心里覺得不平等,對身穿樸素服裝的同學產生歧視——說完這些話,你會發現學生們兩眼放光,他們在琢磨你的話呢,并且是能琢磨地清楚的。但是他們這個年紀也沒辦法完全靠和他們講道理,需要講清楚道理,同時還要告訴他們明確的懲罰標準。道理已經講了,如果還是老樣子的話,就會有懲罰。所以你得天天管。”

  六、“最調皮的學生最讓人惦記”

  “莉霞,你怎么會轉變方法的?”

  “我跟他們態度的轉變,是從和一個學生吵架之后開始的。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學生,反而是不聽話的,天天罵的學生。這位學生的家庭關系就非常不穩定。他爸爸在他幾個月的時候就販毒進了監獄,他還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共四個孩子。但是他媽媽后來改嫁了三次,又生了幾個孩子。他媽媽常住緬甸,在緬甸做生意,生意特別好,對家里孩子基本沒怎么管過。這個孩子心里沒有敬畏的東西,因為家長不管他,他不怕家長,也不怕老師,因為他不怕老師找家長——很難找到啊。總之,他不怕任何東西,什么都不怕。”

  “我在第一個學期發現,他其實非常聰明,非常希望引起老師同學的關注。他經常上課吆喝著搶答問題,但回答問題時卻非要說出非常怪異的答案或者直接打斷老師講課問一些非常怪異的問題,引大家哄堂大笑。他在任何方面都會起到帶頭作用,對這個學生如果引領得好的話,他會發揮出非常好的帶頭作用,如果掌握不住他的話,他就會特別驕傲、叛逆。他媽媽做生意雖然不管他的生活學習但卻滿足了他非常優越的物質條件,專門給他和哥哥在縣城建了一院價值二三百萬的別墅和奶奶一起住。他幾乎天天遲到、天天不寫作業,一放學就去外面吃快餐回家打游戲,沒有人管他。他好像天生有傲骨似的,老師說東,他非要說西。”

  “我和他吵架那次是因為課間操他總是開溜,他一不跑,越來越多的同學也就跟著不跑了。情況愈演愈烈我想著必須管管了,那天他沒跑操我就在事后非讓他補回來。其實,我已經做好他不跑的心理準備了,如果他不跑的話,我只好把他交給年級主任處理這樣我也能偷懶省事些了。沒想到他并不是不跑,也不是跑,而是慢慢悠悠走了一圈,好多同學都圍觀起來了。這就讓我難辦了,但我認定這肯定是不行的,還怎么殺雞給猴看來管理班級課間出操,我就和他僵持著,結果,他甩臉就走了,朝學校大門方向。我趕緊給學校保安打電話,讓把他一定攔下來,緊接著給年級主任打電話讓趕緊過來收拾殘局。我趕到校門口,看到他在和保安爭執,校內好多同學在圍觀,校外也聚集了好多看熱鬧的人。我想把他拉回來,可根本拉不回來,特別尷尬。”

  “‘什么破學校,不念了!’他情緒非常激動、難過。我就這么和他吵上了。后來年級主任終于來了,把他領到辦公室讓他給我道個歉,再去教室上課。當時緬北正在打仗沒有信號,根本聯系不上他媽媽,不可能找他媽媽來處理。或許,對于他來說,上學的意義只是在于讓沒人管的他在這個年紀待在學校里多少受些約束,而不要過早地走到社會上甚至沾染上毒品,就夠了,可是,僅僅如此么?我那時非常難過,不知怎么辦。事情發生在周五,年級主任非常好,像照顧兒子一樣把這位同學領到自己辦公室又是談心又是讓他寫事情的‘說明書’,緩了兩天后,在星期天晚上的自習時間里,讓他來找我平息此事。我們那次談了3個多小時,談到晚自習結束都意猶未盡,期間我和他都談哭了好幾次,尤其是在談到與家庭有關的話題時,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他流眼淚。其實,那時的我也是需要時間來平復下的,我在星期六的時候想了很多,情緒也平復了,談話之后,我們兩個的心結就解開了。”

  “后來我發現我們可以愉快溝通了。但是這位和我吵架的學生,后來還是因為別的原因再也沒有來上學了。因為沒佩戴校牌,早上來上學時,他和保安起了爭執,保安不讓他進,他卻高傲地瞧不起保安,不理睬保安,沒有做解釋,還罵上了臟話,比如,‘你算什么東西,我叫我社會上的朋友來修理你’。保安情緒激動地說,‘我也是一個人,我也是為你好,我居然被一個十四、五歲的學生指著鼻子罵……’眼淚都流下來了。我能體會保安的感受。但是這個孩子很聰明,認為沒有證據證明他罵了保安,死咬住不放,非說是保安先罵他,反正他知道,也沒有什么監控錄像可以作為證據之類的。這件事最后由年級主任處理了,后來聽說,他也去緬甸了,可能會做生意吧。”

