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節98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青春是用來奮斗的”——五四之際致青年》的評論文章,洋洋灑灑千字,用滿篇的華詞麗藻、八股雄文試圖論述青春是用來奮斗的。
但是,人民日報的評論員在這篇文章里既沒有飽含真情的激勵,也沒有充滿邏輯的論證,通篇看上去就是一個得了重度精神病的患者的歇斯底里的宣泄,毫無章法,滿紙空洞,聲嘶力竭,咆哮公堂。人民日報把青年的職責簡單地歸為要奮斗,這不但是對青年的低級鼓動,而且是無恥欺騙。
人民日報評論員用上千字的篇幅,還引用了領導人和先哲的話,試圖來證明青年的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卻自始至終沒有告訴青年,青春奮斗的目標是什么!
這就是人民日報評論員的目的:我不告訴你為什么奮斗,只告訴你要奮斗。讓青年人的熱血和青春變成了官僚和資產階級的無窮無盡的財富,讓青年人用生命和尸骨堆砌起剝削者的金山銀山。
我在這里要正告人民日報的評論員——青春不是用來奮斗的,而是用來戰斗的!
98年前的五四,千千萬萬的中國青年人走上街頭,呼出時代的最強音,他們打出“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這是奮斗嗎?不是!這是戰斗!青年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我們搖搖欲墜、時刻面臨亡國滅種的國家!他們如果只是所謂的奮斗,那他們就可以待在書齋里,好好讀書,將來出人頭地,亡國奴的國度也需要讀書人和青年嘛!
總有人希望中國人忘記來時的路,忘記我們是經過多么大的民族和階級犧牲才建立起來今天和平的社會,他們希望青年一代成為溫順的奴隸,變成黨馴服的工具,變成他們建立新的蔣家王朝的犧牲品!青年人為什么要成為你們的奴隸?青春是綠色的,也是紅色的,綠色是朝氣蓬勃的生命力,而紅色是血氣方剛的戰斗力,青春是激情的,青春是革命的。青年人的青春不是灰色、暗紫、粉紅那些曖昧而靡靡的色彩,那是剝削者為青年人設計的不歸路。
當億萬青年人淪為資本的奴隸,當男盜女娼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當自殺流行于本該“奮斗”的青年人中間,難道這是青年人的選擇?難道這不是階級壓迫的結果?人民日報評論員要青年去奮斗,難道就是為剝削者繼續建立他們金碧輝煌的王朝而奮斗?
難道高官們和資本家們富可敵國的財富不是一代一代的青年創造的?為什么創造了財富的青年人卻為遮風避雨“奮斗”,而那些伸手不拿四兩的高官、資本家為什么就能紙醉金迷、酒池肉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青年人為之奮斗的目標嗎?
不!青年人的青春應該是戰斗!他們應該要燒盡這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和推翻這人吃人的社會!他們應該高揚青春和革命的旗幟,埋葬這壓迫者的帝國!他們應該站在時代的最前沿,吹響戰斗的號角,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建立起一個平等、自由、民主、公正的新社會!
中國青年的青春,應該為人類的未來而戰斗,為實現沒有任何剝削和壓迫的共產主義明天而戰斗!
讓那些腐朽的反動派在青年們戰斗的青春面前發抖,讓他們在青年們燃起的革命之火面前焚燒殆盡,新的時代將會在青春的旗幟后面噴薄而出!
不屈的靈魂作證!妖嬈的青春作證——光明在前!
附:人民日報評論員反動文章
“青春是用來奮斗的”
——五四之際致青年
2017-05-03本報評論員
青春如朝日,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年華。該如何度過,才能讓青春的枝頭綻放夢想之花?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共話青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與老一輩相比,這一代年輕人成長在中國發展最快、最好的年代。告別了物質的貧困,遠離了信息的匱乏,自幼享受改革開放紅利的青年一代,成長拔節一路伴隨著祖國的強盛,有更扎實的知識,有更開闊的視野,有更寬廣的天地。從“創新創業”到“互聯網+”,社會搭建起廣闊的舞臺,供青春施展才華、追逐未來,在時代的舞臺創造無限的可能。
與此同時,工作的壓力、競爭的焦慮、成功的渴望……現實的“骨感”,也讓一些年輕人的內心擠滿成長的煩惱。以至于有人感慨,“人生的理想越飛越低,低到只能在自己的城堡里貼地飛行”。
究竟怎樣的感受才折射真實的存在?青年人又該如何在現實的土壤中涵養夢想的種子?
青春的底色永遠是奮斗。“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滿泥濘”,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只有在年輕的時候奮斗過、拼搏過、奉獻過,書寫過人生的精彩、攀登過人生的高峰,我們才能在以后回憶的時候,自信地道一句:“青春無悔”。
讓青春因夢想而激揚。心中有陽光,腳下就有力量。青年最大的資本不是經驗豐富、胸有成竹,而是敢于做夢、勇于試錯。因一時挫折而灰心喪志,因身處逆境而放棄前行,甚至讓享受和偷安在我們內心扎根,那青春何以為青春?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就該像爬山虎一樣,向著心中的夢想不斷向上攀沿,把青春的綠色鋪滿征途。
讓青春因拼搏而精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告誡的,“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縱然前行之路荊棘密布,只要有那么一股到中流擊水的勁頭,無論道路多險、風浪多大,都是對自己的超越。而那些以夢為馬、激情奮斗的日子,將永遠成為人生的財富。
讓青春因奉獻而厚重。“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這絕不是空洞的口號。從汶川地震的志愿者行動,到北京奧運的火炬傳遞,從反疆獨反藏獨的驚天怒吼,到“一帶一路”的青春揮灑,這一代年輕人有著極強的民族自信心和國家榮譽感,時代也需要我們用堅實的肩膀扛起民族復興的重任。不管是身處象牙塔的年輕大學生,還是扎根基層的青年村官,抑或是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只要盡心做好本職工作,又何嘗不是在為國為家添磚加瓦?把個人夢想匯入時代洪流,讓蓬勃青春與家國情懷共振,我們一定能“肩茲砥柱中流之責任”,讓人生的色彩更加絢爛。
百余年前,五四先驅李大釗這樣激勵青年:“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靠什么征服通往夢想的火焰山,拿什么安放我們心中如火的激情?奮斗,唯有奮斗。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青春不息,奮斗不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