  莉霞覺得,這個學生最需要糾正的是,看不起勞動者的那個傲氣。其他的哪怕是問題作為老師都是能理解和包容甚至佩服的,更為不易的是,從小到大,沒有人為他遮風擋雨,他必須自己考慮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所以他比很多同齡人都聰明世故很多。從莉霞的敘述中可以感覺到,她仍在為他擔心。這位學生很聰明,也很有潛質,引導得好,會是優秀的人才。可是,作為老師的莉霞卻又感到無力影響那位學生的命運,本以為可以在“吵架事件”之后,把學生慢慢引上常規的學習軌道,可是卻又有了突發事件,使那位學生離開了學校。從另一方面想,離開學校闖蕩江湖,對那位學生來說,也未必是壞事,或許正吻合了他的性格和特長,然而,毒品、賭博等社會病毒無孔不入,那位學生能避開這些礁石,走穩人生的路嗎?

  七、不是道別的道別

  莉霞說她現在很想念那些學生,然而,她并沒有正式和他們道別,或許這才是最好的道別方式。莉霞覺得,雖然身處異鄉,但是她并不覺得在衣食住行方面有什么困難,她說,這得益于當地學校領導、老師和老鄉們的照顧和支持。的確,整個訪談中,莉霞從沒說起過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難或不適應,讓她激動地想訴說的壓根不是她個人生活上的事,這與很多年輕人慣于“吐槽”、“曬辛酸”的風格非常不同,我想,這體現了莉霞吃苦耐勞的精神。

  莉霞的不告而別源自臨近期末的一場大病。2017年5月初的時候她就持續發低燒了,縣醫的醫療條件比較差,藥品很少,門診輸液怎么輸都不管用,后來就住院了。由于邊境地區艾滋、結核等病毒較為流行,所以給莉霞診治的醫生也擔心檢查不出真正的病因,所以就勸莉霞去臨滄市里看病。莉霞哭了,一方面因為身在他鄉生病而難過,一方面因為快期末了課程進度也落了許多,而初中部教師太缺了,所以但還是咬牙忍了下來,不敢告訴家里。在臨滄的醫院拍了64排位的先進CT之后,臨滄的醫生說不要緊,應該是炎癥,不是病毒感染,這才把心放到肚子里繼續住院,醫生也才有了經驗把青霉素換成了頭孢消炎才起了作用。兩禮拜后就出院了,本以為沒事了,結果出院的第二天又發燒咳嗽起來了。至此,前后看病住院抗生素也打了一個月了,不敢再拖延,只好回到家看病。所幸,回家看病之后,休息了一段時間就好了。莉霞發現,回家看病時,鎮康的大病回到內地大醫院卻成了毫不起眼的小病,開了兩禮拜的進口抗生素就搞定了。這又引起了她的思考:抗生素用藥、食品安全等等——如果只有進口抗生素才能起效果,以后會怎么樣?……

  就這樣,莉霞6月初就因為看病,離開了云南邊境,回家了。莉霞說,她覺得沒和那邊的學生做正式的道別或許也是好事。

  “當時請假回家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或許這樣更好。如果留到最后,做正式道別的話,我太靦腆了,怕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我這里。到了那種場合,我會想,許多感情,放不下,許多學生都放不下,好多都放不下,對學生和學校、老師……當地的老師們對我們4個支教老師特別好,特別包容。所以,避免了那一關,也挺好的。”

  八、“先成人,后成材,在成長與成材的道路上,莫忘勞苦大眾!”

  莉霞說,雖然沒能和學生們正式告別,但是早在開學初,在每個班級制作的班牌上,她已經和學生們說了她的班主任寄語,那句寄語就是她臨別前最想和學生們說的話。那句話的前半句是她爺爺從小到大經常告誡她的,而后半句,則是她自己加上的:“先成人,后成材,在成長與成材的道路上,莫忘勞苦大眾!”莉霞深深地認同這句話,成不成材是第二位的,最重要的是成人,而成人的關鍵在于,不要忘記勞苦大眾!

  我問她,為什么喜歡自稱“工農兵”呢?莉霞說,她從小到大就想當兵,上大學第一年的時候她和社團的同學們討論當兵的問題,她說,她不愿意當資本家的走狗那種兵,但是具體要當什么樣的兵呢?最希望的是當革命戰爭年代的兵。但是,現在并不是革命戰爭年代,該怎么辦呢?莉霞說,后來,當她聽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時候,豁然開朗:“我們是工農的子弟,我們是人民的武裝!”這不就是自己一直追求的答案嗎?她又找來《工農兵聯合起來》這首歌,里面唱道:“工農兵聯合起來!向前進,萬眾一心!”她朦朧地覺得,工人、農民、士兵,歸根結底,就是應該聯合起來!

  九、對于未來,不確定的和確定的

  莉霞說,對于未來,她很明確還要做和鄉村有關的事,可是具體怎么做,還比較模糊。她說,她在給導師的郵件里也寫道,之所以想繼續讀書是因為覺得自己對許許多多的事情和社會現象的理解是感性的,能有一定的分析,但是深入分析的話,卻覺得不知該如何分析,很多時候,會在直覺上傾向于某種結論,但自己也說不清為什么。

  實在的莉霞接著說,除了想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讀研究生還有另一個考慮,就是,當學生會比較輕松一點。莉霞接下去說的,可能是所有希望為農村做出貢獻的年輕人都會面臨的問題。一方面,自己的理想是為建設農村家園奉獻青春,另一方面,還有現實的養家壓力。莉霞說,她很擔心,家里還有弟弟,今年初中畢業,爸媽年紀大了,家里負擔也重,這些以后可能會影響她的一些決定。可是,現在如果不念書的話,家里人肯定要讓她考公務員,找穩定的工作,養家糊口等等,這樣的話,讓她覺得兩難。莉霞不想從事一眼看到頭,缺乏社會意義的工作,她對農業、農村方面的想法非常多,而家庭對她現實的期望又在牽扯著她。雖說可以尋找一個平衡家庭責任與個人理想的道路,但這樣的道路必然是經歷過摸索、痛苦,才有可能找到的,可遇而難求。

  當問到她對農業、農村工作方面的想法,她說,自己的想法很多,可是讓她說,又好像具體說不上來的感覺。莉霞的困惑在于,她現在頭腦里總有很多組不同觀點的想法在互相打架,她還不知如何梳理、駕馭,這和她希望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倒是有著內在的呼應。

  她說,比如,她有時候會覺得,如果只是在某一個地方上做一些小的實踐,并不會成功,然而她又不確定她所認為的“不會成功”的原因是否真的成立。比如,莉霞覺得,南街村在一開始占據了很多優勢,但是現在的發展好像也遇到了很多瓶頸,所以她覺得,像南街村這樣局部的地方性的實驗,在大環境沒有被觸動的前提下,以后也不會有出路。然后,她又想,如果在鄉村的局部實驗無法成功的話,以后她是不是可以做工人方面的工作,那么,是去工友之家呢,還是去更大的勞工機構呢?去哪種類型的機構,更能產生成效?莉霞說她會繼續想,可是,如果我們都覺得做局部的小事沒用,不從小事做起的話,大環境又怎么改變呢?仍然應該從在小范圍里做小事開始。總之,莉霞說她有很多很多想法,沒有哪一個是特別明確、穩定的,還處于比較混沌的狀態。

  除了自己的想法還不夠清晰之外,同齡人的一些告誡和議論,也讓莉霞產生了一些困惑。莉霞大學生村官的理想持續了好多年。隨著社會交往的擴大,莉霞也認識了很多大學生村官,然而,有些村官勸她說,別去做村官了,其實當了村官之后什么也做不了,還要順應一些社會上的規則,莉霞你想的那些都太過理想了。曾經有一位學姐當了村官回來之后對莉霞說:你現在太年輕、太理想了,我當村官后,什么也干不了,什么也不能干,脾氣也更暴躁了。以前的社團伙伴也逐漸分成兩派,各持一種意見。其中一些人認為,大學生就應該走主流的路,當上領導后,再對社會做統一的改變,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不應該這樣,而應該繼續深入工農。這些不同的聲音雖然讓莉霞充滿了疑惑,但并未打消她當村官的理想。也有人勸她以后可以從事與機器打交道的工作,這樣的話心不會累,而她覺得,還是和人打交道有意思。和機器打交道雖然不用動腦子,但是那不就是異化了么,而且也同樣非常辛苦。

  十、結語

  對莉霞的采訪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在成長的道路上,她既會深陷于現實的壓力和困擾,剪不清理還亂,又能認真地做好具體的實踐任務,琢磨怎么做才是更好的方法,還能不斷地從具體的事務中抽身出來,將思考延伸到更高層面的思辨中來,面對現實仍堅持自己的理想。年輕的“工農兵”戚莉霞就是這樣一位豐富立體的當代知青!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6.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 婷婷色六月综合缴情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品 | 婷婷六月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 在线丰满视频网址 | 欧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